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经·小雅》中的《巧言》一诗,共分六章,每章八句,深刻揭示了言语的力量与人心的善恶之别。其中尤为精妙,集中展现了三种不同形态的“言”往来行言、蛇蛇硕言、巧言如簧。这三种言语虽皆以“言”为名,实则皆为谗言的不同表现形式,背后折射出进谗者无耻、听谗者昏聩的社会现
《诗经·小雅》中的《巧言》一诗,共分六章,每章八句,深刻揭示了言语的力量与人心的善恶之别。其中尤为精妙,集中展现了三种不同形态的“言”往来行言、蛇蛇硕言、巧言如簧。这三种言语虽皆以“言”为名,实则皆为谗言的不同表现形式,背后折射出进谗者无耻、听谗者昏聩的社会现实。周振甫先生将其译为柔韧的树木由君子亲手栽种,而面对纷繁复杂的流言蜚语,君子则以清明之心加以分辨和应对;那些浮夸虚妄的大话,不过是随口而出,并无真心实意;至于那些花言巧语,如同笙簧奏乐般动听悦耳,却出自厚颜无耻之口。
“往来行言”指的是四处传播的流言,看似畅通无阻,无论在何处都能通行,实则缺乏根基,真假难辨。《毛诗故训传笺》指出,所谓“行言”,就是无论去往何方、处于何地都能说得通的言语,但这种“通”并非源于真理,而是迎合人心的虚妄之辞。而“蛇蛇硕言”则是指那些绕来绕去、夸大其词的空话,小人不加思索,信口开河,全然不顾后果,也不经内心衡量,只为一时之利而肆意妄言。最危险的莫过于“巧言如簧”,即用虚假动听的语言迷惑他人,像乐器中的簧片振动出声一般,声音和谐却毫无诚意,听者极易被其表面的悦耳所蒙蔽,从而失去判断力。
《毛诗序》明确指出此诗旨在讽刺周幽王宠信谗言,导致忠良受辱、朝政混乱。大夫们痛感于谗言之害,遂作此诗以警世人。谗言之所以得逞,不仅因进言者口齿伶俐、善于伪装,更因听者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后汉书》有言:“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可见,言语若失去真诚,便成伤人利器。白居易亦感叹:“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真正的忠诚如鲜血般赤诚,而伪装的言语却如音乐般迷人,稍有不慎便会迷失其中。
然而,语言本应是传递真情与真理的桥梁。人言为信,唯有真实之言、诚恳之语,才能赢得信任。道听途说者终将暴露其虚伪,搬弄是非者纵然能言善辩,也难逃良知的审判。我们应当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明辨是非,不为表面动听之辞所惑。唯有坚守诚信之道,以真心对待他人,以理性对待言语,方能在纷繁世事中保持清醒,守护心灵的纯净与社会的清明。真诚的话语或许朴素,却能温暖人心;虚假的赞美纵然华丽,终将化为泡影。让我们珍视每一句话语,让语言回归本真,成为连接善意与理解的纽带。在日常交往中,多一份坦诚,少一份算计;多一份倾听,少一份轻信。如此,社会风气才能日益清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才能不断巩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诚永远是最宝贵的品质,而真实的话语,才是照亮人心的明灯。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