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首富被限高,王健林跌落神坛后,王思聪还能“普却信”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5:16 1

摘要:2016年,一句“先挣它一个亿”的“凡尔赛式励志”火遍全网,说这话的不是段子手,而是当时站在中国商业金字塔尖的王健林。

2016年,一句“先挣它一个亿”的“凡尔赛式励志”火遍全网,说这话的不是段子手,而是当时站在中国商业金字塔尖的王健林。

彼时的万达,一年开二十多个广场,买球队、拍电影、搞文旅,气场堪比“地产界漫威”。而他的儿子王思聪,手握5亿“试错金”,被网友封为“国民老公”,投资失败叫“交学费”,点评明星叫“人间清醒”。

九年过去,风云突变。

前几天,兰州中院一纸限高令冲上热搜——王健林因1.86亿元债务未履行,被禁止坐飞机头等舱、住星级酒店。

曾经口出豪言“追求世界最大”的首富,如今连高铁软卧都可能得掂量一下。

更扎心的是,截至目前,万达系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140亿元。为了还债,王健林一口气卖了85座万达广场,堪称“商业地产界的清仓大甩卖”。这哪是转型,这是“断臂求生”;这哪是战略调整,这是现金流快烧到眉毛了。

而在这场资本风暴的余波里,那个曾以“富二代+投资人”双身份横行江湖的王思聪,真的能全身而退吗?

别看王思聪总说自己“独立创业”,但明眼人都知道,他的起点不是普通人的起跑线,而是别人一辈子也摸不到的终点线。

当年他拿着5个亿,去折腾电竞、直播、餐饮、科技,失败了也没人追债,为啥?因为大家都默认:王思聪赔得起,他爹兜得住。

普思资本能拿到项目,不是因为BP写得多漂亮,而是因为背后站着一个“万达”。投资人心里门儿清:就算项目黄了,王家的资产摆在那里,跑不了。这就好比你去借钱,银行不看你工资,只看你家有没有房——背景,才是硬通货。

可现在呢?

爹都被限高了,万达广场一座座易主,普思资本再去谈融资,对方第一句话恐怕就是:“你们和万达还有关系吗?能不能出个脱钩声明?”

曾几何时,王思聪在Ins上晒豪车、晒名表、晒网红女友,评论区全是“老公抱抱”。他还爱当“网络判官”,谁塌房他第一个转发,语气之犀利,像极了小区业主群里最爱管闲事的大哥。

可如今,他的社交平台更新频率,低得像老年人手机,再不见挥金如土的炫富照。不是他突然佛系了,而是形势逼人——爹都在勒紧裤腰带还债,儿子还在国外泡吧?舆论能放过他?

更有意思的是,限高令里还提到“子女不得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虽然王思聪早过了上学年纪,但这条直接戳破了一个现实:富二代的特权,正在被一张张法院文书一点点剥夺。

更致命的是,王健林父子共同持股的公司,大连合兴投资已有超7700万元股权被冻结。这意味着,王思聪能动用的“家族资金池”正在缩水,想靠老本继续“试错”?

难了。

其实王思聪这些年,也不是光玩不干正事。他搞的文旅项目落地七十多个,自己创立的牛肉干品牌“牛校长”,也进了北京核心商圈,试图打造“舌尖上的普信男”人设。

可问题是,这些生意规模尚小,远未到能反哺家族的程度。

相比之下,王健林一边卖资产,一边坚持还债,哪怕瘦了二十斤、白了头发,也没选择“躺平破产”。这种“硬扛到底”的姿态,反而赢得了不少舆论同情。

网友调侃:“别的老板欠钱跑路,王健林欠钱卖楼,起码讲武德。”

而王思聪呢?公众对他的印象,早已从“真性情”,滑向“普却信”,再到今天,不少人翻出熊猫直播倒闭时留下的20亿债务旧账,质疑他“创业靠爹,亏了甩锅”。

王健林那句“先挣一个亿”,曾是无数人自嘲的梗,也是时代狂飙的注脚。那时房地产如日中天,资本呼风唤雨,一个“小目标”听起来像是玩笑,实则是常态。

可当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眼便知。万达的困境,是中国高杠杆地产模式的缩影;王思聪的沉默,是“富二代光环失效”的信号。

对王思聪而言,这场危机或许是个转折点——如果他真能靠自己的本事做出一家赚钱的企业,未必不能洗掉“啃老”标签,完成从“国民老公”到“实干老板”的逆袭。

毕竟,真正的“小目标”,不是靠爹给的五个亿,而是哪怕一分钱没有,也能从零杀出一条血路。

而这,才是这个时代最狠的成人礼。

来源:小佳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