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播放量打底!宜兴科协出品科普爆款,解码紫砂里的科学玄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6:43 1

摘要:“为啥紫砂壶‘透气不透水’?”茶桌上的常见疑问,如今有了科学答案。9月28日,宜兴市科技馆里,五集科普纪录片《紫砂的密码》正式上线,与之配套的“壶韵千年——宜兴紫砂科普展”同步开展。在全国首个科普月里,宜兴市科协在沉浸式体验、互动式科普以及推动科普形式从“静态

“为啥紫砂壶‘透气不透水’?”茶桌上的常见疑问,如今有了科学答案。9月28日,宜兴市科技馆里,五集科普纪录片《紫砂的密码》正式上线,与之配套的“壶韵千年——宜兴紫砂科普展”同步开展。在全国首个科普月里,宜兴市科协在沉浸式体验、互动式科普以及推动科普形式从“静态观赏”向“探索参与”转变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让科普更加靠谱,从而提升了科普推广效果。

宜兴紫砂壶闻名中外,“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但普通人大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网络上关于真假紫砂的传言更让人困惑。为了揭开紫砂的神秘面纱,宜兴市科协会同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深钻细研,并联合CCTV纪录片频道导演共同付出辛勤劳动,最终用纪录片和展览把专业知识变成了通俗故事。

这部纪录片延续了宜兴市科协的科普爆款基因——去年,宜兴市科协拍摄制作的五集科普纪录片《我在宜兴看宇宙》,除了在科协系统各类平台播出、在各类活动中播放外,还在爱奇艺上公开发布。去年9月上线至今,收看3分钟以上的有效播放总量已超300万次,总播放时长达30万小时,总播放完成率达52%,超过了60%的同类科普视频作品。通过大型媒体平台宣传推广优质科普内容,宜兴市科协的科普传播面和覆盖面得到大幅度拓展。

“我们牵头拍摄制作的科普题材纪录片成功成为网络爆款,核心在于通过主动拓宽受众面、打破场景与群体边界的科普行为。这种以优质内容为核心、以无边界传播为手段的实践,不仅让科普突破传统局限、触达更广泛人群,更成为当下开展科学普及与宣传推广的典型创新范例。”宜兴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朱小泽表示。

“紫砂的密码,物理与人文兼备。既讲清了‘是什么’,又说透了‘为什么’,还能学到鉴别技巧。”宜兴市荆溪紫砂艺术院院长、葛盛陶庄创始人葛韬在座谈会上发言。“为紫砂正名,这样的科普十分有意义。长期以来,丁蜀镇通过设立黄龙山矿址公园、矿源博物馆等,致力于为宜兴紫砂发声。”紫砂壶核心产地宜兴市丁蜀镇副镇长陈琳英在座谈会上表示。

在科普展的显微模型前,观众能清晰看到紫砂的“小秘密”:那些被称为“团粒”的颗粒像混凝土里的石子,烧制成型后形成了独特的“双重气孔结构”——团粒间的链状气孔负责透气,团粒内的细微气孔锁住茶香,这便是“透气不透水”的科学原理。而紫砂壶越用越亮的“水色”之谜,也被解开:高温烧制后,晶体与玻璃相形成鱼鳞状表面,反复使用中茶汤浸润,自然透出玉石般的光泽。据记者了解,纪录片《紫砂的密码》的科学技术支撑单位为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这家位于宜兴市丁蜀镇的科研单位拥有多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在宜兴陶土原料、紫砂陶的显微结构研究方面拥有多项具有全国代表性意义的技术成果。(何小兵/文 摄)

来源:何小兵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