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得小时候,妈妈总会拿着推子,把我按在小板凳上"咔嚓咔嚓"几下,一顿操作猛如虎,站起来照照镜子 —— 从此再也不敢说自己是个帅哥。 而现在,网红虞美人花两万块钱剪个刘海,全程30多个手机直播,搞得比春晚还隆重。 这让我不禁想起前几天那个花4000万买根香蕉的新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会拿着推子,把我按在小板凳上"咔嚓咔嚓"几下,一顿操作猛如虎,站起来照照镜子 —— 从此再也不敢说自己是个帅哥。 而现在,网红虞美人花两万块钱剪个刘海,全程30多个手机直播,搞得比春晚还隆重。 这让我不禁想起前几天那个花4000万买根香蕉的新闻 —— 看来在这个时代,不光吃个香蕉要讲排场,连剪个刘海也要玩出"高端"范儿来。
说实话,当我第一眼看到"两万块剪刘海"这个新闻时,脑子里第一个闪现的画面是我楼下那家理发店的价目表:洗剪吹 15元,大妈特惠 10元。 而虞美人这两万块的刘海,按照这个价格可以让一个大妈剪2000次头发,够她从现在剪到八十岁都不带重样的。
但真正有意思的是,这场看似荒诞的"天价理发秀"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消费逻辑。 你别看虞美人是在剪刘海,实际上她剪的是一场"流量生意"。 30多部手机同时直播,这那是在理发啊,这分明是在拍一部"刘海奇遇记"。 理发师在剪头发,网友在看直播,虞美人在收流量,三方各取所需,玩得不亦乐乎。
有意思的是,虞美人今年已经54岁了。 在一个动不动就喊"35岁被离职"的时代,她却用一个标价两万的刘海,重新定义了"中年危机"这个词。 当大家都在感叹"岁月是把杀猪刀"的时候,人家愣是把这把刀转化成了"年轻的通行证"。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新鲜。 从古至今,"贵"就是一种独特的营销密码。 古代文人非要用"千金买马骨"来彰显自己的品位,现代人则玩出了更多花样:从天价茶叶蛋到黄金便当,从水晶可乐到钻石面膜。 但凡能贵的东西,都能被赋予一层神秘的光环。
不过让我感慨的是,在这个全民直播的时代,连剪个刘海都能变成一场"表演"。 理发师不再是单纯的理发师,而是成了"造型艺术家";顾客不再是单纯的顾客,而是成了"网络流量担当";而理发店,则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说到底,两万块剪的不是刘海,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这个时代,产品的价值早已不仅仅体现在实用性上,更多的是它能带来多少话题度,能制造多少社交货币。 虞美人的两万块刘海,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次成功的社会实验:她用两万块钱买到的不是一个发型,而是无数人的注意力。
回想起来,从4000万的香蕉到2万块的刘海,这些看似荒诞的消费现象背后,其实都指向了同一个命题: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如何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 如何让自己的存在被看见? 而"贵",恰恰成了最直接的破圈方式。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与其羡慕两万块的刘海,不如想想怎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毕竟,在这个时代,真正的奢侈品,或许是那些用心做事的人,那些不用天价也能把事情做得漂亮的人。
至于虞美人的新刘海到底值不值两万?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用这个刘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众生相:有人在乎结果,有人在乎过程,而更多的人,可能只是在乎这个故事而已。
毕竟在这个时代,故事本身,往往比故事里的内容更值钱。
来源:蒋小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