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科创思政”一体化的实践探索——“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59场活动举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20:05 1

摘要:2025年9月19日下午,“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59场“‘科创思政’一体化的实践探索”教学研讨活动举行。本次活动结合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项目(东莞·东城)推进工作,通过成果交流、教学展示、教研沙龙和专家视点等环节,在科学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协同、学校与科技

2025年9月19日下午,“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59场“‘科创思政’一体化的实践探索”教学研讨活动举行。本次活动结合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项目(东莞·东城)推进工作,通过成果交流、教学展示、教研沙龙和专家视点等环节,在科学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协同、学校与科技企业联通、课程与时代变革连接的大格局下,通过创造性建构基于“大思政”理念的“科创思政”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致力于在科学教育中强化思政引领力,既让科创教育赋能,培植学生科学素养的根基;又让科创教育赋魂,厚植其家国情怀、人文关怀,从而完整、深入、富有实效的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为大思政课实践、跨学科育人,探索出卓有成效和富有特色的路子。活动在教研网、触电新闻、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研究、广东教育传媒、广州教育联播、和教育、粤教翔云等多个平台同步播出。截至活动结束,点播量累计达31.75万次。

01

成果交流:“科创思政”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让创新有信仰

作为区域实践代表,东莞市东城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叶婉萍作专题分享《让创新有信仰:“科创思政”一体化育人实践》。她系统阐述“科创思政”的核心内涵、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深入解读东莞“大思政”品牌的构建逻辑,重点介绍了“科创”与“思政”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

02

课例展示: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

在小学课例《传承先烈遗志 少年科创报国》中,东莞市东城街道小学思政团队的胡嵘苹、张馨文、何颖琦、赵夏晨、康梅琳五位老师,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特别的“红色之旅”。

从榴花塔到纪念亭,从展览馆到科技展馆,在历史现场与先烈“对话”,讲述了刘鼎、阎裕昌等在后方以科研、技术等方式支援抗战的故事;依托东莞科技展馆,于科创展台触摸时代脉搏,展现从“土法造炮”到“大国重器”的科创变迁,引导学生领悟“科技报国”的时代使命,让红色基因与科创梦想在行走中扎根。

小学课例展示——《传承先烈遗志 少年科创报国》

在初中课例《缅怀先烈守初心,科技自强逐梦行》中,东莞市东城街道中学思政团队张崇徽、张书玉、林少敏、邓冰、古瑞鑫五位老师进行授课。

授课教师以“问题链驱动+深度式对话”方式,深度融合东莞本土红色资源与科创成就,师生在红色教育基地回溯抗战记忆,剖析先烈奋斗历程;走进科创场馆感受前沿成果,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意义。以“思辨性探究”锚定使命坐标,引导初中生从传承红色记忆向勇担时代使命迈进。

初中课例展示——《缅怀先烈守初心 科技自强逐梦行》

在高中课例《科技创新照亮强国之路》说课中,东莞市粤华学校教师宋雨欣在把握课标对必修一的要求基础上,创造性设计了“追跑·并跑·赶跑”三大议题,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并通过Ai工具引导学生对未来职场畅想等活动设计,进一步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立志科技报国。

高中说课展示——《科技创新照亮强国之路》

03

教研沙龙:推进“科创思政”育人实践的深度交流

教研沙龙环节由东城虎英小学教师胡嵘苹主持,围绕“如何做好科学教育里的思政教育”话题展开。

教研沙龙:推进“科创思政”育人实践的深度交流

华南师范大学李嘉谊副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自然地融入科学教育便必须要了解中国科学精神的形成、独特性以及世界历史性意义。中山市溪角初级中学教师赵琼认为,将科学家精神特质与教材知识点对接,将事迹细节转化为可感知、可践行的教学载体,是深化思政育人、讲好中国科技故事的关键;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汤逸山概括了东莞“科创思政”的特点:让科技注入思想,让创新注入信仰;清远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邹锦花介绍了具有清远特色的“大思政”视域下的科学主题教育新范式;东莞市东城教育管理中心教研组长罗婧从“五点三位”教研模式推进“科创思政”跨学科教学的经验;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校长蔡敏胜校长介绍了松湖一小在点亮科学家梦想方面的举措;东莞市东城第二小学教师欧阳莉以优质课为例,阐述了“找对连接点”是让“科创思政”真正落地的关键前提。

04

专家视点: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与探索创新密码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纳米生物材料团队负责人元冰研究员以 “科学家的超能力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与探索创新密码” 为主题,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谈及科学家精神与其他行业精神的区别。她巧妙运用 “纳米为笔、细胞为纸” 的形象比喻,展现科研工作者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创新。同时,元冰还结合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等科学家工作过程中的体悟,讲述了他们在科研生涯中耕耘探索、坚守匠心的鲜活故事,深刻诠释了 “爱国、创新、求实、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内涵。

专家视点: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与探索创新密码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副主任钟守权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认为,“科创思政”是思政课综合育人的表现,本场的教学展示为“行走的思政课”“大思政”教学提供实践参考。他表示,多学科多学段多主体的一体化探索,突破学科、行业的界限,扩展了教研的视野,凸显内容时代性、育人价值性、学科融合性。

本次活动吸引了各地教师观摩研讨,参与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精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科创与思政融合点,把“科创思政”理念扎实融入日常教学的环节,切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教师学习心得分享

东城实验小学陈静璇老师:作为一名小学思政教师,这次活动让我深受启发。“科创思政”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窗——原来科学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播撒爱国种子、塑造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我看到了如何将“大道理”化为“小故事”,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在他们心中埋下科技报国的理想。未来我将更主动地探索跨学科融合,让思政教育在科学土壤中生根发芽,为孩子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东城虎英小学袁珮霖老师:观看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59场“科创思政”专题直播,我收获满满。从叶婉萍主任分享的东城实践成果,到小学《传承先烈遗志 少年科创报国》、初中《缅怀先烈守初心 科技自强逐梦行》的精彩课例,再到元冰教授解读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每一环都让我对“科创思政”一体化有了更深认知。未来我会立足教学实际,深挖思政课中与科创的融合点,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科创教育,注重价值引领,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科学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东城第三小学黄佩芳老师:今天现场观摩“科创思政”一体化实践探索活动,每一个环节都让我心有触动。当看到学生在搭建智能模型时,同步探讨“科技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当听到专家解读“芯片研发背后的大国担当”,我认识到好的科学教育,既要用知识“赋能”,更要用情怀“赋魂”。课堂展示环节尤其打动我。学生们不仅能清晰讲解机器人编程逻辑,还能主动关联 “科技自立自强” 的国家需求,这种“专业+思政”的融合,让知识有了温度,让理想有了方向。

编辑:广东君

来源:教育资讯报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