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航船行至江心,骤起的风浪会掀翻无舵的舟,也会让掌灯者看清方向。人生这场航行里,“自渡”是我们手握的船桨,“渡人”是头顶不灭的星光——前者让我们在暗礁密布中稳住航向,后者让我们的征程不止于独善其身,终成一片照亮他人的广阔天地。
夜航船行至江心,骤起的风浪会掀翻无舵的舟,也会让掌灯者看清方向。人生这场航行里,“自渡”是我们手握的船桨,“渡人”是头顶不灭的星光——前者让我们在暗礁密布中稳住航向,后者让我们的征程不止于独善其身,终成一片照亮他人的广阔天地。
自渡从不是一场轻松的跋涉,而是在碎光里捡拾力量的修行。敦煌守护者樊锦诗初到戈壁时,面对的是黄沙漫过门槛的破落石窟,是与家人隔山跨水的孤独,是外界“女孩子不该来吃这份苦”的质疑。那时没有现成的坦途,她带着画板钻进洞窟,在昏暗的油灯下临摹壁画,用账本细细记录文物编号,在风沙中搭建保护棚。她曾在日记里写“风沙吹得眼睛疼,却不敢闭,怕错过壁画上即将褪色的线条”,正是这份在困境中不放弃、在孤独中不沉沦的坚持,让她从初出茅庐的学生,成长为守护敦煌半个世纪的“女儿”。自渡的能力,从来不是天生的铠甲,而是在一次次“扛过去”的过程中,把眼泪熬成坚韧,把迷茫炼成方向,最终让自己成为能抵御风雨的人。
而渡人,是把自己活成灯塔后,主动为他人拨开迷雾的格局。张桂梅在华坪县看到山区女孩因贫困辍学,便立下“要让女孩们走出大山”的誓言。起初她挨家挨户劝学,被拒之门外是常事,有人说“女孩子读书没用”,有人甚至放狗咬她,但她没停下脚步。她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全部投入学校,每天清晨五点起床陪学生晨读,深夜查完宿舍才休息,即便身患多种疾病,也始终站在讲台前。如今华坪女高走出了两千多名女大学生,她们有人成为医生,有人成为教师,有人回到山区接力帮助更多女孩——张桂梅渡出的不仅是一个个女孩的人生,更是一代代人改变命运的希望。渡人从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当你见过风雨后,愿意为他人撑一把伞;当你爬过山坡后,愿意为他人铺一级台阶,这份“愿为他人照路”的心意,让个人的价值在影响他人的过程中,变得愈发厚重。
其实自渡与渡人从不是割裂的两端,而是相互照亮的循环。就像袁隆平院士,在试验田反复研究杂交水稻,历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突破难关,这是他在科研路上的自渡;而当他把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全球,让无数人摆脱饥饿,这便是他渡人的格局。他曾说“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份梦想里,既有他对科研的执着,更有对天下人的牵挂。正是因为先做到了自渡,拥有了改变世界的能力,他的渡人才有了坚实的根基;也正是因为心怀渡人的初心,他的自渡才拥有了更宏大的意义。
我们或许没有樊锦诗的坚守,没有张桂梅的执着,没有袁隆平的伟大,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里,修炼自渡的能力,涵养渡人的格局。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不逃避不抱怨,沉下心寻找解决办法,这是自渡;看到同事陷入困境时,主动分享经验伸出援手,这是渡人。生活中遭遇挫折时,不沉溺于痛苦,慢慢调整心态重新出发,这是自渡;朋友失意迷茫时,耐心倾听给予鼓励,这是渡人。
自渡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渡人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温暖。当我们既能在风雨中稳住自己的船,又能为他人点亮一盏灯,便会发现:人生最珍贵的风景,从来不是独自抵达的彼岸,而是与他人并肩同行时,彼此照亮的整片星空。
来源:于小岛中感受宁静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