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若配偶擅自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原配可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返还。本文在《民法典》的法律规则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及我们办理的数百个起诉第三者案件,梳理起诉第三者的核心法律要点,为当事人提供清晰指引。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若配偶擅自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原配可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返还。本文在《民法典》的法律规则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及我们办理的数百个起诉第三者案件,梳理起诉第三者的核心法律要点,为当事人提供清晰指引。
1. 赠与合同纠纷
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处理权。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处分大额财产时,需双方协商一致。若配偶单方向第三者赠与财产,该行为因损害夫妻共同财产权而无效,原配可主张第三者全额返还。
实务优势:
原配仅需提供不正当关系证据及转账凭证证明赠与事实;
第三者需举证证明款项性质合法(如借款、劳务报酬等),否则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2. 不当得利纠纷
当第三者无法说明款项合法来源时,可能构成不当得利。但因需证明第三者“无法律根据取得利益”,实践中法院对举证责任分配存在争议,建议优先选择赠与合同纠纷路径。
1. 特殊金额转账
高频次特殊数字转账(如“520”“1314”等),结合时间跨度与累计金额,可推定存在不正当关系。参考案例:(2021)川01民终11536号案中,法院认定两年内转账“520元”87次构成特殊意义赠与。
单笔小额转账若缺乏其他证据佐证,可能被认定为普通赠与。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构建更充分的不正当关系证据链条。
2. 辅助证据类型
亲密合照、私密聊天记录;
共同居住证明(如酒店入住记录、外卖收货地址);
以情侣名义共同生活的证据(如公开暧昧视频、朋友圈互动)。
1.全额返还原则
夫妻共同财产系不可分割整体,第三者需全额返还获赠财产,无需扣除出轨方个人份额。
婚姻家庭编解释二出台后,最高院法官也明确,离婚后起诉第三者,也可以要求返还全部款项而不是一半。
2. 例外情形处理
已用于共同消费:如旅游、餐饮等支出,若有明确有效的证据,法院可能酌情扣减;
第三者主张抚养费:需另案提起亲子关系确认之诉和抚养费诉讼,不得直接抵扣赠与款项。
3. 利息计算标准
多数法院支持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利息;
起算时间一般为起诉之日,特殊情形可追溯至转账之日。
1. 证据固定优先
立即调取配偶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流水;
对聊天记录、视频等电子证据进行固定保全;
通过银行流水追踪大额资金流向(如购房款、车辆购置款)。
2. 被告列明技巧
将出轨方列为第三人,便于查清资金性质;
若原配打算离婚,也可将出轨方列为被告,要求和第三者共同承担返还责任。
3. 时效风险防控
确认赠与无效的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财产返还请求权的3年时效自合同无效确认之日起算。
1. 直播打赏款项追索
平台充值打赏属于网络服务合同,通常不支持返还;但如果金额较大,可以起诉打赏的配偶挥霍夫妻共同财产。
私下转账至主播个人账户且金额异常,可主张赠与无效。
2. “被小三”抗辩认定
若第三者能充分证明不知对方已婚(如配偶伪造离婚证等),可能减少返还金额的比例;但实践中这种概率极小。
未尽合理审查义务者(如未核实婚姻状况),仍需承担主要返还责任。
大部分案件中,第三者是否知情已婚,都并非法院审理的重点。因为这个问题核实的难度大,也不对是否构成婚外不正当关系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起诉第三者返还财产案件的核心在于证据的有效性与法律路径的精准选择。建议在发现配偶有婚外关系及财产异常流动时,第一时间联系律师进行有效取证,避免证据灭失。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典型案例明确释放信号:夫妻共同财产不容他人侵害,违背公序良俗的赠与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否定。
法律不只是冷冰冰的条文,更是守护婚姻底线的武器。当你选择拿起法律武器时,背后不仅有专业律师的支持,更有司法系统对婚姻伦理的坚定捍卫。
请相信,法律会尽全力让破坏家庭者付出代价,也让无辜者在黑暗中看见公正的光亮。
来源:崔三律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