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还在晒亲子套餐的朋友,转头就把群名改成“预制菜受害者联盟”。
“西贝的莜面不是现搓的?
”——上周还在晒亲子套餐的朋友,转头就把群名改成“预制菜受害者联盟”。
一句吐槽,把京城宝妈圈直接炸锅。
别笑,这事比想象恶心。
有妈妈拍视频:后厨拎出的“手工馒头”连褶子都一模一样,塑料膜上印着“2024-07-13 山东潍坊”。
“现做”俩字,秒变大型打脸现场。
更离谱的是,隔壁桌柯基舔过的儿童碗,服务员冲两下就端给下一桌小宝宝。
弹幕齐刷:合着我花人均150,买的是狗粮同款?
监管爸爸出手速度罕见。
北京市场监管局15号进店,一把封条贴住冷柜,查出一整层“招牌牛大骨”进货单——进货价18,卖98,复热三分钟。
店员小声嘀咕:“公司统一配,谁有空熬八小时?
”同一天,中国烹饪协会紧急拉群,十月要出的《预制菜使用规范》直接点名:不标“预制”就罚到肉疼。
消费者也学精了。12315平台投诉编号蹭蹭破两百,上海消保委干脆把西贝华东老大叫到办公室:七天交作业,写不清“哪道菜是预制的”就等着集体诉讼。
律师朋友透露,索赔套路简单:退一赔三,按客单价算,一顿家庭聚餐能薅回小两千。
有人已拉满五百人维权群,案由就填“欺诈”——法院案号比等位号还好拿。
西贝连夜滑跪。20号甩出《食品安全白皮书》,措辞感人:全国门店装摄像头,直播后厨,9月菜单大换血,预制菜直接标“P”字母,小朋友碗专碗专色。
还搞了个“飞行监督员”,抽五位顾客每月突袭,机票报销。
网友神评:早干嘛去了?
股价三天跌掉12%,美团外卖订单直接腰斩,北京某门店晚饭时段空桌率飙到60%,服务员比顾客多。
行业跟着抖。
海底捞悄悄把“手工面”改叫“鲜煮面”,眉州东坡后厨连夜加灶,直播师傅摔面。
资本圈更现实,预制菜概念股集体跳水,券商研报标题刺眼——《伪现做红利终结》。
有供应商发朋友圈:“To B生意寒冬,谁再吹‘餐厅去厨师化’试试?
”
最尴尬的是中产爸妈。
以前带娃进西贝等于“安全牌”,现在群里一问“今晚去哪吃”,齐刷刷“回家煮面”。
儿童心理专家补刀:宠物餐具混用不是恶心,是风险,一岁以内娃肠胃菌群脆弱,轻则拉肚子,重则过敏住院。
建议直接给餐厅分级:有“儿童餐具高温消毒”标识的才进门。
说穿了,大家气的不是预制菜,是“把顾客当傻子”。
明着标没人会闹,非得演“现做”戏,翻车活该。
以后下馆子记住三招:一、看菜单小字,出现“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直接放下;二、打开直播App搜店名,后厨直播敢放的基本靠谱;三、带娃吃饭自带折叠碗,轻便不丢人,比事后维权省命。
西贝能不能翻身?
看十月新规落地。
要是再玩文字游戏,消费者手里的12315就是新菜单——点点就能“下单”罚单车。
来源:辰东小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