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鬼针草的植株高度通常在30至100厘米之间,最高可达1.2米。茎直立,呈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基部直径可达6毫米。叶对生,中部叶多为三出复叶或二回羽状深裂,两侧小叶呈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锯齿;上部叶较小,多为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直径约8至9
鬼针草(Bidens pilosa L.)是菊科鬼针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以下为综合整理后的详细信息:
---
### 植物形态
鬼针草的植株高度通常在30至100厘米之间,最高可达1.2米。茎直立,呈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基部直径可达6毫米。叶对生,中部叶多为三出复叶或二回羽状深裂,两侧小叶呈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锯齿;上部叶较小,多为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直径约8至9毫米,无舌状花,盘花呈筒状,瘦果黑色,条形且略扁,顶端具3至4枚芒刺,芒刺具倒刺毛。花期通常为8至9月,果期为9至11月。
---
### 分布区域
鬼针草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常见于村旁、路边、荒地以及农田边缘,适应性强,耐旱力较强。
---
### 生长习性
鬼针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或粘壤土中。其适应性广泛,能在多种土壤条件下生长,但对光照需求较高,适宜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此外,鬼针草不耐涝,生长过程中需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
### 繁殖方式
鬼针草主要通过种子繁殖。其种子顶端带有倒刺芒刺,容易附着在人畜衣物或皮毛上,借此传播到其他地方。种子发芽适温为15至30℃,一般4月中旬至5月份开始发芽出苗,8至10月为结实期。种子可通过风、流水及粪肥传播,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
---
### 主要价值
#### 1. 药用价值
鬼针草全草可入药,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炎、痢疾、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鬼针草含有黄酮类、生物碱、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并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高血压。
#### 2. 食用价值
鬼针草的嫩苗和芽尖可作为野菜食用,常见于广西等地,当地居民常将其采摘后凉拌或炒食,口感鲜美且富含营养成分。
#### 3. 农业价值
鬼针草具有一定的生态修复能力,可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然而,它也是一种常见的农业杂草,会与农作物争夺水分和养分,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
### 注意事项
- **药用禁忌**:孕妇禁用,体质虚寒者慎用,外敷时需注意可能引起皮肤过敏。
- **农业管理**:由于鬼针草繁殖能力强,在农田中需及时清除,避免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来源:永不落的红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