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模型是研究人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工具。将动物轻轻放入游泳容器中,同时启动计时器开始记录游泳时间。动物进入水中后,会开始游泳以保持漂浮状态,观察动物的游泳行为,确保其正常游泳,没有异常情况(如溺水、挣扎过度等)发生。在游泳过程中,持续观察动物的状态,当动物出现以下力竭表现时,停止计时,记录力竭时间。动物沉入水底超过10-15秒,且无法自行浮出水面继续游泳;动物虽然漂浮在水面,但不再有主动游泳动作,仅靠轻微的挣扎或划水动作维持漂浮状态,且持续时间超过30-60秒;动物的游泳动作明显减慢、无力,无法保持正常的游泳姿势,且多次尝试后仍无法继续有效游泳。不同的研究可能对力竭的判断标准略有差异,但一般应在实验前明确规定并保持一致。这是力竭游泳实验最直接的结果指标,反映了动物的运动耐力。力竭时间越长,说明动物的耐力越好;反之,力竭时间越短,则表明动物的耐力较差。力竭时间可以直接用于比较不同组动物之间的运动耐力差异,评估药物、运动训练、营养干预等因素对运动耐力的影响。自主活动监测采用动物行为活动监测系统(如旷场实验箱结合视频跟踪软件),旷场实验箱一般为一个较大的方形或圆形区域(如边长或直径为50-100厘米),周围有一定高度的围墙,底部划分成若干小方格。将大鼠轻轻放入旷场实验箱的中心区域,任其自由活动,视频跟踪软件自动记录大鼠在一定时间内(如10-30分钟)的活动情况,包括运动轨迹、速度、在不同区域(如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停留时间、活动距离等参数。正常大鼠在旷场中会表现出一定的探索行为,活动轨迹相对较为复杂,活动距离较长,在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都会有活动。而CFS模型大鼠由于疲劳和体力下降,在旷场实验中往往表现出自主活动减少,运动轨迹简单,活动距离缩短,更多地集中在旷场的周边区域,较少进入中心区域进行探索,这反映了其疲劳程度较高,体力和精力不足,对新环境的探索意愿降低,类似于CFS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活动减少、容易疲劳的症状。通过自主活动监测可以直观地观察到CFS对大鼠行为活力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用于评估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对改善疲劳症状的效果。力竭跑台实验(exhaustivetreadmilltest)是一种用于评估实验动物的耐力水平和疲劳程度的常用实验方法。这种实验通过模拟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状态,观察实验动物在体力达到极限时的表现,评估其耐力水平和疲劳程度。“力竭跑台时间”是实验动物在跑台上持续运动直至达到力竭状态所用时长,与体力状态成正比。强迫游泳实验(再次进行,但目的与建模时不同,用于评估疲劳状态下的行为表现)。同建模时的强迫游泳实验装置(圆柱形容器、水深、水温等条件相同)。将大鼠放入水中,观察其在一定时间内(如6-10分钟)的游泳行为,记录大鼠的游泳不动时间(即大鼠漂浮在水面上,仅保持头部露出水面,不做主动游泳动作的时间)、游泳速度、挣扎行为等参数。摘要:大鼠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模型是研究人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工具。将动物轻轻放入游泳容器中,同时启动计时器开始记录游泳时间。动物进入水中后,会开始游泳以保持漂浮状态,观察动物的游泳行为,确保其正常游泳,没有异常情
来源:科学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