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人姓王,名永众,妈妈在我上初中后给取的“大名”,妈妈希望我“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众”生的一员,又希望我有与“众”不同的人生,真正成为自己的“王”者。
有朋友私信我,知道了王教授,还想进一步认识你,我想许多老朋友可能也不知道我是为何走上这条路的,今天就向大家再具体的自我介绍一下来时的路。
本人姓王,名永众,妈妈在我上初中后给取的“大名”,妈妈希望我“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众”生的一员,又希望我有与“众”不同的人生,真正成为自己的“王”者。
我从2018年3月到高校从教以来,每每看到大学生精神萎靡不振的状态,就强烈地激发我致力于家庭教育的情怀,即家庭教育要从根上抓起,要从父母抓起。
结合女儿从一位普通女生一步步迈入到哈佛大学博士后的成长之路,以及对国学、心理学、人性学的学习研究,开始进行家庭教育体会和理念的传播,并提出了“最好的教育都是不着力”的观点,强调指出“孩子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错,父母的不断成长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核心理念是“与心同在,与道同行,心生万法,道生万物,明心见道,生生不息”;在教育实践中坚持“顺性而为,顺心而为,顺势而为,利他而为。”
七年多来,先后在头条号、视频号上发表了近百万字家庭教育和人生励志等方面的文章,并于去年6月份开始组织进行了15场家庭教育直播讲座,组建了志应家庭赋能教育群,目前群里有218位家长朋友。现在又组建了志应心理赋能场域,目前群里有朋友199人。
“志应”一词出自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蒙以养正,圣功也。”“志应”即志向和兴趣相应,志向和心灵相应,父母的心、老师的心和孩子的心相应,即心心相印!
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的本质问题是父母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也是人生的本质问题,心理问题并不是就是指心里有疾病,它包括所有的诸如恐惧、愤怒、悲伤、厌恶和羞耻等负面情绪,给人生所带来的长期困扰、纠结和不利影响,联系到自己大学毕业后的一路坎坷一路歌,深刻感受到心理素质的健康才是决定一个人一生幸福的根本。
我先后从央企到民企,从企业到高校,很多老同事、老朋友见到我说:“没变老,精神状态好”,没变老倒是不可能,但是状态好是真实的。支撑我越战越勇的不懈动力就是始终尊重自己的内心,勇敢追寻自己的人生热爱。实践证明,只要你的内心笃定,一切水到渠成;当你准备好的时候,老师一定会出现,最终一定会和自己想要的人生相逢!
在此,还要谢谢我的爱人,当初她的一句“为自己活一把”,使我坚定地离开了国企的诱人大门;还要谢谢我的女儿,她的求学之路使我从事家庭教育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
有道是,内圣才能外王。现在,我是一位高校老师,业余时间为天下父母送去家庭教育之光,为天下有理想、有追求的有志者赋能并找到自己的人生热爱,希望每个人都拥有内在丰盛、外在富足的人生——有爱有钱有自由。
我拥有,你同样也值得拥有!
来源:王永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