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撞头摇晃?别急,90%是这3种原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2:31 1

摘要:“宝宝睡觉前总用头撞床板,一下一下,看得我心惊肉跳!”“他坐在沙发上不停地前后摇晃,像在‘打节拍’,是抽搐吗?”“是不是大脑有问题?要不要去医院?”

“宝宝睡觉前总用头撞床板,一下一下,看得我心惊肉跳!”
“他坐在沙发上不停地前后摇晃,像在‘打节拍’,是抽搐吗?”
“是不是大脑有问题?要不要去医院?”

这是很多新手爸妈深夜刷手机时的恐惧。看着宝宝反复撞头、摇晃身体,既心疼又害怕,生怕是癫痫、自闭症或神经系统疾病。别慌!绝大多数情况下,宝宝这种行为是正常的自我安抚方式,不是疾病!

今天,我们就来彻底讲清楚:
✅ 宝宝“撞头”“摇晃”的3大常见原因
✅ 哪些情况是正常的?哪些要警惕?
✅ 如何应对和干预

让你安心带娃,不再被“撞头”吓到失眠。

睡前或睡醒时,反复用头撞床、撞墙坐着或趴着时,身体前后摇晃有时伴随哼唱、拍打动作

宝宝通过有节奏的身体晃动,模拟在妈妈肚子里被包裹、摇晃的感觉,帮助自己放松、入睡。

就像我们成年人:

焦虑时抖腿听音乐时点头压力大时踱步

宝宝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情绪,身体晃动是他调节神经系统的方式

典型表现

只在睡前或睡醒时发生动作有节奏、重复宝宝表情放松,甚至带笑撞头力度轻,不会受伤

这种行为,本质上和“吃手”“抱安抚巾”是一样的——都是自我安慰

有些宝宝在出牙期或中耳炎时,会通过撞头来缓解牙龈或耳朵的胀痛。

因为:

撞击产生的震动可以暂时麻痹神经类似我们牙疼时咬东西

如何判断?

宝宝同时有流口水、啃咬、抓耳朵伴有低烧、烦躁、食欲下降白天也偶尔撞头,不只在睡前

✅ 应对:

检查牙龈是否红肿就医排查中耳炎提供冷藏牙胶、按摩牙龈

当宝宝感到无聊、焦虑、过度兴奋或想引起注意时,也可能通过摇晃身体来表达。

常见场景

独自玩玩具时家里来客人,爸妈没理他刚上幼儿园,分离焦虑

这种行为带有“表演”性质,一旦你关注他,他就停下

✅ 应对:

平时多给予陪伴和关注不要过度反应(如大喊“别撞头!”)用拥抱、说话转移注意力反复撞头+不看人、不互动 → 警惕自闭症谱系障碍

✅ 建议就医科室:儿科、儿童神经科或发育行为科。

你的紧张会强化宝宝的行为。
❌ 错误做法:大喊“别撞!”“疼不疼?”
✅ 正确做法:平静地说:“宝宝想睡觉了,妈妈抱抱。”

目标:让他“撞也撞不疼”。

很多宝宝撞头是因为入睡困难。建立稳定流程,帮助他放松:

洗澡 → 抚触 → 读绘本 → 关灯 → 轻拍入睡播放白噪音或轻音乐

规律的作息能减少焦虑,降低“摇晃”频率。

精力耗尽,晚上自然睡得香,减少自我刺激行为。

让宝宝知道:“我不需要撞头,妈妈也会看见我。”

❌ “撞头会变傻,伤大脑”
→ 错!只要不撞出伤,轻微晃动不会损伤大脑。

❌ “必须立刻制止”
→ 强行阻止可能增加焦虑,反而加重行为。

❌ “只有自闭症孩子才会撞头”
→ 错!绝大多数撞头的宝宝发育完全正常。

❌ “等大了自然好”
→ 可以等,但要确保安全、观察变化,不是完全放任。

随着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语言能力增强,情绪表达方式变多,
这种“撞头”“摇晃”的行为会在3-5岁逐渐消失

就像“吃手”“夜醒”一样,
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不是缺陷,也不是错误。

当他用头轻轻撞着床板,当他坐在角落前后摇晃——那不是“问题行为”,而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说:“我有点累。”“我想睡觉。”“请抱抱我。”

作为父母,你不需要“治好”他,你只需要:
✅ 看见他的需求
✅ 保护他的安全
✅ 在他需要时,轻轻说一句:“妈妈在。”

终有一天,他会跑过来抱住你,笑着说:“妈妈,我再也不撞头啦!”那一刻,你会明白——所有的等待,都值得。

来源:华谷亲子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