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防汛高效能治理 河南高水平筑牢红色之堤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2:53 1

摘要:天地为卷,风雨为笔。2025年,面对高温干旱、降水不均等大自然的重重考验,河南应急人通过党建引领,以百倍的责任感和科学的应对法,交出一份高质量的中原防汛答卷。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岱昕 通讯员 刘晓

天地为卷,风雨为笔。2025年,面对高温干旱、降水不均等大自然的重重考验,河南应急人通过党建引领,以百倍的责任感和科学的应对法,交出一份高质量的中原防汛答卷。

从江河堤防上彻夜不熄的灯火,到数字化预警系统及时发出“叫应”信息;从各级指挥部的运筹帷幄,到田间地头干群一心的守望相助。防汛救灾的一次次集结号,守护着百姓平安。

“雨情就是命令,坚守就是使命。”面对汛期的严峻挑战,河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效能,在中原大地上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红色防汛墙”。

高位谋划搭建科学高效体系

召开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并讲话;印发《落实全省防汛抗旱视频会任务清单》,细化各单位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提前印发《关于扎实做好2025年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和《2025年河南省防汛备汛工作方案》,对全面做好汛前准备工作提出细化要求……新年刚过不久,我省就对年度防汛工作高位谋划、密集部署,搭建科学高效防汛体系。

防汛工作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关键在于责任落实。河南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防汛救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构建起“党委统筹领导、支部主体责任、党员奋勇当先”的三级责任体系,为防汛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坚持“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实做细备汛工作,下好防汛“先手棋”,打好抗洪“主动仗”。

责任落实全覆盖。4月18日,省防办汇总完成全省防汛抗旱和重点防洪工程责任人521名,并通过河南日报等媒体向社会公布。相关防指成员单位、各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下同)、县(市、区)落实河道堤防险工险段、小型水库、水电站、涵闸泵站、淤地坝等重点区域的“三个责任人”,山洪灾害“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人,尾矿库“三级库长”,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单位、责任人、监测人,铁路、公路易崩塌滑坡地段的巡查责任人,城市“点位、街道、区、市”四级责任体系,城区积水点、立交道口、泵站闸门、易涝小区和易涝工地、隧道桥涵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防汛责任人11.1万余人,形成了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责任体系。

物资队伍双到位。全省各级提前储备防汛物资,组建应急队伍。省级层面汛前完成12.72万件省级救灾物资补充采购,储备救灾物资共32个品种128.81万件(套),总价值1.64亿元,能够满足14万人的物资保障需求。省应急管理厅对各地启动新一轮队伍摸底,命名各行业(领域)省级骨干专业队伍60支。建成县乡村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5.5万支、90余万人。引导注册登记社会救援队伍275支、1.9万人。

持续建强基层应急能力,落实各级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全省各地预置各类应急队伍3.2万支65.9万人、装备设备63.6万台(套)。省交通运输厅组织3.4万人应急队伍、8300余台机械严阵以待,形成专业救援力量与社会应急队伍协同联动的立体防御体系。

宣传演练实战化。省防办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向受威胁区人员发放“转移避险明白卡”,明确转移避险责任、转移对象、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安置点等;利用各类载体推广《夏季安全小课堂》、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安全科普短视频等应急科普信息80余条。通过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展播应急科普讲解大赛视频作品56部,访问量达113.8万人次。

空中无人机立体侦测,地面大型机械高效抢险,水上各种舟艇编队冲锋,省防指组织“应急使命-2025”防汛综合演练,全过程展示了会商部署、决策调度、应急处置等工作场景,突出了“实战实效、快速响应、科技应用”。在南水北调中线白河倒虹吸工程开展防汛应急抢险演练,磨合机制,锻炼队伍。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2.7万余场(次),参加人数达61.2万余人。

精准调度常态督导压实责任

为确保防汛指令高效落地,河南省建立科学调度机制,通过“点对点抽查+常态化督导”压实基层责任,打通防汛工作“最后一公里”。

“气象部门已发出暴雨红色豫警,你们那里应急响应情况如何?”“我们已联动启动应急响应,按照我省防汛预案要求采取对应措施。”今年8月,一场暴雨前夕,省应急指挥部大厅内,带班领导与主要落雨区应急管理部门一一连线,了解防汛准备最新动态。

这是我省今年上下联动、常抓不懈,做好备汛工作的一个缩影。

高效推行“调度+抽查”机制,结合我省今年频发的对流性强降雨特点,省防办进一步细化了防汛网格,特别强调以县为防汛单元细化工作要求,确保各项措施接地气、见实效。在省应急指挥部建立防汛责任人数据库,实现防汛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直联抢险一线的扁平化指挥。

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压实基层主要领导防汛责任,精准运用58648人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支书(村主任)的名录库,利用5G直联系统、电话、视频等方式,对发布暴雨预警的县(市)巡查巡护、转移避险等一线责任人行动情况进行扁平化抽查,对乡镇、村主要领导在岗履职尽责、行动措施落实、一线雨情汛情等情况进行跟踪调度。今年汛期,省防办多轮次对19个省辖市的159个县(市、区)654个乡(镇、街道)启动“点对点”调度抽查,各级防办累计调度抽查1.5万余人次。

强化问题导向,工作重心下沉,强化一线督导检查。各级党组织坚持“汛期不过、排查不停、整改不止”,以山洪灾害、城市防洪为重点,聚焦重要事件,持续组织隐患排查整治和一线督导检查。

省防指9个防汛专家指导组分赴各地先后发现并交办问题163项;省防办(省应急管理厅)组建5个督导检查组,聚焦山洪和地质灾害,进山到村督导检查,发现并交办问题92项。省自然资源厅成立26个省级专家组包保13个省辖市,519名技术人员驻守市、县,构建有力的技术保障体系。省水利厅派出厅领导带队的7个“四不两直”工作组,每周以“一市一单”形式累计下发问题505项。全省各级各部门汛前、汛中共排查问题隐患9000余项,整改完成率98.6%,对短期无法完成整改任务的,明确包保责任人,科学制定防御措施,确保度汛安全。

党委积极构建联动督导体系。省委督查委组织开展全省范围的防汛工作集中督查,有力推动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秉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原则,在强降雨期间,各级党委迅速组织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深入一线,确保防汛岗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人,构建起上下联动、快速响应的防汛救灾网络,实现“部署-落实-反馈”的闭环管理。

各级党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高效的防汛指挥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与精准调度。借助该平台,各级各部门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等关键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支撑。建立严格的督导问责机制,对防汛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确保各项防汛措施落实到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防汛救灾的“主力军”,在群众转移避险一线,“党员红”成为最温暖的底色。

看,及腰积水中,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背着老人向高处转移;疾风骤雨间,党员先锋队不间断巡查,遇到塌方、落石隐患第一时间上报;城市街道上,每处涵洞、隧道口等低洼易涝地带,都有值守者随时待命而动。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高高飘扬的党旗凝聚力量。今年入汛以来,我省多起成功避险转移案例,受到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许昌迅速响应筑牢城市安全堤。9月10日,许昌市遭遇特大暴雨,局地雨量突破100毫米。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组织16.38万救援力量待命,主城区实施停工停课措施。建安区党员干部组成“红色突击队”,对老旧小区、低洼地带群众进行“敲门行动”,通过“党员联户”机制转移安置群众2300余人,同步启用12处应急避难场所,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洛宁“党员包户”筑牢“防护网”。8月23日,下峪镇突降暴雨并诱发山洪,镇村党员干部带队组成3个转移小组,赶赴降雨影响较大的龙门店村、麻院村及各矿山企业,通过广播、敲锣、上门通知等多种方式全力组织人员撤离,特别对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落实“一对一”帮扶。当地还启动政企联合安置机制,及时为转移群众提供住宿、饮食及心理安抚等全方位保障,在50分钟内安全转移安置群众及企业员工382人。同时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对河道、尾矿库等重点部位紧急排险加固,设立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24小时监测。

辉县“双重预警”打赢防汛减灾关键战。沙窑乡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坚持“预警”就是命令,南坪、水磨、沙窑降雨落区的三个村“两委”干部带领30余人应急队伍不间断巡查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处,巡查中发现通往罗姐寨有一处临崖路段存在落石风险,立即组织人员对此路段进行警戒,派人现场值守,劝返过往车辆20余辆,随后该路段出现山体塌方。此次险情因叫应及时、联动到位、处置有力,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是重大政治要求,也凝聚着我省防汛工作的点滴实践。从党委统筹的“大格局”到党员联户的“小切口”,河南省以党建为引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防汛效能。风雨考验中,各级党组织如同坚固堡垒,广大党员争当先锋旗帜,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安全系数,为中原大地平安度汛筑牢红色防线。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