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她去放牧的时候总是会受到一些阻力,不是来自外界的,而是来自家人。此时的她已经怀孕14周,就是接近4个月了。按理说确实应该在家休息,但22岁的张女士觉得问题不大,依然表示自己要去找点事情做。年轻真的是身体好啊。
信息来源于鲁中晨报、中国新闻网、Minnesota DN、treehugger。
孕妇遭黑熊袭击
9月7日下午,甘肃的张女士如往常一样外出放牧了。
最近她去放牧的时候总是会受到一些阻力,不是来自外界的,而是来自家人。此时的她已经怀孕14周,就是接近4个月了。按理说确实应该在家休息,但22岁的张女士觉得问题不大,依然表示自己要去找点事情做。年轻真的是身体好啊。
然而这天发生了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从此之后她绝对不可能再去放牧了。
当时她叉着腰看着牛羊,突然闻到一股臭味,紧接着一阵恶风从身后吹来,张女士来不及回头查看就感觉自己的头部传来血肉被穿透的疼痛感!一只黑熊袭击了她,这厮真的是想,直接冲着要害攻击,它的牙齿狠狠刺入张女士的右眼和左耳,血液马上喷涌而出。
张女士保持冷静,忍住剧痛、屏住呼吸、身体绷直不动。这只黑熊以为自己的得手了,于是用爪子试探了一下,见张女士确实没反应,它这才转身离开。张女士不敢呼吸,她等了好几分钟,等到周围完全没有黑熊的气息才起身,随后赶回家里。
你知道张女士当时多严重吗?她的脸大面积被撕裂,右眼的眼球都脱出了!这样的伤势,作为孕妇的她居然还能硬撑着回家去,张女士真的非常厉害,完全就是豪杰。
其丈夫看到这个情况,心脏都要爆炸了,他火速开车将妻子送到了当地的医院。当地医院先给张女士进行了清创缝合的工作,但因为设备不够先进,没办法保住张女士右眼的视力。于是夫妻俩果断转院,历经40小时,在9月9日凌晨来到了西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因为担心肚子里的孩子,张一开始甚至拒绝手术,怕全麻有什么影响。
医护人员们也是相当紧张,就算是凌晨了,他们也火速召集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产科、麻醉科、整形科等科目的医生进行开会。
紧急抢救
大医院确实毕竟专业,初步诊断医生们就知道张女士的脱出的右眼球以及无光感了,左耳廓外耳道撕脱、鼓膜穿孔,听力可能也会受影响。
他们很快在9月9日上午进行了术前准备,于1点开始了历时6小时的手术,在手术中发现张女士的眼部、耳部、鼻骨、颧骨等处也有骨折,情况比一开始预料的还糟糕!不过这些都在可控范围内。经过不同科医生的努力,张女士的性命无忧,右眼球的光感没办法恢复了,但其他器官都恢复了工作,胎儿也没有受到影响。
虽然现在张女士严重破相了,但医院表示后续整容工作能有所缓解,完全恢复不可能,但先实现“社交距离无痕”,然后再根据情况调整,争取尽量恢复容貌。
ICU观察两天后,张女士的伤势就进入恢复阶段,在9月18日她顺利出院了。
非常非常倒霉,但只能说不幸中的万幸是活了下来。
那只黑熊的目的显然不是觅食,因为张女士和牛羊都算是猎物,但黑熊袭击完张女士就走了。肯定也不是为了好玩,不是想给黑熊开脱,但这只黑熊大概率是正在带崽,把张女士当成威胁,于是出手进行了袭击。
黑熊有多危险?
你肯定以及看过不少的黑熊袭击案件了,我自己也写了好几次,但实际上黑熊袭击事件确实比其他的熊类少很多了。它们的危险性可能低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根据北美熊类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北美有75万只黑熊,但每年杀死的人类不到一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不会发生致命的袭击事件。
黑熊非常嘴馋,嗅觉灵敏的它们更容易冒险进入人类栖息地觅食,它们会被人类的垃圾堆的味道吸引,因而出现在人类活动的区域。只要越经常看到人类,它们袭击的概率就会越高。
《熊的袭击:其原因与避免》一书的作者斯蒂芬·埃雷罗博士统计了1990~2009年之间的美国黑熊袭击人类的事件,他发现这期间黑熊造成了63人死亡,其中88%都是因为表现出觅食行为的黑熊。另外,92%的致命袭击都是雄性黑熊导致的,这说明带崽的母熊可能不是最危险的。
不过我还是认为,张女士这个事件就是带崽母熊,公熊如果真的是为了觅食,没理由不吃到手的食物。黑熊其实不存在不吃尸体的习性,它们几乎什么都吃,这只黑熊显然是在消除威胁。
斯蒂芬·埃雷罗博士强调,每年全球发生的人类和黑熊遭遇事件超过百万次,但袭击事件屈指可数,因此不必过度惊慌。
说是这么说,但怎么可能不害怕,发生一次就足够一个地区的人们担惊受怕好长一段时间了。
遇到黑熊咋办?
遇到黑熊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像张女士这样的倒霉情况可能避免吗?
虽然说得很轻巧,但在野外环境确实应该更警惕些的,不能因为习以为常而放松警惕,尤其是知道附近可能有野兽存在的情况。如果被熊伏击了,那就只能尽量自保。一瞬间被咬住头部的话,我还是不太建议装死,此时应该反击,用各种能找到的东西攻击黑熊的眼睛和鼻子等弱点部位,不能期待袭击你的黑熊不是以觅食为目的的,或者没有完全发狂。
如果被袭击的不是头部,那尽量用双手护住头部,将防御力更强的后背留给黑熊。
如果是刚遇到了黑熊,还没有被袭击,那要尽量不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保持着镇定,不要发出大噪音、做出快速奔跑或举起双手的举动,避免惊扰黑熊,引发其攻击行为。一般来说,黑熊会主动离开,它们也不想过度消耗体力在人类这样的大型动物身上。
但如果黑熊还是朝你靠近,那就要尽一切可能去吓跑黑熊,这时候就能大吼大叫,举起手臂示威,或者是朝它扔东西,如果有防熊喷雾就更好,但似乎这个东西在我国国内不怎么普及,主要是大部分人也不会去野外活动。
如果是在露营地发现了黑熊,应对的方法也差不多,主要是得确保黑熊有一条可以离开营地的路线,另外千万不要给黑熊喂食,也不要让黑熊拿走食物,不然它们可能会反复来光顾。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最有效的方式非常简单,那就是尽量不去危险的野外。得在野外工作的就只能时刻保持警惕了。
来源:狸猫之一的动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