摘要:篮球场的齿轮已锈蚀太久。周琦膝盖积液尚未消退,赵睿脚踝肌贴层层缠绕的当下,来自山东的杨瀚森却在波特兰的篮筐上砸出了回声——夏季联赛单场19分钟摘得11分9篮板,两记隔着防守者的补扣让ESPN解说员舌头打结:"Yang!Hassen!"
篮球场的齿轮已锈蚀太久。周琦膝盖积液尚未消退,赵睿脚踝肌贴层层缠绕的当下,来自山东的杨瀚森却在波特兰的篮筐上砸出了回声——夏季联赛单场19分钟摘得11分9篮板,两记隔着防守者的补扣让ESPN解说员舌头打结:"Yang!Hassen!"
这个身高直逼姚明的年轻人,臂展两米二五足以丈量新时代的曙光。但真正让人血液发烫的不是9%的体脂率,而是倒地后单手撑起210斤身躯的狠劲。联盟球探报告里赫然写着:移动轨迹像十年前的易建联,视野堪比当打之年的王治郅。可二十岁的少年郎何必活成谁的影子?
球迷总爱追问:姚明的接班人何时出现?不妨看看这个能在三分线发牌策应的巨人。当塞尔维亚用约基奇改写中锋定义时,我们还在守着禁区肉搏的祖训。杨瀚森能在快攻中精准制导五十英尺长传,这是中国篮球二十年未见的天赋形态。他的存在,让双塔战术有了现代注解——搭配余嘉豪时是铁壁铜墙,与曾凡博联动则化身空间撕裂者。
荣耀背后危机四伏。CBA青训教练月薪不足六千元的现实,训练馆里走样的深蹲姿势,冬训时仍用三十年前的折返跑菜单,这些都在啃食天才的成色。波特兰的镁光灯有多耀眼,东莞训练基地的照明缺陷就有多刺眼。好在八一旧部改的U18训练中心已响起球鞋摩擦声,每双智能战靴都在记录球员的疲惫曲线。
二十岁少年能承受多少期待?当网民争论是否该送他冲击NBA时,杭州亚运村的数据中心正解剖着"五换五"战术模型。巴黎奥运的三套预案里,杨瀚森既要当攻城锤又要做变速齿轮,这考验的不只是球技。毕竟,十年前的"大魔王"周琦也曾飞天遁地,如今却困在伤病与舆论的泥沼里。
真正值得欢呼的不是某个天才的横空出世,而是体系变革的齿轮开始转动。两年后若能将国家队平均年龄压到24岁线,亚洲诸强的噩梦将不再是我们的海拔高度。到那时,球迷该做的不止是刷屏打call——买张票去看U15联赛,给青训直播刷个火箭,这才是把热爱夯实在土地上。
千年柏树不是一日长成。当杨瀚森在波特兰腾空时,中国篮球更需要有人弯下腰去修缮培育幼苗的土壤。这或许比某场国际比赛的胜负,更接近真正的崛起密码。
来源:篮坛风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