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川黄牛肉凭借肉质紧实、鲜嫩多汁的天然优势,在区域市场拥有良好口碑,然而当前产业发展仍停留在“养殖-屠宰-鲜肉售卖”的初级阶段,产业链条短、产品形态单一、附加值低的问题突出。多数产品以散装鲜肉形式流通于本地农贸市场,缺乏标准化加工和品牌化运营,不仅难以抵御市场
吴川黄牛肉凭借肉质紧实、鲜嫩多汁的天然优势,在区域市场拥有良好口碑,然而当前产业发展仍停留在“养殖-屠宰-鲜肉售卖”的初级阶段,产业链条短、产品形态单一、附加值低的问题突出。多数产品以散装鲜肉形式流通于本地农贸市场,缺乏标准化加工和品牌化运营,不仅难以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更无法突破地域限制,错失广阔的外部消费市场,产业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
为破解发展瓶颈,吴川黄牛肉产业需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打造硬品牌”为核心,重点发力牛肉丸、牛肉干、牛肉面三大深加工赛道,构建“特色鲜明、品质过硬、市场认可”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推动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进一步带动养殖、加工、包装、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深耕牛肉丸赛道,打造中高端市场标杆
在牛肉丸产品开发上,需以“品质为王、品牌为魂”破局。一方面,精准定位中高端消费市场,注册“吴川黄牛肉丸”地理标志相关品牌,通过宣传“精选本地黄牛腿肉、0添加剂、手工捶打锁鲜”等核心卖点,强化产品“肉质鲜、口感弹、营养纯”的差异化优势,与普通冻品牛肉丸形成明显区隔。另一方面,推动生产端标准化升级,引进全自动绞肉、成型、煮制生产线,建立从原料筛选(牛肉新鲜度、脂肪含量检测)到成品出厂(微生物、口感抽样)的全流程标准体系,确保每一批次产品品质稳定。同时,针对不同消费场景研发多元产品,面向家庭消费者推出200g装原味、香辣味便携款,为火锅店、麻辣烫店定制5kg装商用款,满足多样化需求。
销售渠道建设采取“线下稳根基、线上拓增量”策略。线下与区域内大型商超、连锁农贸市场签订直供协议,设立品牌专柜;主动对接全国性火锅连锁品牌、餐饮供应链平台,成为其核心食材供应商。线上布局则以电商平台为核心,开设官方旗舰店,结合短视频平台“工厂溯源直播”“烹饪教程分享”等内容,直观展示产品生产过程与食用场景;利用“618”“双11”等电商大促节点,推出“买二送一”“满额减”等优惠活动,快速提升产品销量与品牌知名度。
二、创新牛肉干品类,挖掘地域风味附加值
牛肉干产品需紧扣“吴川风味”这一核心,打造具有记忆点的特色产品。在口味研发上,融合本地饮食文化,推出蜜汁味、五香味等经典款,同时创新开发陈皮味、蒜香豆豉味等带有岭南特色的限定款,通过小批量试产、消费者反馈调整的方式,优化口感层次,形成“人无我有”的风味优势。生产过程中坚持“慢工出细活”,采用“低温腌制锁味、恒温风干保香”工艺,避免高温烘烤导致的肉质干硬问题,确保产品“有嚼劲、不塞牙、越嚼越香”。
包装设计需兼顾实用性与品牌性,针对不同消费需求推出多元化方案。面向日常零食消费群体,设计独立小包装,方便携带与分享;针对节日送礼场景,推出礼盒装,搭配吴川本地文化元素(如醒狮、飘色图案),提升产品文化内涵与礼品属性。品牌推广则注重“线上线下联动造势”,线下积极参与全国农产品展销会、食品博览会,设置试吃专区,通过“免费品尝+现场讲解”吸引经销商与消费者关注;线上依托社交平台,邀请本地美食博主、探店达人进行产品测评,利用“#吴川宝藏牛肉干#”等话题引发用户自发传播,逐步积累品牌口碑。
三、布局牛肉面产品,抢占方便食品新赛道
牛肉面产品需聚焦“方便快捷、还原现煮风味”需求,打造差异化速食产品。在产品研发上,采用“冻干锁鲜技术”,将牛肉块、蔬菜包、高汤包分开包装,最大程度保留吴川黄牛肉的鲜味与营养;面条选用高筋面粉制作,通过特殊工艺保证煮后“爽滑有劲道”,避免软烂。同时,开发多口味系列,推出红烧、清炖、麻辣三款经典口味,满足南北方消费者不同偏好。
生产与供应链环节需强化“效率与品质双保障”。建设标准化无菌生产车间,引进全自动面条压制、冻干、包装设备,实现日均10万份的产能;与本地面粉厂、肉牛养殖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原材料溯源体系,确保面粉、牛肉供应稳定且品质可控。销售渠道重点布局“即时消费场景”,线下进驻便利店、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所,满足消费者即时性需求;线上与速食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平台合作,推出“整箱囤货装”,针对上班族、学生群体开展精准营销,提升产品市场渗透率。
四、健全保障体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产业升级离不开全方位的支持与监管。政策层面,县政府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新建深加工企业给予土地使用优惠、税收“三免三减半”补贴,对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开展研发创新的,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技术层面,加强与农业院校、食品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吴川黄牛肉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重点攻关产品保鲜、口味优化、工艺改进等技术难题,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品牌与质量监管需同步发力。一方面,制定“吴川黄牛肉”区域公用品牌使用规范,明确企业准入标准(如原材料来源、生产工艺要求),避免品牌滥用;通过央视农业频道、地方文旅宣传等渠道,推广“吴川黄牛肉”整体品牌形象,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建立“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监管体系,由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对养殖环节(饲料安全)、加工环节(卫生标准)、销售环节(产品溯源)进行检查,对不合格企业依法依规处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通过以上举措,吴川黄牛肉产业可实现从“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的跨越,将牛肉丸、牛肉干、牛肉面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产品,推动产业规模与效益双提升,最终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域经济提质”的多赢目标,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来源:农民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