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个“半路农民”如何自己一人种出336亩花生?田埂尽头,一阵引擎声由远及近——蔡红君骑着摩托车疾驰而来。他取出农业无人机遥控器,无人机提前从合作社起飞,接受指令后沿着花生田里规整的行道往复,均匀喷洒水雾。这一片广阔花生田,从播种、植保到收获,都由他一人掌控。传
央广网泰州9月29日消息(记者王姝姝)1个“半路农民”如何自己一人种出336亩花生?田埂尽头,一阵引擎声由远及近——蔡红君骑着摩托车疾驰而来。他取出农业无人机遥控器,无人机提前从合作社起飞,接受指令后沿着花生田里规整的行道往复,均匀喷洒水雾。这一片广阔花生田,从播种、植保到收获,都由他一人掌控。传统农活与现代科技,在这位“新农人”的手中交汇。
2015年,蔡红君回到家乡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重新扎根土地。
中年返乡种地并非易事。他试种过荞麦、大豆,但产量和品质都未达预期。土地并没有轻易回馈他的热情。转机来自泰兴市农业科学院的技术支持,专家向他推荐了品质出众、口感嫩香甜的“泰兴花生”优良品种——泰花8号。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数十年来成功选育出13个“泰花”系列花生新品种,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选定方向后,蔡红君借鉴了山东、河南成熟的机械化种植模式。
除了农科院的“技援”,农商银行的金融“活水”也及时灌溉了“新农民”的创业梦,让购买大型农机、扩大生产规模从蓝图变为现实。他成立青壤小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大型拖拉机和精量播种机。广阔天地需要现代技术,标准农田和机械化如同为他“打开了任督二脉”,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曾经依靠人力的繁重劳作,如今一人一天就能完成50亩播种、300亩植保、200亩施肥和25亩收获,一年平均亩产也稳定在600斤左右。
“我的花生还有一点不一样。”蔡红君笑说,每株花生种下去,就已经“卖出去”了。原来,在2024年,在泰兴市农业农村局的推动下,他的合作社与农业企业签约,实现“订单化种植”,主打“泰花8号”。企业要求明确,并且7天结款。订单一下,销路不愁,初步测算亩均收益提升约20%。
一家合作社跑通了“订单农业”,也带动着周边的农户。过去,当地花生种植户们常为几个问题发愁:种得散、卖得不顺、价格像坐过山车。如今“订单化种植”给他们也吃下了定心丸。
“现在我们的产品有油炸花生,以后还有盐水花生、烤花生。”蔡红君表示自己只是泰兴花生产业的一个小缩影,科技、企业、金融等都在助力“新农人”实现梦想,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同时,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地正规划以这颗小花生,带动农业增效,撬动亿元大产业。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