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95后在B站(哔哩哔哩)看UP主用AI拆解智能座舱功能,00后靠AI工具对比不同车型的自动驾驶数据,甚至通过AI生成的“个性化用车方案”锁定购车目标——如今年轻人的汽车消费,早已被AI重构了决策逻辑。数据显示,约四分之一的90后、00后首次购车即瞄准20万元
当95后在B站(哔哩哔哩)看UP主用AI拆解智能座舱功能,00后靠AI工具对比不同车型的自动驾驶数据,甚至通过AI生成的“个性化用车方案”锁定购车目标——如今年轻人的汽车消费,早已被AI重构了决策逻辑。数据显示,约四分之一的90后、00后首次购车即瞄准20万元以上车型,其中“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辅助”等AI相关配置,成为38.8%首购人群的关键考量因素,而这正是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AI+消费提质”在汽车领域的生动落地。
你或许没察觉:您在短视频里刷到的汽车测评,可能有AI辅助生成的性能对比图表;你纠结的“通勤油耗”“停车难度”,AI能结合你的出行数据给出定制化建议;甚至您关注的汽车UP主,其背后团队也在用AI分析用户偏好,产出更贴近年轻人需求的内容。但矛盾的是,2024年超800款新车上市,消费者却要在5.7个关键要素中反复权衡,而年轻人日均不足5分钟的单个App注意力时长,根本撑不起对一款AI智能汽车的全面了解——这场“AI赋能”与“决策困境”的碰撞,正是当下年轻人购车的真实写照。
那么,面对满是AI配置的汽车市场,年轻人该如何避开“伪智能”陷阱,找到真正适配自己的车型?又该借助哪些平台和工具,让AI成为购车路上的“靠谱帮手”?接下来,我们将从消费痛点、平台选择、需求匹配三个维度,拆解年轻人的“AI+汽车消费”决策指南。
购车路上的“错位困境”,你是否也曾遇到?
年轻人在购车决策过程中,常常会陷入一些“错位”困境,让选车之路变得格外曲折。
首先是种草重要性与营销预算的错位。来自B站的数据显示,深度种草阶段对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影响力高达87.3%,远超其他环节。可很多汽车厂商却将60%以上的营销预算集中在效果侧,用于打造能直接影响品牌偏好的车型种草内容(如产品评测、场景化体验内容)的预算仅占30%左右。这就导致年轻人想在网上深入了解一款车的真实情况时,很难找到足够多、足够专业的种草内容,反而被大量广告包围。
其次是购车决策复杂度与注意力碎片化的错位。购车不是小事,在B站上,消费者平均要考量5.7个关键要素,首购人群更是要考虑6.3个,要完整了解一款车的信息,至少需要16分钟。但现在年轻人日均要高频切换12个App,在单个App上的注意力时长普遍不足5分钟,比如刷短视频时,平均注意力时长仅2.2分钟。有限的注意力,根本不足以支撑大家全面、深入地了解一款车,很容易在信息碎片化中迷失方向。
最后是海量车型供给与有限线索机会的错位。2024年有超过800款新车上市,可消费者的购车决策链路却十分集中:初期只会关注八个品牌车型,之后深度对比2—4款,90%的消费者最终只会在2—3个品牌中做选择。这意味着,大量车型还没进入消费者的选购范围,就已经被淘汰,而我们也可能因为错过优质车型信息,难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注:TGI为目标群体指数。
数据来源:哔哩哔哩《2025年汽车行业白皮书》
选对平台,让购车决策更靠谱
在众多平台中,有部分平台凭借其独特的内容生态和用户氛围,成为年轻人购车前“做功课”的优质选择。就像B站,它的用户购车前在站内浏览汽车内容的频率和时长,明显高于其他平台。66.3%的用户会通过关注UP主获取汽车信息,这些UP主具备专业知识,能产出高质量内容,容易获得用户信任。在这里,用户可以看到从硬核测评到场景化体验的各类内容,还能通过弹幕互动、写长评等方式,深化对品牌和车型的认知。当然,除了B站,还有一些专业汽车论坛,汇聚了大量车主和汽车爱好者,大家分享真实用车感受、维修保养经验,能为选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从内容类型来看,专业且贴近场景的内容更能打动年轻人。科技智能、综合评测类内容对消费者的种草力最强,中长视频凭借信息完整、专业性强的优势,成为消费者了解车型的首选形式。比如关于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动力性能的讲解演示视频,既专业又有吸引力,能让消费者快速掌握车型关键优势。同时,像一些平台上消费者分享的自驾游记,能让大家看到不同车型在实际出行中的表现,了解车辆空间、舒适性等方面是否符合需求。
同时,优质平台的社区氛围也为年轻人购车提供了不少帮助。B站上汽车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消费者在观看内容时,会通过弹幕分享自己的看法,在评论区写下“小作文”式的长评,这些真实的反馈,能为其他消费者提供宝贵的参考,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车型优缺点。
精准对接需求,找到“心头好”
不同平台能根据年轻人的不同需求,提供精准的购车参考,帮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车型。
从人群特征来看,不少平台上58.2%的汽车兴趣用户在30岁以下,其中38.8%是首次购车人群,B站“持证待购”用户占比更高,是汽车消费的重要增量市场。基于B站平台独特的用户生态分析,汽车消费市场已呈现出高度圈层化趋势。汽车核心人群圈层以“硬核汽车人”为关键,他们多为25—30岁的都市男性,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对汽车内容关注度高、消费力强,购车前会大量收集信息。“硬核汽车人”还细分为性能发烧友、改装爱好者、日常用车党、越野老炮儿、户外出行玩家等五类,不同人群有着鲜明的消费态度和内容偏好。比如性能发烧友追求速度与激情,关注汽车性能表现;日常用车党更看重汽车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这些细分人群画像,能让汽车品牌精准触达目标消费者,也方便消费者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内容。
在内容IP方面,B站围绕“科技转译+体验种草”,打造了丰富的内容解决方案。像有的内容专注科技转译,能让消费者轻松理解复杂汽车技术;有的侧重真实体验,分享消费者的实际用车感受;有的则通过硬核实验,展现汽车的性能极限。这些能精准匹配不同人群的偏好,实现专业内容与情感共鸣的双重渗透。例如理想汽车与UP主食贫道合作《穿越新大陆》系列,总播放量超3000万,互动近400万,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到理想汽车在长途出行中的优势;智界R7借助相关内容解读智驾技术,进一步强化了其科技属性。
对于有购车意向的年轻人来说,在B站上还能快速联系上汽车专业销售人员获取更多信息。通过竞价广告,消费者可以在信息流、搜索等流量入口,以“原生表单”留资或“App下载”的方式,快速与汽车品牌建立联系,且线索成本低于行业水平,某品牌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线索的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30%。此外,主机厂与经销商构建的“官方蓝V+门店号”经营号矩阵,会发布新车讲解、优惠信息等优质内容,帮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意向车型。
理性消费,让购车匹配真实生活需求
汽车消费年轻化浪潮,不仅改变了汽车行业的营销模式,也让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更加理性。当年轻人深入研究汽车测评、拆解技术细节,用“深度种草”替代冲动消费时,本质上是在用更理性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财富,让每一笔购车支出都能匹配真实的生活需求。
在汽车消费中,所谓的“心智占领”,并非品牌单向的信息灌输,而是品牌与消费者在价值层面达成共鸣。就像年轻人通过专业测评读懂汽车科技配置的实用价值,在场景化体验中看到汽车对生活品质的提升一样,我们在做任何消费决策时,都应该深入了解产品,找到与自身需求最契合的选项。
无论是购车时的“功课式决策”,还是日常消费中的理性选择,关键都在于对“价值”的深度洞察。希望每一位年轻消费者,都能在纷繁的信息中,找准自己的需求,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汽车,让汽车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好帮手,而非生活负担。
/编辑后记 /
对于我们而言,汽车消费的年轻化浪潮不仅是一场行业变革的缩影,更是新时代财富管理智慧的生动注脚——让每一分投入都锚定真实需求,让消费决策与价值认知精准匹配。
这份理性,恰恰与《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所倡导的“聪明打理财富、提升生活质感”不谋而合。汽车营销中“心智占领”的关键,从来不是单向的品牌灌输,而是品牌与消费者在价值层面的共鸣:就像年轻人在专业测评中读懂科技配置的实用价值,在场景化体验中看到汽车对生活品质的提升,我们每个人在财富规划中,也在寻找能真正匹配生活目标的“最优解”。
无论是购车时的“功课式决策”,还是财富管理中的“理性布局”,关键都在于对“价值”的深度洞察。当品牌学会用专业内容回应年轻群体的真实需求,当我们每个人学会在信息洪流中锚定自己的关键诉求,便是在新经济时代,真正掌握了让财富为生活赋能的密码。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