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让她最开心的是,上次体检身体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医生看着她的报告单都忍不住夸了一句:“真看不出您62岁了!”王阿姨也困惑:身边不少同龄人身体毛病一大堆,自己为啥能一直好好的?她忍不住追问医生,医生则神秘一笑:“其实,不容易得癌症的人,往往都具备相似的4个
王阿姨今年62岁,自从和老伙伴们跳广场舞以后,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但让她最开心的是,上次体检身体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医生看着她的报告单都忍不住夸了一句:“真看不出您62岁了!”王阿姨也困惑:身边不少同龄人身体毛病一大堆,自己为啥能一直好好的?她忍不住追问医生,医生则神秘一笑:“其实,不容易得癌症的人,往往都具备相似的4个特质,你基本都做到了!”这句话让王阿姨更加好奇:这4个特质到底是什么?普通人真的能做得到吗?
很多人一直以为,癌症是无法预防的“噩运”,其实科学已经证实——日常习惯和身体特质,和癌症风险关系密切!哪些细节容易被忽视?你身上又占了几个?今天我们就拨开迷雾,揭晓那些不易患癌的人群身上共有的4个健康“特质”,说不定你也能做到!
1.健康的饮食习惯:多蔬果、少油腻,胃肠道“轻松”多一分保险
你是否还停留在“无辣不欢”“重口味才过瘾”的饮食习惯中?其实,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35%的癌症与不良饮食相关。摄入过多高脂、高盐、烧烤腌制食物,会增加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风险。
反之,那些坚持每天食用≥400g蔬菜水果、摄入优质蛋白、低盐少油的人,肿瘤风险明显降低。以中国营养学会《居民膳食指南》最新数据为例,每天摄入足量新鲜果蔬可使胃癌风险降低约19%,结直肠癌风险下降13-17%。对照看看,你平时饮食是不是已经接近这些标准?
2.规律运动强身:代谢畅通、免疫稳健,肿瘤难“潜伏”
不少中老年朋友自认为“没时间”运动,但你可知,哈佛医学院一项对13万中年男女的追踪发现,保持规律中等强度运动(如每日快走30分钟),总癌症死亡率可下降12-20%。运动不仅促进血液循环,更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
长期运动的人,体内促炎因子水平更低,抗肿瘤免疫细胞(如NK细胞)活性更高,从而拦住了很多“早期异常”细胞的生长。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中老年人每周累计150分钟及以上适度有氧运动。你动了吗?哪怕慢慢走、带着朋友遛弯,也在向远离癌症“进发”。
3.乐观情绪调节:情绪稳定、压力分散,肿瘤“土壤”变贫瘠
压力大、情绪常年焦虑易怒,可绝非“小事一桩”。北京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报告分析,慢性负性情绪(焦虑、抑郁等)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增加肿瘤发生率。对于乳腺癌、肺癌、肠癌等高发肿瘤,长期负面情绪者发病率比平均高出9-15%!
而不易患癌的人,往往懂得有效调节情绪,让心情平和。他们善于倾诉,积极寻求社交支持,在压力到来时能及时疏解。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柔性“加分项”,而是“铠甲”。如2022年《柳叶刀·肿瘤学》回顾性研究指出,情绪积极者五年癌症病死率低14%。你是不是容易为小事纠结?或许试着换个思路,多一点自我安慰,也能无形中远离健康危机。
4.主动筛查与健康管理:早发现,早行动,肿瘤“无所遁形”
“没症状就意味着没病”——这是很多人的误区。中国癌症早诊早治工程数据显示,50岁以上未做过规范癌症筛查者,确诊时发现晚期”的比例高达40%以上。而每年主动接受一次肿瘤相关筛查(如结肠镜、低剂量螺旋 CT、女性乳腺彩超、宫颈HPV等)的群体,癌症早期检出率提高3-7倍,五年生存率达87%,而同期未筛查组仅为42%。
所以,那些“看起来不容易得癌症”的人,从不“怕查”,反而更知道如何科学防控。如果你已经年满45岁,无家族史但生活方式不佳,建议咨询医生定制合适的筛查周期,防患于未然。
每一条看似普通的习惯,其实都在下意识中“帮你筑起健康防线”。研究显示,具备以上4大特质的人,总体癌症风险可降低35%以上。真正有效预防癌症,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在日常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里——
健康饮食、规律锻炼、情绪管理、主动体检,做好了,比单纯依赖“好运”更稳妥。
当然,健康习惯只是降低风险的基石,任何防癌措施都不能百分百保证绝对安全。如果你还没有完全具备这4大特质,不妨现在开始补上短板。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建议大家有困惑时,务必前往当地正规医院,结合个人体检结果,咨询专业医生,科学规划属于自己的健康“防癌”之路。
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既要看自身基础体质,也与是否能长期坚持良好习惯密切相关。只要用心呵护,远离癌症其实并不遥远。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3.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危险因素报告》
4.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 Harvard Medical School, 2022
5. WCRF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 2019
6. 《情绪与健康:基于中国肿瘤人群的回顾性研究》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7. 《柳叶刀·肿瘤学》2022年卷——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Risk of Cancer Mortality
8. 《中国癌症早诊早治工程年度报告(2023)》
9.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2020
10.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来源:张守小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