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鸭脖一哥”栽了:违规被罚,一年关店4000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03:17 1

摘要:9 月 23 日早晨,资本市场迎来一则爆炸新闻:绝味食品(603517.SH)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 ST 绝味。

9 月 23 日早晨,资本市场迎来一则爆炸新闻:
绝味食品(603517.SH)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 ST 绝味。

这意味着什么?在 A 股里,ST 就是投资者最怕看到的字眼:风险提示、股价跌停、流动性骤降。

对普通股民来说,这几乎等于要退市了。

曾经风光无两的“鸭脖大王”,如今跌入谷底。

就在去年,它还号称拥有全国近 1.5 万家门店:它的鸭脖、鸭翅,几乎成了年轻人夜宵桌上的标配。

然而,谁能想到,这个人人买过、吃过的品牌,今天却被市场打上“高危标签”。

01

要理解绝味今天的困境,就得回到它的起点。

2005 年,创始人戴文军在长沙开出第一家绝味鸭脖门店。

那时的卤味行业,还是小作坊为主,门店散落在街头巷尾,没有标准化,也没有全国品牌。

戴文军看准了两个机会:

首先是加盟模式。

在那个餐饮连锁刚刚兴起的年代,很多人没钱也没经验想开店,绝味无论是配方、供应链还是培训都是一条龙服务,你只要掏钱,就能快速开张。

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比单打独斗省心太多,而对绝味来说,几乎不用承担太大的风险,就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出无数门店。

其次是农村包围城市。

别人都想着挤进北上广,戴文军却反其道而行之,先把二三线城市拿下,价格亲民、口味接地气,让绝味迅速在这些地方站稳脚跟。

等到品牌在小城市有了足够的规模和知名度,再反攻一线市场,消费者早已耳熟能详。

有人调侃:“在一个小县城的街头巷尾,走五分钟就能看到绝味的招牌。”

高峰时期,绝味门店接近 1.5 万家,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主要城市。

2017 年,绝味食品在上交所敲钟上市,市值一度冲上数百亿。

那几年,它和周黑鸭、煌上煌并称“卤味三巨头”,是无数创业者、投资人眼中的成功样板。

02

辉煌过后,绝味的坠落同样迅猛。

最先暴露的问题是财务造假风险。

监管披露,2017 到 2021 年间,绝味没有如实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累计少计超过 7 亿元。

表面上看,这笔金额在整体营收里占比不算惊人,但关键在于这五年的财报都失真了。

对资本市场来说,哪怕是一个细节的虚假,也足以触碰证券法的红线。

最终,绝味不仅被罚 400 万,董事长戴文军也被追责,个人罚款高达 200 万,财务总监和董秘同样难逃重罚。

在处罚落地的同时,公司股票被戴上ST的帽子,市值一夜蒸发。

紧随其后的,是门店的雪崩式收缩。

按照窄门餐眼的数据,绝味在 2023 年巅峰时门店接近 1.5 万家,而到了 2025 年 9 月,仅剩下 1.08 万家。

短短一年多时间,关店超过4000 家,很多当年人头攒动、排队买鸭脖的门店,如今要么转租,要么彻底关门,只留下墙上褪色的招牌,像一块见证繁华落幕的旧布景。

财务数据同样让人触目惊心。

2024 年全年,绝味营收 62.57 亿元,同比下滑近 14%;净利润只有 2.27 亿元,比上一年缩水三分之一。到了 2025 年上半年,情况更加恶化:营收再跌 15.57%,净利润更是腰斩,下降超过 40%。

虽然卤制品依旧撑起了八成以上的主营收入,但销量下滑、客流减少,让曾经的高毛利产品陷入了低销量困境。

可以说,绝味赖以成名的“三板斧”:加盟扩张、规模优势、品牌溢价在这一刻几乎全部失效。

03

绝味的跌落,并非个例,事实是整个卤味行业都大受打击。

毕竟现在的鸭货价格太贵了,称得上一句“卤味刺客”,曾经 500 克 30 多块的鸭脖,如今飙到70元,鸭头一个从5元涨到9元,溢价高的吓人。

很多人开始自己在家卤,或者跑去零食量贩店买便宜小包装。

另外,第三方检测发现,部分卤制品钠含量占日建议摄入量一半以上。

年轻人讲究低脂、低盐、低添加剂,卤味相比之下显得不那么健康。

其实绝味不是没想过自救,但是自救过程显然是困阻重重。

首先,合规整改是绕不过去的第一步。

补充披露财务、修复内部控制,这是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最低要求。

没有透明度,就没有投资者的信任,但问题在于,补账、重审、整改,这些都需要漫长的周期,而股价不会给你喘息的时间。

投资者的耐心往往比想象的要短,一旦信任破裂,很可能转身离开。

其次,产品升级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突破口。

过去,绝味靠麻辣的味道圈粉无数,但今天的消费者更加看重健康。

低盐、低脂、新口味,甚至跨出鸭副产品,去做鸡肉、素食,都是它可能尝试的方向。

问题在于,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

最后,渠道创新与国际化或许是另一条赛道。

近两年,紫燕百味鸡在美国开店,物只卤鹅也切入东南亚市场,绝味如果能把供应链和品牌故事带出国门,未尝没有新机会。

同时,线上渠道也值得重构:AI 点单、智能供应链、私域社群……这些听上去很酷,但背后需要的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对于一个正在被 ST 戴帽的企业来说,资金和精力是否足够,才是真正的挑战。

短短十几年,绝味从一个长沙小门店,扩张到全国鸭脖帝国,又在几年间,从资本宠儿跌下神坛。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当年绝味的广告语是“敢辣,才绝味”。

如今回头看,这句话更像是一种讽刺,敢面对真相,敢合规经营,才是真正的“绝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毒舌科技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