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小讲台】支教奏响友谊乐章 少年情谊在心间延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6 08:12 1

摘要:本月,石家庄外国语学校2025届保送生“阳光小讲台”志愿支教活动正式启动。石外13名保送生化为“小老师”来到了元氏县第一实验中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阳光小讲台”志愿支教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作为京津冀教育基础协同发展联盟校,石外集团还邀请了联盟理事学校天津外国

本月,石家庄外国语学校2025届保送生“阳光小讲台”志愿支教活动正式启动。石外13名保送生化为“小老师”来到了元氏县第一实验中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阳光小讲台”志愿支教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作为京津冀教育基础协同发展联盟校,石外集团还邀请了联盟理事学校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36名师生一起加入到此次的志愿支教队伍中来,与山区学校的师生们同吃同住,通过朝夕相处的陪伴,真切了解到山区教育的现状和孩子们的成长需求。

为了更好地扩大支教覆盖面,让更多山区学生受益,天津外大附校学子们分为两组,分别奔赴元氏县第一实验中学和行唐县实验中学开展支教活动。

元氏县教育局局长刘冠军、副局长曹美宏,元氏县第一实验中学书记谷军波,行唐县实验中学校长石秀娟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石外集团外宣办副主任宋玲玲代表联盟秘书处和活动发起方,勉励同学们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支教机会,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让青春之花在奉献中绚丽绽放。

支教期间,保送生们以“副班主任”的身份深度融入山区校园生活,不仅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学任务,还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朝夕相处的时光里,他们用真诚与热情浇灌出深厚的友谊,扎实的专业素养与蓬勃朝气,更为山区学校注入了全新活力。

保送生们还主动将积累的丰富活动经验辐射至山区学校,在心理剧比赛中,他们担任编剧与导演,围绕“压力疏导”“心灵成长”等主题创作剧本,通过沉浸式舞台表演,引导山区学校学生释放学业压力、感悟情感力量。“我负责带领班级排练心理情景剧《破茧》,从选角、排练到 PPT 和背景音乐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收获,而这些经历也成为了我支教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在多个方面实现了自我突破与成长。”石外保送生冯紫嫣说道。

在“向阳而生”开耕节启动活动中,保送生们与山区学校学生一起参与翻土播种、作物养护等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与德育、美育深度融合,在躬耕中体会劳动价值。李昊轩同学在当天的日志中写道:“晨露未晞,师生们扛着铁锹走向田野。横幅上‘劳动创造未来’六个大字在风中猎猎作响,泥土的腥气混着油菜花香扑面而来。老师亲自示范如何挖沟、撒种、覆土,动作娴熟得像个老农。‘油葵六月成熟,正好赶在中考前,这叫一举夺葵!’他笑着抹去额角的汗。我握紧铁锹,金属与土壤碰撞的闷响震得掌心发麻。野草连根拔起的瞬间,忽然懂得何为‘粒粒皆辛苦’——那些弯腰劳作的背影,何尝不是在耕耘教育的沃土?”

为提升支教实效,同学们严格落实石外集团制定的“六个一”支教任务,即每日一篇日记、上好一节课、上好一节主题班会、深度帮扶一名学生、开展一次励志活动、做好一份专项调查工作,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方式,拉近彼此距离,传递温暖与关怀的同时,激发山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两校支教学生以被同一大学或同一城市高校录取的结对组合开展教学,组建学科互助小组,从多元视角讲述知识与成长故事,不仅拓宽了山区学生视野,更促进了京津冀三地学生的交流互动,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与优势互补。

“今天是支教的第二天,忙碌且充实,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希望。为了给同学们带来一场有意义的班会,关于青春与梦想的演讲稿,我精心准备了两天。那些字句,都是我对青春的感悟,对他们的期许。站在讲台上分享时,看到同学们专注的眼神,我知道,这些话语或许已悄然种进他们心里。”天津外大附校马艺洋在自己支教日记中写道。

被分配到初二年级超越班的石外学生燕飞达回忆说:“由于这里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备课成为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我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精心准备了生动有趣的案例和简单易懂的讲解方式,并在处处加入了互动环节,我希望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事实呢,也确实随了我的愿望,他们很喜欢这种授课方式,和这种上课氛围。可能是因为我所说的方法和这里讲得有很大区别,也可能是因为我比较有意思,但结果总归是很好的。除了教学,我还积极参与学生们的课余活动。我们一起在操场上打篮球、跳绳、跑操,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会与我分享自己的梦想,有的想成为科学家,有的想当老师。这些纯真的梦想让我深受触动,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帮助他们的决心。”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学习可以随时随地产生。“我给他们讲了自己数学逆袭故事,也分享了一些我尝试过、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还讲了AI 的应用,比如如何把手机变成自己的‘私人家教’。我告诉他们,以前获取知识需要昂贵的家教或去图书馆,而现在,手机就是自己的‘哈佛图书馆’。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拥有平等的学习资源。利用好手机就拿到了通向未来的钥匙。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我们可以借此弥补差距,走得更远。”天津外大附校杨雨臻说道。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转眼间,两个星期的支教活动就要结束了。欢送仪式上,作为共同支教的伙伴,石外与天津外大附校的“小老师们” 深情分享着支教感悟。山区学生们眼神里的清澈、言行中的善良和对知识的渴望,让每一位支教同学深受触动。“希望你们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勇敢追逐梦想,未来我们更高处相见!”天津外大附校张予凡在离别之际寄语山区学生。这份珍贵的经历,更让“小老师们”坚定了以教育传播希望、用知识点燃梦想的信念,他们立志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学生感受

当同学们共同唱起《友谊地久天长》的歌曲时,不舍的情绪在校园里静静流淌。

“小老师们” 最后一次走进教室,与孩子们一一话别,他们精心准备了印有自己保送院校——厦门大学、东南大学风景的明信片,将祝福与期许一并交到每一名学生手中。镜头定格下的大合影里,灿烂的笑容中藏着万千不舍,却也凝聚着 “我们定会再相见” 的温暖约定。

告别山区学校后,石外和天津外大附校的同学们一同前往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石外学子热情地带领天津外大附校的伙伴参观了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滑冰馆、滑雪场、乒乓球馆、体育馆、艺术楼等,齐全的课程场馆让天津外大附校的同学们赞叹不已。交流中,两地学子不仅深入了解了彼此的学习生活,更在思想碰撞中缔结友谊,进一步加深了天津河北两地学生的深度融合,为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离别之际,天津外大附校的同学们将印有本校风景的明信片赠送给石外学子,相约着“开学见”。

春风掠过校园的树梢,带走了短暂的相聚,却在每个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萌芽——既是山区学子对远方的向往,也是两校少年对教育理想的共同守望。

来源: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