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与非遗”在美丽古村焕发光彩!白沙社区迎来首条乡村振兴红色研学路线|百万学子游南海

B站影视 2024-12-06 20:14 6

摘要:走进岭南水乡村庄、参观古建筑、体验非遗之美......大沥镇白沙社区首条乡村振兴红色研学路线正式开放,12月2日、6日,大沥镇水头小学、沥雄小学的300多名学生率先前来开启研学之旅,感受白沙社区的环境变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走进岭南水乡村庄、参观古建筑、体验非遗之美......大沥镇白沙社区首条乡村振兴红色研学路线正式开放,12月2日、6日,大沥镇水头小学、沥雄小学的300多名学生率先前来开启研学之旅,感受白沙社区的环境变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生态+古村”

让研学体验“活”起来

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欣赏白沙社区党建公园、非遗藤编文化公园、牛胶公园等地。

活动当天,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沿着白沙大桥(风雨桥)步行开启了这场探索之旅。他们途径党建公园、非遗藤编文化公园、牛胶公园等地,欣赏小桥、河涌、古榕、古石板等景观,感受岭南水乡的灵韵以及浓浓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个村庄真好看,河水水质很好,建筑也非常古色古香。”“到处都是红色主题的内容,随时能学到历史知识。”说起对白沙社区的第一印象,同学们七嘴八舌、兴致勃勃地赞叹道。

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走进白沙社区三堂书院,近距离观摩书法大家的创作精品。这些清风高节的竹、寓意宁静祥和的花鸟山水等书画作品,让学生们感受到浓墨重彩间的传统中华文化底蕴。

活动设置了粤语书法展览和粤语趣味小游戏互动环节

本次活动还设置粤语书法展览和粤语趣味小游戏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粤语文化的了解。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与温馨氛围,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乡愁和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白沙社区带领党员群众积极开展人居环境建设,通过完善基础道路设施、亮化河涌景观等措施,社区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五座“风雨桥”和白沙涌支涌——陈溪涌的整治提升工程,更是重塑了岭南水乡的风貌。此外,白沙社区还打造了56个“四小园”,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让社区变得更加宜居宜业。

白沙社区还积极活化白沙涌、陈溪涌沿线历史古建筑,陈溪祠堂、三堂书院、乡情馆等历史古建筑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如成立龙狮训练基地、书画文化艺术专家库等,让历史古建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赋能乡村振兴,让学生在研学活动中感受到白沙社区的历史文化魅力。

“红色+非遗”

让研学体验“旺”起来

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认真观看白沙乡情馆里的村情村史、乡贤名人、历史事件等内容。

进入白沙乡情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观看了展馆里村情村史、乡贤名人、历史事件等内容。白沙乡情馆通过历史文物、历史照片、文献资料等形式,详实记录了白沙革命先烈响应配合广州起义等抗日救国光辉事迹,再现了在革命历史时期,白沙社区作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众多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留下的光辉足迹。学生们置身展馆内,走进英雄,清晰感受到轰轰烈烈的时代脉搏,在重温历史中引发思考,并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知道杜国彪、杜福、杜路等是出自我们大沥白沙社区共产主义革命者,感到非常敬佩。”“原来我们大沥白沙社区有这么多光荣的历史人物,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要铭记历史,学习这些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们亲身体验非遗项目藤编技艺

参观完乡情馆后,学生们还亲身体验了非遗项目藤编技艺。在白沙藤编队工作人员的示范指导下,学生们将藤条按步骤穿、拉、绕、按,全身心投入到藤编的创作过程中,不一会儿,一个个精致的藤编小挂件便完成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藤编,觉得非常有趣好玩,而且这是非遗文化项目,希望可以多保护传承这个文化,让藤编被更多人认识和重视。”水头小学学生胡思颖兴奋地说道。

学生们在白沙乡情馆前合影留念

近年来,白沙社区对“四杜”红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梳理,对白沙乡情馆进行升级改造,塑造红色教育展示基地和藤编展示基地,成为南海区首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实践点”以及“佛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开展红色研学提供有力阵地支撑和优质内容保障。

此外,为丰富研学体验,白沙社区联合白沙藤编队伍、青春拓展部、幼童心服务队、三堂书院书画社等社会文化团体,为研学活动细致谋划岭关于岭南文化、传统技艺等特色体验项目,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心,促进社区本土特色文化传承和发展。

“我们将继续聚焦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切实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为助力‘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白沙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白沙社区将继续提供更多活动平台,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将继续加强文化传承和教育实践工作力度,让更多学生和社会人士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行列中,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文/南海融媒记者 黄耀红 通讯员 何丽华

图/南海融媒记者 黄耀红 何伟俊 孔倩英

视频拍摄/南海融媒记者 孔锦祥

视频剪辑/南海融媒记者 黄耀红

来源:佛山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