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16岁孤儿后,江苏妇女十五年获1530万转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9:36 1

摘要:在这个连亲戚借钱都要写借条的年代,江苏扬州发生过一桩让全网沉默的"报恩奇事":2000年,负债两百万的离异女人吕天梅,在车库捡回个饿得发抖的16岁孤儿;2015年,她女儿婚礼当天,手机突然弹出银行到账提醒——1530万元。这笔钱不是中奖彩票,也不是拆迁补偿,而

在这个连亲戚借钱都要写借条的年代,江苏扬州发生过一桩让全网沉默的"报恩奇事":2000年,负债两百万的离异女人吕天梅,在车库捡回个饿得发抖的16岁孤儿;2015年,她女儿婚礼当天,手机突然弹出银行到账提醒——1530万元。这笔钱不是中奖彩票,也不是拆迁补偿,而是当年那个车库里的少年,用15年光阴酿出的"感恩账单"。

故事的开头没有童话滤镜,满是生活摔碎的玻璃碴。2000年的吕天梅刚从地狱爬回来:前一年,丈夫出轨被小三卷走千万家产,留下一堆烂账后跳河自尽,她卖掉房子车子,还背着200多万负债,带着8岁的女儿挤在老小区的出租屋,白天在超市理货,晚上去夜市洗碗,一天只敢啃两个馒头[__LINK_ICON]。有人劝她把女儿送回老家,自己跑路躲债,她却攥着女儿的手说:"妈就算去要饭,也得让你上学。"

那年深秋的一个雨天,吕天梅买菜躲雨时钻进了小区的地下车库,一股霉味里混着铅笔写字的沙沙声。昏暗的灯泡下,一个瘦得像豆芽菜的少年正趴在木板搭的"桌子"上写作业,校服袖口磨得发亮,冻得发紫的手里攥着半截铅笔,脚边放着半袋硬邦邦的馒头——这就是16岁的刘远毅。

男孩的身世比车库更寒凉:父母车祸双亡,祖父母早逝,外祖父母卧病在床,唯一的叔叔收留了他,却架不住婶婶脸色难看,刚考上重点高中就被"安置"在这个月租50块的车库里。"我每天放学去捡瓶子换饭钱,阿姨,我真的没地方去了。"刘远毅的声音带着哭腔,眼泪砸在作业本上洇开墨痕。

吕天梅的心像被针扎了。她想起自己躲债时被人堵门的绝望,转身跑回出租屋,端来刚焖好的米饭和炒青菜。看着男孩狼吞虎咽的样子,她突然说:"以后跟我过吧,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你。"这话一出,连她自己都吓了一跳——毕竟家里连像样的床都没有,还欠着一屁股债。

把刘远毅领回家的那天,吕天梅的出租屋彻底挤爆了:女儿睡床头,她睡床尾,刘远毅在地板上铺层稻草当床铺。为了多赚点钱,吕天梅又找了份清晨送牛奶的工作,每天凌晨三点起床,骑车穿过扬州的冷巷,手套磨破了好几双。有次她发烧到39度,还硬撑着去送牛奶,回来时一头栽倒在门口,是刘远毅背着她跑了三公里找诊所。

"吕妈妈比亲妈还亲",这是刘远毅刻在心里的话。他知道家里缺钱,放学就去捡废品,周末帮人发传单,把赚来的钱一分不少交给吕天梅;看到养母的手因为洗碗布满裂口,他省下饭钱买了瓶护手霜,偷偷放在她枕头底下。更让吕天梅欣慰的是,这孩子读书像拼命,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作业本上的红对勾堆成了小山。

2003年夏天,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出租屋,刘远毅抱着吕天梅哭得像个孩子。可欢喜过后是愁云——第一年的学费就要6000块。那天晚上,吕天梅翻出藏在床板下的铁皮盒,里面是她攒了三年的血汗钱,数数才够一半。第二天一早,她揣着自己的金镯子去了典当行,那是结婚时婆婆给的唯一嫁妆,当老板出价5000块时,她咬着牙点了头。

送刘远毅去杭州报到时,吕天梅特意买了件新衬衫给他,自己却还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外套。火车开动前,她塞给他一兜煮鸡蛋:"在学校别省着吃,缺钱就给妈打电话。"刘远毅看着养母在月台上越来越小的身影,攥着鸡蛋的手越握越紧,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让吕妈妈过上好日子。

大学四年,刘远毅拿遍了所有奖学金,还在课余时间做了三份兼职:白天给教授当助理,晚上去餐厅端盘子,周末做家教。他很少买新衣服,却每个月准时给吕天梅寄钱,哪怕只有几百块。有次吕天梅感冒住院,他连夜坐火车赶回扬州,守在病床前三天三夜,直到养母退烧才肯回学校。

2007年,刘远毅被英国剑桥管理学院录取为研究生,可5.5万元的保证金成了拦路虎。吕天梅得知后,二话不说就找亲戚朋友借钱,还把刚续租的出租屋又转租了出去,自己带着女儿搬进了更便宜的阁楼。当她把凑齐的钱交到刘远毅手上时,笑着说:"妈不苦,你好好读书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在英国的日子里,刘远毅比在浙大时更拼。他白天上课,晚上去中餐馆洗碗,周末还要帮人翻译资料,常常一天只睡四个小时。但不管多忙,他每天都会给吕天梅发邮件报平安,逢年过节还会寄回当地的特产。有次吕天梅说想看西湖的照片,他特意攒钱买了相机,趁假期回国拍了一整本相册寄过去。

2011年,刘远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伦敦一家知名金融公司录用,从实习生一路做到部门主管。拿到第一笔高薪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吕天梅汇了10万块,还附了条短信:"妈,以后不用再打工了,儿子养你。"可吕天梅没收这笔钱,只回复:"你刚工作需要钱,妈还能动,等我老得走不动了再靠你。"

时间转眼到了2015年,吕天梅的女儿要结婚了。刘远毅提前半个月从英国飞回扬州,忙前忙后帮着布置新房。婚礼当天,当司仪问有没有来宾想发言时,他走上台拿起话筒,对着台下的吕天梅深深鞠了一躬:"今天我要感谢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吕妈妈。15年前她在车库给了我一碗饭,15年后她给了我一个家。"

话音刚落,吕天梅的手机突然响了,是银行的到账提醒。她眯着老花眼点开一看,屏幕上的数字让她差点站不稳——15300000.00元。原来刘远毅早就计划好了,他把自己这些年的积蓄换成160万英镑,趁着婚礼这天转了过来。台下的宾客瞬间炸开了锅,有人掏出手机拍照,有人小声议论:"这哪是养子,简直是活菩萨下凡。"

面对这笔巨款,吕天梅却犯了愁。她找到刘远毅说:"孩子,这钱太多了,妈不能要。"刘远毅握着她的手说:"妈,这都是您应得的。当年您典当镯子给我凑学费,今天我给您换个更好的;当年您带着我挤出租屋,今天我给您买套大房子。"僵持了好几天,吕天梅终于松了口,但她提了个条件:"钱我收下,但得用一部分做善事。"

最终,吕天梅用120万还清了所有债务,花80万给女儿买了辆新车,剩下的1330万,她和刘远毅一起成立了"天毅助学基金",专门资助那些像当年的刘远毅一样困境中的孩子。基金成立的第一年,就帮23个孤儿圆了上学梦,其中有个孩子在感谢信里写:"吕奶奶,我以后也要像刘哥哥一样,做个懂得感恩的人。"

如今的吕天梅早已搬进了刘远毅买的江景房,每天早上在阳台浇浇花,下午去公园跳广场舞,逢年过节刘远毅就会带着妻儿从英国回来团聚。去年中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螃蟹,刘远毅的儿子拿着月饼递到吕天梅嘴边:"奶奶,这个最好吃。"吕天梅笑着喂给孩子一口,眼里满是幸福的泪水。

有人问吕天梅:"当年你自己都负债累累,为什么还要收养一个孤儿?"她笑着回答:"当时没想那么多,就觉得这孩子太可怜了。就像山西的韩雅琴妈妈说的,帮人一把,可能就改变他一辈子。"而刘远毅每次接受采访都会说:"我最幸运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在16岁那年遇到了吕妈妈。就像河南的丁转成说的,养父母给不了全世界最好的,但他们把自己的全世界都给了我。"[__LINK_ICON]

这个故事传到网上后,引发了千万网友的热议。有年轻网友说:"现在总有人说'善良不值钱',但吕妈妈用15年证明,善良是最珍贵的投资。"有职场人留言:"比起那些为了钱反目成仇的亲戚,这对母子的感情太让人感动了。"还有经历过苦难的网友写道:"看到他们就想起自己,当年要是有人帮我一把,或许人生就不一样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故事还被改编成了微电影,在各大视频平台播放量突破2亿。有网友发现,电影里吕天梅典当镯子的场景,其实是按照当年的真实情况还原的;而刘远毅在婚礼上鞠躬的镜头,更是看哭了无数人。有评论说:"这才是最好的正能量,比那些刻意煽情的剧情真实多了。"

对比当下一些让人寒心的新闻,吕天梅和刘远毅的故事更显珍贵。前阵子重庆有个女老板给男下属转300万让他离婚,最后反目成仇闹上法庭,落得个两败俱伤;还有些人养了十几年的孩子,长大后却对养父母不闻不问。而吕天梅和刘远毅用15年的时光证明:善意从不会被辜负,感恩永远是最动人的品质。

对年轻人来说,这个故事是一本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它告诉那些正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就像刘远毅在车库里依然坚持学习一样,只要不放弃自己,总有一天能逆风翻盘。就像有网友说的:"你现在吃的苦,都是未来惊喜的铺垫。"

对为人父母者而言,吕天梅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鉴。她从没有对刘远毅说过"你要好好学习报答我",却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他什么是善良,什么是责任。这让我想起山东那位91岁的养母,她也是用一辈子的付出,养出了懂得感恩的儿子。

对整个社会来说,这个故事更是一剂"暖心良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在追逐金钱和名利,却忘了善良和感恩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就像吕天梅说的:"我当年帮刘远毅,从来没想过要他回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真的没错。"

去年夏天,"天毅助学基金"组织了一次夏令营,吕天梅和刘远毅一起带着孩子们去参观浙江大学。在当年刘远毅住过的宿舍楼下,一个小男孩问:"刘叔叔,我以后也能考上浙大吗?"刘远毅蹲下来回答:"当然可以。当年我在车库里都不敢想能来这里,你现在有这么多人帮你,一定比我更厉害。"

阳光穿过香樟树的枝叶洒下来,照在吕天梅和孩子们的笑脸上。15年前,她在车库里点燃了一束光;15年后,这束光已经变成了一片星河。就像网友说的:"吕天梅给了刘远毅一个起点,刘远毅给了吕天梅一个终点,而他们一起给了这个世界一个温暖的支点。"

或许这就是善良最美好的样子:它从不会因为贫穷而褪色,也不会因为时间而流逝。当一个人在困境中得到帮助,他会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就像火炬一样,照亮更多人的路。而那些曾经付出的温暖,终会在某一天,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回来。

来源:玉梅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