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3年底,京能国际控股装机容量已接近1,500万千瓦,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京能集团首家"千亿子公司"。在这家新能源巨头快速崛起的背后,是中信银行持续多年的深度协同。双方的合作历程完美诠释了金融机构如何伴随实体企业共同成长。
截至2023年底,京能国际控股装机容量已接近1,500万千瓦,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京能集团首家"千亿子公司"。在这家新能源巨头快速崛起的背后,是中信银行持续多年的深度协同。双方的合作历程完美诠释了金融机构如何伴随实体企业共同成长。
"我们正在从'资金提供者'逐步寻找'机制共建者'。"京能国际财务总监王洋道出了银企关系的新变化。在企业发展的每个关键节点,中信银行都提供精准支持:2018年企业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时,中信银行提供了首笔10亿元项目贷款;2020年启动市场化转型时,创新设计供应链金融方案;2022年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牵头组织20亿元ABS发行;2023年筹备公募REITs时,提供全流程咨询服务。
这种深度协同建立在双方的战略互信基础上。中信银行新能源行业研究团队每季度为京能国际提供行业分析报告,内容涵盖政策解读、技术趋势、市场预测等。在"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时,双方共同制定了"西电东送"资产优化方案,通过"前期流贷+中期ABS+后期REITs"的接力式金融服务,顺利完成西部资源型项目与东部负荷中心项目的战略置换。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银行的服务已超越传统信贷范畴。其理财子公司通过可转债、优先股等创新工具,帮助京能国际优化资本结构。在2023年实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中信银行引荐多家战略投资者,最终促成30亿元股权融资。这种"债权+股权"的立体服务模式,使企业在保持快速扩张的同时,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的行业优良水平。
随着新能源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双方合作正向更深层次拓展。目前正在推进的合作包括:碳金融产品创新、绿电交易结算系统开发、储能项目专项融资等。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更要帮助其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金融能力。"
这种战略协同产生了显著成效。京能国际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28%,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12%以上,多项指标位居行业前列。中信银行新能源领域贷款余额也突破500亿元,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