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梁思成求娶小27岁林洙,再婚当晚,67岁金岳霖泪洒林徽因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6 19:35 2

摘要:【本文均采用权威资料撰写,参考资料均附于文末,请悉知。欢迎关注我,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最新作品。】

【本文均采用权威资料撰写,参考资料均附于文末,请悉知。欢迎关注我,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最新作品。】

1962年,深夜。34岁林洙整理完资料,坐在桌前,品读着林徽因的诗。61岁的梁思成端着茶杯走过来,眼神从林洙的身上越过,等看清她手上的那一行字时,心猛地漏了一拍。

“忘掉腼腆,

我定要转过脸来,

把一串疯话全说在你的面前!”

这是林徽因早年的诗词,字里行间都藏着她的灵动和才华。

梁思成缓缓闭上眼睛。

已经7年了。

距离徽因去世,已经7年了。这7年里,他把自己埋藏在工作中,每天忙忙碌碌,自以为”乐在其中”,但久违心悸的感觉告诉他,好像有什么不可控的东西要破土而出了。

他不知道是对是错。

是他求整理完资料的林洙坐下来,一起读一读妻子的诗,可如今,他猛然发现,自己的心居然在为她而跳动。

他爱林徽因吗?毋庸置疑。

年少时期的相恋、斗嘴,青年时期的求学、追梦,中年时期的相互扶持。

他们还一起生了一儿一女,都是优秀的孩子,但优秀的孩子是要上交给国家的。他的女儿梁再冰成了新华社驻外记者,儿子研究考古学无法归家。

于梁思成而言,自从妻子林徽因去世,这个家就从热闹繁华,归于沉默寂静。

61岁的梁思成无法忘记妻子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恍惚中,回忆起她还在时的欢声笑语。但令他恐惧的,是妻子林徽因的样貌,竟然在他心中已经开始渐渐模糊。

他的心里有一层悲伤,如迷雾环绕,久久无法散去,也无人诉说。

这天,林洙回去之后,梁思成始终无法入眠。

他辗转反侧,被脑袋里疯狂的念头折磨得不行,又想到在茫茫月色中回去的孤单身影,最终,他拿起笔,写下了一封长信。

这封信被收录进了2012年出版的《百年情书》里,是梁思成和林洙婚姻开始的见证,它和林徽因的信件一起,被留存了下来。

在这封信里,梁思成很感谢林洙“对一个‘老人’的关怀”,感谢她给自己带来的“那种一声不响的慰藉”。他也坦承自己贪慕她来了以后,给自己“真空地带”的生活,带来的“一缕温暖幸福的‘新鲜空气’”。

他说:

“我第一次领会到在这样‘万籁无声,孤灯独照’的寂寞中,得到你这样默默无声地同在一起工作的幸福感。”

他说:

“尽管我年纪已经算是“一大把”,身体也不算健壮,但是我有着一颗和年龄不相称的心。”

他说:

“亲爱的朋友,若干年来我已经这样度过了两千多个绝对绝对孤寂的黄昏和深夜,久已习以为常,且自得其乐了。想不到,真是做梦也想不到,你在这时候会突然光临,打破这多年的孤寂,给了我莫大的幸福。”

在信的最后,他又忐忑,又小心地问:

“假使我向你正式送上一纸‘申请书’不知你怎么‘批’法?”

这封信,凌晨2点,落款是:心神不定的成。

63年后的今天,翻看他当时写下的文字,都能感受到,问出这句话时,梁思成的忐忑和不安,还有那份对未知的恐惧。

他把决定权交给了林洙。

若是林洙同意成为他的妻子,那么,他会一己之力扛下所有的反对声音;

若是林洙不同意接受他的感情,那么,他也会大方放手,只求她多来探望,帮忙做些工作,聊聊天。

“你今后经常这样来看我,帮助我做些工作,或者聊聊天,给我这样——也仅仅是这样的温暖。”

要结婚吗?当然。

这对林洙而言,从来不是一个艰难到需要勇气的决定。

她已经和梁思成认识了有14年,深谙他的为人,也敬佩他对林徽因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林洙的心中,梁思成从来都是风度翩翩的君子,成为他的妻子是一件荣幸的事。

林洙还记得她第一次见到林徽因时的惊艳。

“她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

那一年,她才20岁,因为想要考清华大学,被父亲打包送到北京,跟着林徽因补习了一段时间的英文。

林徽因是个严厉的老师,她每周二、周三、周五去上课,上课时,她总要担心完不成作业而挨骂。

但在课后,林徽因就变成了慈爱的长辈。她给了林洙很多生活上的照顾,还会和她讲讲北京的建筑布局、故宫颐和园的文化。

就连林洙的第一场婚事,也是林徽因帮忙操办的。

1949年,林洙的父母从香港寄来一封信,督促女儿早点和未婚夫程应铨完婚。他们实在不放心她一个女孩子孤身一人在北京。

这封信可让林洙愁坏了。

她是来考学的,没带什么行李,全身上下也只能翻出几件首饰。

结婚的花费很大,程应铨也只是青年才子,并没有多少积蓄。林洙想着,还是把首饰卖了,先换一些钱来应急。

但她还没来得及卖首饰,林徽因就找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张存折:

“这是营造学社用来赞助青年学生的专款,你们可以先用这笔钱。”

那会的林洙,还很腼腆,听了这话,脸不由得先红了,刚想要推辞,林徽因就把存折塞到了她的手里,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你们先用着,以后再还。”

林洙便拿着存折去取钱。

取钱时,她发现这张卡是梁思成的名字,还特意去问了下,结果林徽因笑了:

“学社的钱,当然要用思成的名字。”

她顺利结婚了。

因为程应铨是营造学社的得意弟子,所以,梁思成还去给他们当了证婚人。

林徽因是真为她开心,还准备了一套贵重的清代官窑青花瓷杯盘,作为他们的新婚贺礼。

等手上宽裕一些,林洙找林徽因想还钱,但每次林徽因都把话题岔开,后来干脆说:

“营造学社都不存在了,你还给谁呀?这笔钱不用再提了。”

直到很后来,林洙才知道,这哪里是营造学社的专款,分明是林徽因给她的私人赠予。

1962年,得到了林洙应允的梁思成,对外宣布,要再婚了。这个消息,瞬间激起了惊涛骇浪,反对声铺天盖地。

梁思成最宝贵的长女梁再冰,情绪最为激烈。

她多次和父亲发生争吵,还游说叔伯姑母写信劝阻父亲,却都无法阻拦一意孤行的父亲。

和梁思成结婚后,有次,林洙取下了客厅悬挂的林徽因照片,被刚回家的梁再冰发现。梁再冰暴怒之下,当众甩了林洙一个耳光,此后好几年不踏入父亲家门。

对此,梁思成并没有站出来为林洙撑腰,只是叹息一句:“何必呢?”

梁思成的挚友张奚若,也专门写信来表示,若是和林洙结婚,就彼此断交。而他再婚后,这位硬气的老朋友,果然和他断绝了往来,一生情义,就此戛然而止。

同在营造学社的好友刘敦桢,也寄了一封信来,没有抬头也没写落款,信上只有4个大字:

多此一举!

但梁思成还是在一众反对声中,迎娶了林洙为第二任妻子。

甚至,他以一己之力,扛下来外界所有骂名,没让人沾惹到林洙分毫。

这是他的选择,他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起全部的责任。

只是,夜深人静时,这位同样才华横溢的大师,也会在日记里哀叹:“为什么上帝要惩罚我,让我有这么多的烦恼?”

后来很多人觉得,梁思成早婚遭遇如此大的阻力,是因为上一任妻子林徽因的优秀。

珠玉在前,大家无法接受天作之合的婚姻,有狗尾续貂的遗憾。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若是梁思成再婚的对象不是林洙,他所面临的阻力会非常小。

林洙的第一任婚姻,结束时闹得非常难看。

程应铨是营造学社的青年才俊,被誉为当时的“四大金刚”之一,只可惜,在特殊时期,他因为支持林徽因的城市改造观点,被划入了“右派”。

林洙当机立断,没有丝毫犹豫,带着一双儿女,和他划清了戒线。

她甚至公开表示:“若是2年之内摘掉帽子,就可以复婚。”

这无疑是对程应铨的羞辱。

他干脆地离了婚,却放不下一双儿女。可林洙不让他见孩子,偶尔,他悄悄去看孩子,知道孩子喜欢吃烤面包片,会家里的暖气片上,等孩子悄悄来拿。

这是不能被林洙发现的约定,若是被发现了,孩子就少不了一顿胖揍。

因为这场婚姻,梁思成娶林洙这件事,才一片哗然,几乎无人支持。

毕竟,学生为了维护老师的观点身陷困境,老师却在4年后,要娶抛弃他的妻子?

不像话。

这简直是对中国传统伦理的冲击。

也正是因为如此,和林洙结婚后的梁思成,才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因为林徽因而不支持梁思成再婚的人,金岳霖是最典型的代表,但他的反对是沉默的。

不支持,不表态,不理解,也不为难。

作为哲学家的金岳霖,深谙人性的复杂,对任何人都没有过高道德上的要求。

只是,在1962年,梁思成和林洙结婚当晚,67岁的金岳霖,提着一壶酒,颤颤巍巍地走到了林徽因的墓前。

他双眼通红,一边小酌,一边祭奠,口中小声呢喃:“徽因,你会难过吧。别难过……我来陪着你……”

他在林徽因的墓前坐了一晚,直到天明。

至于林洙的前夫程应铨,在她嫁给自己老师的第6年,选择了一个冬天,换上平时舍不得穿、访问莫斯科时穿的崭新西装,把49岁的自己永远地冰封在了清华泳池。

一个游泳健壮,却用这样的方式离世,需要多大的求死决心?

参考资料:

1.《百年情书》,林徽因等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2.《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李筱懿著,果麦文化,2018年版;

3.《林徽因画传》,丁言昭、章洁思著,南方传媒、花城出版社;2023年版;

来源:猴哥说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