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将至,牢记“3要3不要”情满中秋送亲人,接福纳财迎好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07:59 1

摘要: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年的中秋节是公历的10月6日,与国庆节仅有差5天的时间,两节相连,今年节假日有8天的时间,这足够辛苦上班的人们欢乐一阵子了。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年的中秋节是公历的10月6日,与国庆节仅有差5天的时间,两节相连,今年节假日有8天的时间,这足够辛苦上班的人们欢乐一阵子了。

高兴之余,不能不迷信也不能忘记老传统,老传统多是古老文化的体现与延续,遵循老传统相信也能给您带来好运,请接下!

中秋节源于我国古代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和对月亮神的敬畏。古人认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靠天地与祖先的佑护,因此,古代帝王每年也都有着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每逢月圆之夜面对空中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慢慢地在民间也流传开来,形成了一个祭月的活动。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但却没有固定的日子。古人把秋季三个月的第一个月称为“孟秋”,第二个月称为“仲秋”,最后一个月称作“季秋”。农历八月既是“仲秋”,十五日又是一个月之中,发展到唐朝,中秋节便演变成了一个固定的节日——农历八月十五。

《唐书·太宗记》已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当然,中秋节的传说也是有很多,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朱元璋起义”等等,因此也流传下了很多的习俗与讲究。

“3要3不要”就是中秋节的一些习俗与讲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各指的是什么吧!

月饼是中秋节的月令食品,据说它源于唐朝时期的“胡饼”,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一种食品,因形状如圆月,后被唐太宗命名为“月饼”。后来又融入“嫦娥奔月”的故事,月饼就有着团圆美满之意。

加之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又通过月饼传送消息的说法,也就使月饼更加具有历史意义,以致演变成了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一种节令食品。

吃月饼吃的是一种幸福与圆满,一种满满的情怀,送月饼送的是喜悦的分享与希望。放假之余,走亲访友也是必须的事,别的礼物可拿也不可拿,但月饼却不可少,不管爱吃不爱吃,这是一种心情。

以月之圆喻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喻人之心愿,吃的是甜蜜。送的是情谊,将心比心,相信肯定也会带来好运。

中秋节之圆月,皎洁明亮,是赏月的好机会,它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能让人精力充沛。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由此可见,中秋赏月也是古代的一种习俗。这也象征着和谐与稳定,希望通过赏月达到心态平和,从而带来好的运势。

3、走娘家

走娘家就是已婚男女一起到女人婚前的家去探望,中秋节是传统的团圆大节,虽然年轻人有了自己的小家,也不能忘了大家。男方的家是共同家,女方的家也是共同的家。这也是不忘感恩亲情、整体大和谐的一种体现,有了整体和谐,好运势也就来了。当然,走娘家也是一种地方习俗,具体时间不一,在小编当地,一般来说,走娘家最多的一天是八月十六。

“3不要”1、“男子不拜月”

“拜月‘在古代也是一种祭祀活动,就是中秋节的晚上,面对圆月摆上供品,焚香祷告,祈求“月神”佑护万事顺遂,但这项工作要由女人去完成。

据说,人们祭拜的“月神”就是嫦娥,她长得很漂亮,“男不拜月”就是怕男人见到嫦娥的容颜意乱情迷,从而招致灾祸,影响家庭运势。

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讲究的是和谐融洽的氛围,大吵大闹,不但得到“月神”的佑护。“财神”也会退避三舍。不吉利的话也不要说,按照老人的说法,皓月当空,家家都会做祭祭活动,这天的话也最灵验,其实,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纳吉习俗。

3、“中秋夜不行夫妻之礼”

“夫妻之礼”就是指夫妻间隐秘的房事,中秋节是祭“月神”的节日,在古人眼中,“房事”是一种龌龊的行为,这也是对“月神”的大不敬。

八月十五中秋节就要到了,牢记这“3要3不要”也是提示人们要遵重当地习俗,不要做违规之事,顺应自然规律,尽量压制负面情绪,都能正能量满满把浓浓的中秋情送给你亲人和朋友,团团圆圆过中秋,接福纳财迎好运!

来源:刘哥文化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