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AR-T上大分!以1/3价格助一位新西兰癌症晚期患者重获新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6 19:03 2

摘要:2025年5月16日,“新西兰新闻”报道了一则震撼人心的抗癌传奇!一位57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D先生,在传统治疗全部失败、生命即将抵达终点线的绝境时刻,中国的CAR-T细胞疗法为他推开了重生之门!

2025年5月16日,“新西兰新闻”报道了一则震撼人心的抗癌传奇!一位57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D先生,在传统治疗全部失败、生命即将抵达终点线的绝境时刻,中国的CAR-T细胞疗法为他推开了重生之门!

曾被宣告“无药可治”的他,在接受中国CAR-T细胞疗法后,病情实现完全缓解,终于重新拥抱正常生活!这场跨越重洋的生命救援印证着:随着CAR-T等尖端抗癌技术的迭代突破,每一个濒临凋零的生命都可能在科技之光中遇见转机!

▲截图源自“NA NEWS”

跨越半个地球的抗癌奇迹:中国CAR-T让“无药可治”的晚期淋巴瘤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2023年,D先生在结束防疫度假后,因肠胃不适服用抗生素却持续剧痛,直至无法工作。超声检查发现,他体内有一个足球大小的肿块压迫脊柱与胃部,肾脏附近还有两处肿瘤。活检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淋巴系统癌症。

与死神赛跑的治疗历程

2023年9月起,戴尔在奥克兰医院接受三轮化疗,却始终无法让肿瘤缩小至适合干细胞移植的程度。短短10个月,所有常规治疗宣告失败,新西兰医生坦言:“你可能只剩几个月时间。”面对22岁的女儿和18、20岁的儿子,这位57岁的父亲拒绝向命运低头:“我身体底子还不错,不能就这样放弃”。

绝境中,戴尔将目光投向CAR-T细胞疗法——这项通过基因改造患者自身T细胞、使其成为“癌症杀手”的尖端技术,已在全球使数百名患者重获新生。然而,新西兰尚未将其纳入常规医疗,澳大利亚的治疗费用更是高达100万美元。而在中国,该疗法不仅普及,价格仅为澳洲的三分之一。权衡之下,戴尔决定跨越重洋,为生命赌上最后希望。

跨洋而来的生命希望,中国“细胞军团”的抗癌之战

抵达上海后,医生从D先生血液中分离白细胞,将T细胞送往实验室进行基因改造,使其携带能识别癌细胞的CAR受体,并在生物反应器中扩增至数千万级。等待细胞“升级”的数周里,因癌细胞快速变异,他同步接受放疗与药物“桥接疗法”控制病情。

▲图源“Stuff”,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4年9月17日,D先生接受CAR-T细胞回输。在30分钟的输液过程中,他因代谢产物产生的类似爆米花的气味,感到不适而大口喝水,却没想到更严峻的挑战接踵而至:高烧、头部与全身剧痛如“铁钳夹击”,他蜷缩哭泣,不得不在无菌病房隔离9天。但这些“战斗痕迹”,正是免疫细胞与癌细胞激烈交锋的证明!

▼CAR-T细胞(粉色)正在对抗癌细胞(绿色)

注:当癌细胞死亡后,它们会变成蓝色。

90天重生记:中国 CAR-T 让 "死亡通牒" 变成“生命重启键”

CAR-T治疗1个月后,D先生的病情已完全缓解;3个月后,PET-CT扫描显示,他体内的癌细胞彻底清零!出院时,他向中国医生赠送“新西兰锦旗”,用颤抖的声音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图源“上海日报SHIN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今,D先生虽需定期输血(红细胞计数尚未完全恢复),却已能徒步奥克兰伊甸山,与妻子苏西预订海外旅行——这次不为治疗,只为享受生活。他出售了患病前计划转手的建筑公司,感慨道:“CAR-T不是万能药,但对我而言,它是绝境中的光。如果没来中国,我早已不在人世”。

谈及治疗感悟,D先生坦言:“CAR-T疗效因人而异,受个人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多重因素影响。我深知癌症可能卷土重来,不敢有丝毫懈怠,但如今却活得比从前更通透——每一口呼吸都是生命的馈赠,我终于能心无旁骛地规划晚年,陪伴孩子们长大”。谈及全球医疗差异,他直言:“中美在CAR-T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美国的高昂费用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中国以领先的科技和普惠的医疗,让更多绝望患者者看到希望”。

这场跨越重洋的生命救援,不仅是一个家庭劫后余生的温情叙事,更是人类对抗癌症的里程碑——当传统医学触达边界,中国智造的“活药奇迹”正在重新书写抗癌的新可能。

· CAR-T细胞疗法的潜在靶向抗原 ·

国研BCMA CAR-T创奇迹:高龄骨髓瘤患者一线治疗后达深度缓解,无癌生存超1年

这已经不是国研CAR-T细胞第一次创造生存奇迹了,2025年4月16日,《癌症免疫与免疫治疗》杂志公布一则突破性临床案例:一位75岁中国女性确诊罕见双克隆(IgA-λ和IgG-λ)高危多发性骨髓瘤(MM),在接受一款国研的“eque-cel”CAR-T细胞作为一线治疗后,达到严格完全缓解(sCR),无病生存超过12个月!

该患者基础状况极差: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评分(ECOGPS)达4分(接近完全无法活动),老年评估(GA)3分,合并高血压(10年病史)、腰椎间盘突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需长期抗凝)、脑出血术后癫痫、多重耐药菌肺炎等复杂病症。且CAR-T治疗前,右股骨头存在4.2cm髓外肿块,PET-CT显示全身多部位骨骼(颅骨、椎骨、胸骨、肋骨及盆骨)遭癌细胞广泛侵蚀,部分区域伴软组织浸润及高代谢活性(SUVmax=8.7),骨骼宛如"被蛀空的大厦"岌岌可危。

面对“无药可治”的绝境,患者决定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遂入组接受了靶向BCMA的全人源CAR-T细胞疗法eque-cel作为一线治疗,治疗流程包括:先行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方案;之后给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FC)联合治疗进行淋巴细胞清除;最后输注经基因改造的自体CAR-T细胞。

结果令人振奋:回输CAR-T细胞后第21天,患者达到严格完全缓解(sCR),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且未出现严重毒性反应。治疗3个月后,4.2cm髓外肿块缩小。在输注CAR-T细胞7个月后,患者因右髋疼痛接受关节置换术,术后病理检查未见骨髓瘤细胞。截至2024年12月数据统计,患者未接受任何维持治疗,仍持续保持sCR及MRD阴性,无病生存期(DFS)已超过12个月,且术后3个月即可平地独立行走。复查髋关节CT扫描显示,右股骨头周围肿块较CAR-T细胞输注前缩小,并可见骨痂形成(详见下图)。

▼该患者BCMA CAR-T细胞治疗前后右髋关节CT图像

▲图源“frontiers”,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D19/20 CAR-T疗法暴击非霍奇金淋巴瘤,完全缓解率高达70%,1年总生存率超81%

2024年,全球知名期刊《Nature》子刊《Blood Cancer Journal》发表了我国深圳大学总医院开展的一项临床研究(NCT04723914),聚焦“双特异性CD19/20 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探究。

研究结果显示:在9例应答患者中,7例达到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率高达70%,另2例实现部分缓解(PR)。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1.83个月(范围:4.70-18.50个月),12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高达60%(95%CI 31.27%~83.18%),12个月总生存(OS)率更是高达81.82%(95%CI 52.30%~96.77%)。

▲图源“Blood Cancer Journal”,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图呈现了3例代表性患者在CAR-T治疗前及输注后达最佳缓解时的PET-CT影像对比。

国研GPC3 CAR-T细胞,助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无癌生存长达8年

国际知名期刊《Cancer Communications》报道了我国一款针对GPC3的CAR-T细胞疗法,助一位肝细胞癌患者无癌生存长达8年的惊艳案例。

该患者是一位50岁男性,曾患乙型肝炎肝硬化,后确诊为Ib期肝细胞癌。既往接受过包括2次化疗、微波消融术在内的多种治疗,结果都不理想,肿瘤持续进展,遂入组接受CAR-GPC3 T细胞治疗。

结果显示:CAR-GPC3 T治疗6个月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迹象消失(详见下图),肿瘤标志物AFP(甲胎蛋白)也恢复正常。更为惊喜的是,该患者目前已无癌生存长达8年(2015年7月~2023年8月),并逐步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图源“Cancer Commun”,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小编寄语

CAR-T细胞疗法作为肿瘤免疫细胞疗法中的佼佼者,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卓越成就有目共睹。近年来,它更是向实体瘤领域进军,并在胃癌、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脑瘤、前列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相信上述介绍,已为晚期癌症患者点燃了新的希望之火。我们也热切期盼,CAR-T治疗实体瘤能早日获批上市,并尽快被纳入医保体系,让这一承载着无数患者希望的“天价“疗法,能够帮助到更多的癌症患者。

[1]Fang, Yi,et al."First-line anti-BCMA CAR-T cell therapy in a fragile patient with bi-clonal gammopathy and giantplasma cell tumor multiple myeloma with multiple comorbidities: a case report."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16: 1564774.

[2]Wang L,et al.Bispecific CAR-T cells targeting CD19/20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B 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a phase I/II trial[J]. Blood cancer journal, 2024, 14(1): 13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08-024-01105-8?fromPaywallRec=false

[3]Shi Y,et al.Combined local therapy and CAR‐GPC3 T‐cell therapy i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proof‐of‐concept treatment strategy[J]. Cancer Communications, 2023, 43(9): 1064.

[4]https://www.stuff.co.nz/nz-news/360680685/given-months-live-businessman-looked-overseas-treatment-now-hes-cancer-free

来源:全球肿瘤医生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