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做局8年,吴秀波1.2亿豪宅打折仍没人要,中介一句话说明白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00:05 1

摘要:挂在三中院的司法拍卖页面上,起拍价已经从1.2亿打了七折,降到8400万,但依旧没人报名。两次流拍,等于正式进入“打骨折”阶段,还真的不是因为房子不行。

吴秀波北京那套480平的泛海国际豪宅,又一次流拍了。

挂在三中院的司法拍卖页面上,起拍价已经从1.2亿打了七折,降到8400万,但依旧没人报名。两次流拍,等于正式进入“打骨折”阶段,还真的不是因为房子不行。

有人看了、有人问过,但没人敢出手。原因大家其实都心里有数:这房子的问题不是在砖瓦,而是在人。

这套豪宅的位置、配置,其实在北京已经算是头部资源。2015年交付,吴秀波入手不久就被舆论认定是自住型,后来也传出过装修豪华的内部照。

但现在,没有人愿意接手。连愿意“捡漏”的都没几个。不少人担心,拍了进不了门、住进去被人清、上了户又被封。

再加上债务纠纷不断升级,即使房子交易成功,能不能顺利过户、后续有没有法律隐患,没人能给出肯定答复。

司法拍卖默认“现状交付”,不包“名誉补丁”。而吴秀波的名誉和案底,现在能让好房子“自带负资产”。

从当年“叔圈顶流”到今天万事告急,吴秀波一路从网红剧高光走进深债风暴,外加人设崩塌、资源断供,几乎是所有负面词条的集合体。

简单说几个数字就能看出来:

当初那场《军师联盟》引发的投资官司,最早是4.66亿,现在本金+违约金+利息,总额已经逼近7.5亿。他名下早就被法院列入“限制高消费人员”,也是多个案件的被执行人。债权名单是长串数字,数不过来的那种长。

讽刺的是,他在英国伦敦切尔西还有一套公寓,开价300万英镑,产权清晰、名下有档。但这处置也不顺利,中国的债权人早就盯上了,英国法院也接到相关冻结申请。门牌号都被肉搜出来了。

一句话,无论是国内卖资产,还是国外转资产,都走不通。

最直接被带着亏损的,是《深渊行者》,这部剧拍完整整五年,到现在还没播。不是没做完后期,也不是没找平台,而是根本没人敢播。

谁都知道,一上线,舆论一追,可能片头都还没走完,就要被下架处理。牵连的不只是演员和出品公司,还有平台的风险把控,没人愿意接这摊子事。

这类“压播剧”并不少见,但像《深渊行者》这种因艺人风波卡死五年、至今无解的,还是少数。

陈昱霖出狱后迅速入驻抖音号,现在有将近200万粉丝。直播卖自创服饰,一件卫衣299元,开播三秒售罄。

但在她的主页九宫格里,吴秀波的旧照还在,像是剪不掉的过去,也像是一种“有意留下”的标签。有人质疑她蹭流量,她本人回应:“蹭自己的过去,不犯法。”

这句话不轰动,但也够真实。只是,这份真实,让看的人多少有点不适。

豪宅流拍当天,北京下着大雨,有看房者去现场踩点。积水到脚踝,看房通道没人打扫,冷清得像废弃工地。负责这套房源的中介小哥发了条朋友圈:“房子是好房子,就是主人不讨喜。”

十二个字,一半是无奈,一半是现实。

房子的价值有时不看建筑本身,而看“房东的人设”。这个道理,在明星资产拍卖的市场上尤其真实。

前段时间,有网友说,吴秀波最后一次被拍到,是在伦敦一家华人超市。他穿着毛球羽绒服,买的东西只有速冻饺子,结账时还掏出了一把硬币。

没扫码、没带卡,也没粉丝认出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问题是,对一个曾经横扫热搜、爆剧连发的头部男星来说,变成现在这个状态,不是“过气”,而是彻底被系统抛弃。

房子没人敢买不是因为它“不值”,而是“背得太多”。

不是物理层面的风险,是舆论和信用带来的“社交风险”。

故事到现在,几乎已经收不回来了。网上有句话,说得很克制但很准:娱乐圈最狠的惩罚,从来不是封杀,而是遗忘。

现在连房子,都开始跟他“切割关系”了。

来源:1号档案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