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9月的阳光为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园镀上金边,华昊酒庄的办公室里,那份国内有机转换认证证书正泛着温润的光。这份证书,是酒庄19年深耕风土的“勋章”,更是一场向农业更高境界跋涉的起点——华昊酒庄正式启动德米特生物动力法有机认证工作,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这片葡萄酒黄金产区
当9月的阳光为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园镀上金边,华昊酒庄的办公室里,那份国内有机转换认证证书正泛着温润的光。这份证书,是酒庄19年深耕风土的“勋章”,更是一场向农业更高境界跋涉的起点——华昊酒庄正式启动德米特生物动力法有机认证工作,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这片葡萄酒黄金产区,悄然播下了“有机+生物动力”双认证的种子。
今年7月3日,华昊酒庄获得国内有机转换认证证书。这本是一份足以自豪的成就,但庄主程潜和酿酒师江涛却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有机。国内有机转换认证只是起点,他们正式启动了生物动力法有机认证的征程,邀请认证导师黄钢、高源走进酒庄,开启了“星空课堂”,看星象、辨节气、制作天然制剂——这些看似神秘的仪式,实则是生物动力法的精髓:将农场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让葡萄藤在日月星辰的节律中自然生长。
从7月16日的首次培训开始,华昊酒庄员工跟随德米特指导老师逐步学习,把复杂的生态智慧拆解成可实践的日常。“生物动力法从来不是简单的种植技术,而是一种与天地对话的农业哲学。”在华昊酒庄的葡萄园里,庄主程潜向记者介绍说。
这种源自1924年的农法,将整个葡萄园视作自我循环、自我修复的“活的有机体”,既珍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也尊重日月星辰的节律。程潜说:“以前管葡萄园是看长势,现在是读天地的信号,每颗葡萄都在跟着自然的韵律生长。”
这份对自然的敬畏,催生出求真的脚步。9月8日至10日,程潜带着酿酒师江涛专程赶赴江苏秦邦农场,在这片成熟的生物动力基地里,他们沉浸式学习堆肥的碳氮比调控,观察畜禽与作物的共生循环,记录下微生物如何成为能量转化的“隐形引擎”。
这种近乎哲学式的农法,不仅关乎技术,更是一种对生命循环的敬畏。正如程潜所言:“我们不是在种葡萄,而是在培养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场跨越千里的求学,让华昊的生物动力实践少了盲目摸索,多了科学支撑。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版图上,银色高地酒庄作为国内唯一的德米特认证酒庄,曾是孤独的先行者。如今华昊的奋起直追,不仅是要成为第二家获此认证的酒庄,更在实现一种更具生态韧性的农业理想。“生物动力法认证所要求的闭合有机生态循环,能让葡萄园在极端气候中保持产量稳定,还能让土壤有机质逐年提升——每增加1%的有机质,每公顷土壤就能多储存20-25吨水分,这对于干旱少雨的贺兰山东麓而言,无疑是最珍贵的馈赠。”对于酒庄践行德米特生物动力法,程潜信心十足。
从拒绝化学农药的有机坚守,到顺应天地节律的生物动力实践,华昊酒庄的选择,恰是对“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句老话的深刻注解。当牛角制剂在土壤中完成能量转化,当星象日历指导着每一次农事操作,贺兰山东麓的风土里,正孕育着属于中国的葡萄酒新高度。
华昊的实践,映射着中国葡萄酒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德米特认证不仅是国际通行证,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宣誓:人类与自然,本应和谐共舞。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却因坚持而充满诗意。当第一瓶生物动力葡萄酒注满酒杯时,人们品尝的将不仅是酒液,更是一段关于时间、信仰与土地的动人故事。
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当华昊酒庄挂上“有机+生物动力”双认证的牌匾时,它将成为宁夏乃至中国葡萄酒的一面旗帜——证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科技与传统可以交融,商业与生态能够共赢。
因为,对自然的敬畏,从来都是最好的酿酒秘方!(红杉/原创)
来源:经济大纵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