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流金——90后“守”艺人邢志鹏的非遗破界之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6 17:35 2

摘要:位于南京高淳老街的紫翎轩木雕工作室,是邢志鹏艺术创作的核心阵地,也是高淳木雕非遗文化传播的窗口。青石板路旁的工作室内,陈列着形态各异的木雕作品:腾云驾雾的祥龙、威风凛凛的猛虎、造型精巧的生肖挂件……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吸引着游客驻足。

位于南京高淳老街的紫翎轩木雕工作室,是邢志鹏艺术创作的核心阵地,也是高淳木雕非遗文化传播的窗口。青石板路旁的工作室内,陈列着形态各异的木雕作品:腾云驾雾的祥龙、威风凛凛的猛虎、造型精巧的生肖挂件……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吸引着游客驻足。

邢志鹏彩木影雕作品

从热爱到传承:一位“90后”的非遗之路

第一次走进紫翎轩木雕工作室的人,很难将眼前这个“90后”与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南京市高淳木雕非遗传承人等称号联系起来。但当他们看到他的那双手,就会立刻恍然大悟。因为常年握着刻刀,邢志鹏的手十分干燥,指纹像年轮一样刻在手指上,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上都有很厚的茧子。这双不太“年轻”手,正是他多年来孜孜以求木雕技艺精进的见证。

邢志鹏彩木影雕作品

邢志鹏与木雕的结缘始于童年对传统工艺的天然亲近。南京市高淳区的木雕技艺源远流长,老街的建筑上,大都雕刻着腾云祥龙、花鸟虫鱼等繁复的图案纹饰,这深深吸引着年幼的邢志鹏,并在他心中埋下了艺术的种子。从进家具厂学徒,到投身以丝翎檀雕技艺见长的木雕艺人陈卫华门下,再到今天开设自己的工作室,历经十余年潜心钻研,邢志鹏不仅掌握了传统木雕技艺,更成为省级非遗项目高淳木雕代表传承人、南京市第三批青年文化人才,在省市级展览和赛事中获奖四十余次。

独创彩木影雕技法,“化朽木为神奇”

邢志鹏的传承之路并非简单的技艺复刻。他认为,传统木雕讲究“三分雕七分磨”,但现代审美更追求立体感和动态美。为此,他不断突破传统桎梏,在丝翎檀雕基础上首创了“彩木影雕”技法。该技法结合刺绣、留青、工笔画、漆雕等技法,利用光线折射的原理让阴刻作品在不同的角度下呈现出三维立体的视觉冲击感,为木雕艺术开辟了新的表现维度。2020年,其研发的彩木影雕及制作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邢志鹏彩木影雕作品

2024年邢志鹏创作的“辰龙木雕”,是运用“彩木影雕”技法雕刻出的重要代表作。长约50厘米长、主体黄色的立体木雕,通过360度精细雕刻,展现了龙的苍劲姿态。邢志鹏介绍,创作时需巧妙利用随形木料的天然卷曲造型,雕刻出龙身腾跃之势。整件木雕作品中鳞片的排序和嘴巴、颚下的镂空雕刻是比较难的,需要通过多个角度,使用不同刀具结合去雕刻,还要克服孔洞与纹裂的缺陷,并巧妙利用。这件作品不仅被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借去展览,更成为高淳老街的文化符号。

融入现代元素,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近年来,邢志鹏通过多种形式推动木雕走进校园,开展非遗深度教学,增强学生非遗保护传承意识。自2020年起,他在高淳区桠溪国际慢城小学开设木雕兴趣班,用最常见的素材筷子教孩子们雕刻基础图案。2024年至2025年,他多次走进高校,担任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高淳校区等校的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制作木簪、冰箱贴等文创产品,探索“非遗+劳动教育”新模式。

同时,邢志鹏也在思索如何在高淳木雕中融入现代元素,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比如,他创作的“二次元悟空”木雕,借助“彩木影雕”技法将传统题材与国潮元素结合,吸引年轻群体关注非遗;开发木雕灯饰等家居产品,通过镂空雕刻与LED灯光结合,让木雕融入现代生活场景……他相信,只有将古老的非遗手艺注入新时代的活力和灵魂,进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才能让古老技艺得到良好的传承,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邢志鹏彩木影雕作品

邢志鹏的实践表明,非遗传承的核心在于通过技艺的延续来保护和传承文化基因,同时通过创造性转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从童年兴趣到非遗传承人,从彩木影雕的专利突破到校园育人的多元探索,他以“守艺”之心与“破界”之智,为高淳木雕注入了新的活力。(陈娴)

来源:长三角视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