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女生放弃985复试,外派伊拉克:我靠“不焦虑”杀出一条血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6 14:38 2

摘要:2023年,23岁的Nancy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一边是985研究生复试机会,一边是外派伊拉克的跨国物流offer。

驻外之家 | 温暖驻外人

数十万驻外人都在关注

驻外之家人才网

PART.01

当二本标签成为“枷锁”

“普通二本毕业,除了考研考公还能怎么办?”

“女生去伊拉克?疯了吧!”

2023年,23岁的Nancy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一边是985研究生复试机会,一边是外派伊拉克的跨国物流offer。

当同龄人在“体制内上岸”“名校镀金”的赛道上挤破头时,这个河南二本女生选择了一条“非标准答案”的路。

“我没想过逆袭,只是不想活成别人眼中的‘正确答案’。”在和三位主播的对话中,她笑着讲述自己的故事。

Nancy本人提供

PART.02

跟风考研,是我最迷茫的时光

从酒店管理到农业管理:一场荒诞的“正确选择”

大学实习的时候,在海南三亚某五星级酒店。Nancy穿着不合身的工作服,抱着一摞客房宣传册穿梭在烈日下。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大三实习生,她被分配到会议销售岗,每天要面对挑剔的企业客户。“客人问一句‘你们宴会厅能容纳多少人’,我都要反复核对数据才敢回答。”

彼时,“考研热”席卷校园。班里基本全部同学都报名考研,连宿舍熄灯后都有人在被窝里刷题。“二本学历没竞争力”“考研是唯一出路”的声音让她陷入焦虑。跟风填报志愿时,她选择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管理专业——只因为“这个专业好考”。

尽管顺利进入复试,但面对“未来研究方向”“职业规划”的提问时,她突然清醒:“我根本不喜欢这个领域,就算考上,也只是把焦虑延迟三年。”

“那是我第一次问自己:为什么要用985的标签来证明价值?”

PART.03

放弃985复试,我赌的是“长板效应”


在南京酒店,找到比学历更硬的筹码

2023年毕业季,Nancy做了一个让全班震惊的决定:放弃复试,留在南京某国际酒店担任销售管培生。

“所有人都说我傻,但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实习期间,她发现销售岗位的核心能力与学历无关——客户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效率、跨部门协调的魄力、面对质疑时的沉稳。

为了弥补经验不足,她主动请教部门前辈,记录下每个客户的偏好:王总爱喝龙井,李经理忌讳数字4,陈太太的生日是3月8日……

“真诚是我的必杀技。” 因为凭借着绝对的真诚,她在职场上遇到了很多贵人。

职场第一个贵人:“她教会我:自卑时,就去最贵的地方”。

为了帮我摆脱掉学生气和自卑感,“Nancy,跟我走!”部门导师Alina 突然拽着她直奔德基广场。在爱马仕专柜,王姐指着橱窗里的铂金包说:“你以为背这个包的人比你高贵?不,他们只是比你早十年学会直面欲望。”接着带她试戴了一块价值38万的手表:“现在去告诉客户——你提供的服务,配得上他们的身份。”

“贵人不会从天而降,但当你足够坦诚,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PART.04

跨界物流,把“不可能”变成“真香”


从酒店销售到伊拉克外派:抓住信息差的红利

因为身边很多朋友从事外贸行业,听闻外贸行业赚钱多,对赚钱极度渴望的Nancy将目标转向了该行业,在招聘软件上开始投递,其中一则国际物流公司的招聘启事跳入Nancy的眼帘:国际物流专员,要求“抗压能力强”“擅长跨文化沟通””必须过六级“。

当HR质疑她没有过六级,她直言:“我学得很快,你给我一个机会?”

HR对她的酒店从业经历充满疑虑:“你学的酒店管理,为什么想来物流行业?”

在网络上面试套路横行的今天,Nancy用过往经验和绝对的真诚打动了面试官,并最终取得offer:我有销售经验,我抗压能力强;上一份工作我不仅需要对内寻求合作,还需要对外拓展业务,我的经验适用于你们;我对外贸行业有绝对的热情......

PART.05

在伊拉克,重新定义“二本生的可能性”


“这里没有战火,只有蓝海”

初到伊拉克时,Nancy的行李箱里塞满了风油精和方便面——这是家人对“战乱国家”的全部想象。但现实让她惊喜:

工作节奏舒适:早9晚4,周五周六双休,比国内“996”更注重效率;

文化包容性强:本地同事会热情地教她阿拉伯语问候,客户谈判后总要请她喝薄荷茶;

成长空间巨大:中国与中东的物流通道刚起步,“一个方案可能影响整条贸易链”。

语言障碍?有的。

语言焦虑?没有。

怎么办?学呗!!

“二本生在伊拉克的最大优势,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冲劲。”

Nancy拍摄于伊拉克

PART.06

不焦虑的底气从哪里来?


“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

在我们的追问下,Nancy总结了三条对抗焦虑的心法:

用行动代替比较

“看到同学晒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我就去背物流报价单;听说谁考上公务员了,我就研究中东海关新政——把自己放进具体的事里,根本没时间焦虑。”

把贵人变成“镜子”

南京的销售导师:带她逛奢侈品店,告诉她“自卑是因为总仰望他人,却看不见自己的光”;

伊拉克女上司:教会她“女性在职场上不需要假装强势,专业就是最好的铠甲”;

爷爷奶奶:从小对她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她始终相信实践的价值。

允许人生“脱轨”

她保留着考研时写的日记,其中一页被折了角:“如果读研是为了逃避社会,那学历只会成为新的枷锁。

PART.07

在旷野里奔跑的人

采访结束后,Nancy在微信群里发来一段视频:伊拉克寂静的夜晚,她坐在咖啡店露天的椅子上,笑意迎迎地和我们介绍她在伊拉克新认识的朋友们,她们一起打游戏、逛街、互相学习彼此的语言。

日子平淡而美好。

这是一场关于二本生的“野蛮生长“,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敢赌敢拼的23岁。

当社会追问“二本生的出路在哪里”,她的答案早已写在行动里:

“我们总在讨论学历贬值,却忘了能力永远保值。就像在伊拉克谈合作——当你带着解决方案敲门,没人会在意你从哪里毕业。”

来源:爱搞笑的古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