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被爱”的命题,将女性置于永恒的客体地位。
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被爱”的命题,将女性置于永恒的客体地位。
多少女性从小被这样的声音包围:人生的圆满,在于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于是很多人穷尽半生努力去赢得“被爱”,却在不断迎合与取悦的过程中逐渐弄丢了自我。
真正觉醒的女性早已看透:情爱无常,人心易变。
唯有跳出“被爱叙事”,才能走进自由而辽阔的人生。
01
唐代才女鱼玄机曾悲叹: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不曾想,这句流传千古的话,竟困住了她的一生。
鱼玄机原名鱼幼薇,年少时便以诗文惊艳长安。
她本可凭借一身才情自立于世,却偏将半生心力付诸于情爱。
为博丈夫李亿欢心,她时常赠诗表白心迹,还甘愿伏低做小,容忍与其正妻同住一院。
李亿一句称赞她就欣喜数日,有时说话语气不对,她就暗自神伤好些天。
但她一片痴心换来的是丈夫携正妻远赴扬州任官,将她弃置长安的结局。
她心灰意冷去道观清修,却仍未放弃寻爱的执念。
她在道观外悬挂“鱼玄机诗文候教”的招牌,看似是以文会友,实则仍在人群中苦苦等待那个能赏识她、爱惜她的人。
此后数年,她与多位名士有过密切往来。
后来竟因怀疑自己的情人与婢女有染,因妒生恨将其杖杀,被判死刑年仅二十七岁。
一代才女,没有败给才情与岁月,却困死于情爱的牢笼。
对于女性来说,执着被爱是灾难的开始。
依赖他人、寻求情感去填补自己的空缺,到最后不仅给自己留下累累伤痕,也背离了追寻幸福的初衷。
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同样才华横溢,却一生为情所困。
她的丈夫迭戈·里维拉是著名壁画大师,却也风流成性。
婚后多次出轨,甚至连弗里达的亲妹妹也不放过。
弗里达痛彻心扉,但为了留住丈夫,一次次选择原谅。
她用创作宣泄苦楚,画作里满是身体的痛苦和心灵的挣扎。
她曾坦言:“我一生经历了两次意外:一次是车祸,另一次是迭戈。而迭戈,是更严重的那一次。”
最绝望之际,她甚至在日记中写:“我希望死是令人愉快的,而且我希望永不再来。”
尽管艺术成就非凡,她却始终未能走出被爱的执念,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深陷情感的泥沼。
人们常说,人心易变,爱如流水。
执着于被爱,等于把选择权亲自递到了别人手上——他今天爱你,你是珍宝;他明天不爱你,你就什么都不是。
一个人若把全部重心寄托于情爱之上,就像在流沙上筑塔,再美也终难稳固。
02
从小到大,我们反复听到类似的故事:
公主被困在高塔,等待王子前来拯救;灰姑娘受尽欺侮,却因美貌与善良获得王子的青睐。
这些故事悄悄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巨大的幻梦:你不需要成为英雄,你只需要“被英雄选中”。
于是很多女性不知不觉地把“被爱”当成了人生的最高成就,把“被认可”当作自我价值的证明。
就连才情倾城的张爱玲,也未能摆脱这样的困局。
她笔下的爱情观清醒犀利,自己的感情却是一笔糊涂账。
她一次次原谅胡兰成的背叛,甚至在分手后还寄去30万元“分手费”,只为让逃亡中的他过得好一点。
她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种卑微被包裹成深情的模样,让人误以为爱就是如此——必须让步、必须牺牲、必须依靠别人的光芒才能绽放。
可任何一段需要你不断压低自己才能维持的关系,都不可能真正承载你的人生。
歌手蔡琴与导演杨德昌因电影《青梅竹马》结缘并步入婚姻。
婚后蔡琴倾尽所有为他的电影客串演出、演唱主题曲、甚至亲手设计海报。
她甚至迎合杨德昌“丁克”的主张,终身不育。
可两人婚姻破裂后,杨德昌不仅迅速再婚、生子,还用“十年感情,一片空白”总结他和蔡琴的婚姻。
而这珍贵美好的十年光阴,她本可以用来好好唱歌,成就更多属于自己的事业。
“被爱叙事”最大的陷阱,就在于它让女性误以为人生的答案,永远在“被爱”之中。
于是,她们交出了自主权,把人生的价值捆绑在别人身上。
最终,掏空了自己,也困住了自己。
03
诗人玛雅·安杰卢曾说:
我意识到我是谁,这取决于我定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别人如何定义我。
我们总渴望被爱,却常常忽略:被爱的标准,永远由别人制定,也随时可能被修改。
你今日因美貌被爱,明日就可能因衰老被弃;今日因温顺被爱,明日就可能因乏味被嫌。
迟早你会明白:别人的爱或许能给你一时温暖,唯有自己给的温度才能陪你穿越寒冬。
前阵子看电影《水饺皇后》被臧健和的经历深深打动。
1970年代末,她带着两个女儿从泰国赴香港寻夫,却发现丈夫已另建家庭并生下一子。
婆婆提出让他们“一家五口”共同生活,她毅然拒绝,选择净身出户。
初到香港,她身无分文,语言不通,一天打三份工,睡眠不足4小时。
后来因腰伤不能再做重活,她一度绝望到想结束生命。
但最终,她咬牙站起,从推车卖水饺起步。
坚持用最好的食材,反复调试口感,哪怕倒掉整锅不满意的饺子也绝不敷衍。
后来“湾仔码头”从街边摊走向全球,她成了名副其实的“水饺皇后”。
再遇前夫时,她只平静地说:“不是你不要我们,是我们不要你了。”
女性的觉醒,往往始于看清被爱叙事的虚妄后,找到自身蕴藏的、远超情爱之外的磅礴力量。
从依附他人到自我救赎,这种主体性的回归,才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破茧。
“婚纱女王”王薇薇在40岁那年,结束了长达23年的婚姻。
但她没有沉溺悲伤,也不等待谁的庇护。
而是在人生的中后场,将全部激情投入创业,打造出享誉全球的时尚帝国。
如今七十多岁的她,活得比二十岁更精彩。
她说:“成功是最好的复仇。不要总想着嫁个有钱人,而是要让自己变得值钱。”
无论是臧健和,还是王薇薇,她们的经历让我们看到:
女性的价值,从来不仰仗婚姻和爱情的馈赠,而是来源于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底气。
一个女人若戒掉了依赖,破除了“被爱”的执念,就会真正地自由起来,一步步走向属于自己的广袤山野。
那时候,你不是谁的花,你是自己的树。
▽
曾仕强教授曾说:女性这辈子要过的最重要的一关,就是情关。
真正觉醒了的女性,明白浪漫爱情是命运的偶然馈赠,但它从不该是人生的主旋律。
“被爱”是幸运是锦上之花,去活、去闯、去成为,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请相信,你的舞台从来不在他人的凝视之下,而在你自己正在开拓的每一寸土地、跋涉的每一段路途之中。
点亮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来源: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