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拳整治电动车出口内卷,许可证制度影响几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20:22 1

摘要: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掀起激烈的“价格战”。多家头部车企推出限时促销活动,部分车型降价幅度超5万元,引发全行业连锁反应。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4个月降价车型超过60款,5月激增至百余款。

摘要:

这一政策并非限制出口,而是通过规范企业出口资质,促使出口企业更加注重长期品牌建设、完善海外销售与服务网络。

撰文 | Penn

编辑 | 小雨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697篇原创

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的主题只有一个字:“卷”。

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掀起激烈的“价格战”。多家头部车企推出限时促销活动,部分车型降价幅度超5万元,引发全行业连锁反应。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4个月降价车型超过60款,5月激增至百余款。

长时间的“价格战”使不少整车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堪忧,上游供应商账期被“越拖越长”,下游经销商“越卖越亏”,国内汽车市场陷入“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与此同时,携带着在国内炼成的“极致性价比”优势,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却在海外市场高歌猛进,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销量神话,主导了全球汽车电动化的绿色浪潮。

当前,中国汽车品牌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全球市场。其中,比亚迪凭借庞大的产品矩阵与海外市场的深度开拓,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传统车企依托创新产品持续巩固市场地位;小米、小鹏等新势力品牌也凭借差异化布局抢占市场份额。

在尼泊尔的首都街头,80%的新能源汽车都来自中国。在泰国,中国品牌正把经营数十年的日系车企“打”得节节败退。甚至在战火纷飞的以色列,中国品牌也占据了新上牌新能源车的近一半。

目前,电动乘用车已成为整车出口的第一大类,对稳定外贸和提升出口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出口主体分散、海外流向不可控、售后服务不健全以及低价竞争等问题逐渐暴露。

9月26日,商务部发布公告,为促进新能源汽车贸易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有关规定,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此前,燃油车和混动车已在这一框架下执行多年。

具体来看,公告要求对货物名称为仅装有驱动电动机的具有车辆识别代码(VIN码)的其他载人车辆(参考海关商品编号为8703801090)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对于申报出口资质的企业条件、管理方式、申报程序、出口许可证申领与发放等,公报要求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和摩托车产品出口秩序的通知》(商产发〔2012〕318号)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对海关对出口纯电动乘用车的检验做了相关规定。

这意味着自2026年1月1日起,所有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必须通过官方许可流程,未获许可将禁止出口。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正式告别"野蛮生长",迈向"精耕细作"的新阶段,也将成为中国纯电动汽车出口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优先”的关键节点。

图说:商务部公布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过去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中经历了销量增长、技术突破的 “高光”,也迎来了节节攀升的出口爆发。据Carbon Brief 的分析,从 2019 年到 2024 年 4 月,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出口额增长了 160 倍。

2024年,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国,占据全球产量的71%,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出口国,出口量远超其他市场。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代表,2024年,比亚迪的全球销量达到427万辆,继续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其中,出口量为43.3万辆,同比增长71.8%;远超国内市场销量增幅。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继续高歌猛进。1-8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已达153.2万辆,同比增长87.3%。8月单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0.4万辆,同比增长102.7%,占乘用车出口总量的40.9%。

图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在五年增长了160倍

这一亮眼数据背后,是行业快速扩张的缩影。然而,繁荣之下暗藏危机,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开始显现。

首先是出口流向不明确,因为电动乘用车此前未纳入没进出口许可证目录,有些主机厂对产品海外落地无法全流程掌控,中规车一到国外,碰上环境或法规不搭调,可能会闹出质量安全的大事。

其次是海外服务跟不上,部分品牌海外售后网络滞后于产品销量,消费者遇到问题难以解决,品牌口碑自然栽跟头。

更严重的是“灰色出口”乱象正在严重透支中国品牌的声誉。过去几年,大量未经授权的出口商借“二手车”名义将新车销往海外,采用低价策略快速销售,干扰了海外市场秩序。更有企业将国内陷入经营危机的车企产品出口至海外市场,带来不少后续隐患。

这种灰色路径短期内消化了库存,却让海外市场出现了价格战、售后缺位和口碑受损的后果。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今年6月就警告,所谓“二手车”出口正在“严重伤害中国品牌”。 表面上的“出口繁荣”,实际隐藏了行业利润被稀释、品牌信誉受损的风险。

图说:中国“0公里”二手汽车出口引国际关注

中国“0公里”二手汽车出口也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今年7月,在商务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CNBC记者就针对此问题专门提问。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二手车出口工作指导,促进二手车出口健康有序发展。

此次国家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要求企业资质参照2012年《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和摩托车产品出口秩序的通知》执行,这意味着:只有汽车制造企业及其授权经营企业才具备出口许可证申领资格,企业只能出口本企业自己品牌的车辆,确立了汽车制造企业作为出口第一责任人的地位。

这无疑将抬高行业门槛,切断非授权主体出口通道,从源头控制低质产品出海。只有手握全套制造资质、合规本事和海外运营网的企业,才能过关,也就意味着未来光靠贸易中介倒卖的玩不转了。这一政策并非限制出口,而是通过规范企业出口资质,促使出口企业更加注重长期品牌建设、完善海外销售与服务网络。

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出台还将推动车企在海外市场进行本地化经营。未来,出口不光是车过海,还得带上售后、配件、金融这些后勤。出口纯电动汽车需要先在海外铺好销售和售后网络,确保海外服务落地生根,同时要匹配目标市场的认证标准。

图说:四部门联合规范新能源汽车出口

对此,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松泉表示,这意味着,届时所有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必须向商务部或其授权机构申领出口许可证,未获许可将禁止出口。

吴松泉认为,该举措有望从三大核心层面系统重构出口秩序:强化品牌责任、提升服务水平、遏制低价竞争,从而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出口生态,助力我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中实现品牌提升与长远发展。

“商务部等主管部门此举是为了规范管理纯电动乘用车出口秩序,防止平行出口等不规范行为的出现。”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他指出这次许可证管理有规范出口主体、遏制无序竞争、强化品牌责任以及构建全链条监管四重目的。

另有观点认为,出口许可证管理的核心成效,在于通过精准监管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让在海外深耕渠道与服务的车企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公告》实施后,行业分化态势将显著加剧,"强者恒强"的格局更加清晰,头部企业凭借多年海外布局形成的竞争壁垒,成为最大受益者;缺乏合规和海外运营服务能力的企业或面临淘汰,市场秩序有望得到根本性净化。

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实施,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成为从“野蛮生长”到“稳扎稳打”的转折点,也将助力中国从"汽车出口大国"迈向"汽车出口强国"。

对于车企而言,这既是行业洗牌的挑战,更是把握高质量发展新机遇的窗口,只有完成以“制造为中心”的规模输出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的模式转变,才能实现出口行稳致远。

-------

参考资料:

[1]https://www.mofcom.gov.cn/zwgk/zcfb/art/2025/art_bb95100982b840fca0fd046fe149bb3e.html

[2]http://www.cb.com.cn/index/show/zj/cv/cv135324791269

[3]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5-09-26/4077217.html

[4]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250927-7580652

[5]https://tv.cctv.com/2025/09/27/VIDEA5Uj2XfD6j11JvHe1V4a250927.shtml

[6]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5/0926/c1004-40572602.html

[7]https://news.cctv.com/2025/09/11/ARTIsEmku6vreXMzARmPTqYJ250911.shtml

[8]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5_07_03_781663.shtml

[9]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require-ev-export-permits-safeguard-chinese-brand-image-overseas-2025-09-26/

[10]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9-26/china-tightens-ev-export-rules-with-permits-required-from-2026

[11]https://www.carbonbrief.org/qa-the-global-trade-war-over-chinas-booming-ev-industry-translation/

[12]https://www.theicct.org.cn/2025/06/10/global-ev-market-monitor-for-ldv-in-key-markets-2024/

[13]https://cnevpost.com/2025/09/26/china-to-require-export-licenses-pure-electric-cars/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