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中村,修空调的师傅,深夜爬楼,十分钟200,时薪1200。
一、
这不是段子,是2025年的日常:
——会议室里,应届生熬夜做PPT,时薪28;
——城中村,修空调的师傅,深夜爬楼,十分钟200,时薪1200。
读书人的“价格”,正被按在地上摩擦,连喊疼的资格都没有。
二、
很多人把锅甩给“学历通胀”,说大学生太多,活该便宜。
这话只对了一半。真相是:“稀缺”换了赛道。
2010年以前,稀缺的是“有文凭的人”;2025年,稀缺的是“能把活立刻干漂亮的人”。
市场只认即时价值:
瓦工三五年才出师,年轻人不愿吃灰,工资自然飙;
文员培训三天就能上手,一年1180万毕业生排队,HR当然“爱答不理”。
一句话:不是读书无用,是“普通”无用。
三、
那考研考公能不能缓一口?
● 数据给你泼冰水:2025国考,3.2万个岗,报名破330万,最热岗位3670:1;
●研考更疯,476万人冲115万个名额,上岸率24%,二战三战成了“新型啃老”。
“慢就业”表面优雅,本质是“用爸妈退休金买时间”。
可周期不等人:
备考一年,薪资中位数又掉3%;再备考一年,简历空窗被HR直接PASS。
所谓“上岸”,只是把今天的内卷,推迟到三年后继续卷。
四、
有人喊:“那就全员转码!”
兄弟,缺的是能写底层框架的大神,不是“0基础速成班”。
2025大厂秋招,后端HC同比腰斩,笔试直接LeetCode hard起步,人均刷题1000道才配投简历。
培训机构广告里“三个月月薪过万”的童话,去年还能割韭菜,今年连韭菜根都拔完了。
技术赛道一样“赢家通吃”:
顶尖1%拿走90%offer,剩下99%在“人才池”里互相点赞。
五、
留给普通人的活路在哪?
我自己的观察,三条:“卖手艺”“卖距离”“卖小众”。
1.卖手艺——把“即时价值”拉满
● 比如:上门整理收纳+空间设计,客单价1680,小姐姐干两年,自带团队;
●宠物殡葬,火化+仪式+纪念品,一单3500起,复购率30%,比卖奶茶香;
●新能源低压电工,考完证就被抢,底薪1.3万+计件,00后姑娘一样干。
2.脏活累活+技术认证=真护城河。
外卖、闪送、代遛狗、陪诊师,看起来不体面,但“离用户越近,越能溢价”。
上海陪诊师,半天350,全天900,节假日翻倍,客户还怕你不接单。
别嫌low,钱包鼓起来,再谈体面。
3.卖小众——把“爱好”切成1000份
B站手工UP,专门做“棉花娃娃骨架”,一条视频带货8万;
小红书“废墟摄影”博主,接拍一条商单2万;
闲鱼“改娃”师,把普通玩偶重涂成限定款,月入4万+。
小众的尽头,是垄断;垄断的尽头,是高溢价。
六、
当然,如果你说“我就喜欢坐办公室吹空调”,也行,但请接受“普通岗位=普通价格”的市场铁律,并提前给自己加杠杆:英语+法律,可以去非洲做基建翻译,年薪45万;
财务+法语,能抢非洲外派财务岗,补贴拉满;
会写代码的兽医,能做宠物AI诊断,Pre-A就融了1200万美元。
复合技能=把“可替代”变成“稀缺”。
七、
写到这儿,肯定有人怼我:“你鼓吹全员搬砖,读书还有啥意义?”
兄弟,读书永远有意义,但“只读书”没意义。
学历真正的价值,是给你二次投胎的期权:
经济上行,你能坐电梯;
行业塌方,你能换赛道;
技术迭代,你能快速学。
而“纯体力”一旦身体报废或供需反转,连回撤的余地都没有。
所以,别把“读书”与“挣钱”对立起来,真正的狠人,是把学历+技能+流量+体力,打成一套组合拳。
八、
最后一碗毒鸡汤收尾:
“5000块的大学生”不是被送水工打败,而是被“标准化”打败。
你能干的,别人也能干,价格就一定卷到地板。
想翻身,先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要么卷到塔尖,要么跳到新坑,要么把手弄脏。
市场永远残酷,但它也公平。只要你提供的是真需求,它就肯付真价钱。
别再问“谁抢了我的饭碗”,先问自己:“今天,我凭啥值3万?”
来源:茉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