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此,娃哈哈客服回应称,娃哈哈在全国各省份(除海南外)都有生产基地,生产线众多,基于不同产地消费者需求,同一款产品有多种包装版本,包装会有差异性。但只要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娃哈哈产品,都是符合娃哈哈产品质量规范的,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和饮用。
今日头条
娃哈哈找今麦郎代工,被骂上热搜
近日,娃哈哈两上热搜。
有网友发现,买到的娃哈哈纯净水是由今麦郎生产的。
对此,娃哈哈客服回应称,娃哈哈在全国各省份(除海南外)都有生产基地,生产线众多,基于不同产地消费者需求,同一款产品有多种包装版本,包装会有差异性。但只要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娃哈哈产品,都是符合娃哈哈产品质量规范的,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和饮用。
这一回应直接让#娃哈哈客服回应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这一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面对不断发酵的舆论,娃哈哈紧急发布了关于娃哈哈纯净水委托代工相关情况的声明:
我司和今麦郎确存在委托代工关系,代工期间我司自查发现个别批次纯净水产品未通过出厂抽样检测。自2025年4月起,我司已终止与相关代工方的合作。
随后,#娃哈哈称已终止和今麦郎代工合作#这一话题也冲上了热搜,网友们的态度开始两极分化。
一部分网友选择支持娃哈哈,“4月就终止了合作,现在曝出有可能是对手打压娃哈哈”“娃哈哈还是很负责的”……
另一部分网友则对娃哈哈的回应表示不认可,“可以坚持自产,但说人家今麦郎部分不合格有点过分了”“以后买今麦郎可以节约一些”“娃哈哈的声明好茶里茶气”……
解读:娃哈哈的回应之所以让一些网友不适,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若真是今麦郎代工的纯净水不符合娃哈哈的标准而被娃哈哈终止合作自然合理,但这却难免有些失了情分,毕竟在娃哈哈产能不足时今麦郎帮了娃哈哈,如今却被娃哈哈无情抛弃,自然会让部分网友在观感上觉得不适
不过,无论娃哈哈的回应是否高明,娃哈哈找今麦郎代工纯净水一事都实实在在暴露出了娃哈哈存在的一些问题——
就代工本身而言,首先,娃哈哈选择代工说明内部产能不足;
其次,个别批次纯净水未通过出厂抽样检测说明代工模式下质量管控存在执行盲区;
最后,尽管生产遵循统一标准,但消费者实测发现不同产地产品存在细微不同,说明标准执行有差异。
显然,这是娃哈哈对自身产能预计不足和对代工模式的监管不力的体现。
娃哈哈方面表示,去年产能不足才找代工,现在已自建18 条生产线。可明眼人发现,产能问题或许和宗馥莉接班后的改革有关。
说起宗馥莉接班这一年,娃哈哈可谓风波不断。从关闭10 多家分厂导致员工维权,到商标转让引发“私吞国资”争议,再到这次的代工事件,这位二代的接班路走得并不顺当。
去年她接手后,先是大换血高管团队,把宏胜饮料的“自己人”安插进董事会和关键部门;接着打破大锅饭,调整薪酬体系,让老员工颇有怨言;还改革了赖以生存的联销体模式,鼓励经销商大包大揽,甚至把部分经销商签约主体转到宏胜旗下。
这些改革有阵痛也有成效:2024 年营收增长 40%,销售团队收入涨 30%,一线员工薪资上调超 20%。但代价是多地工厂停工、1500 多名员工维权,以及商标归属的核心矛盾。当“娃哈哈” 商标悄悄转让到宗馥莉控股的公司时,关于“商标姓公还是姓私”的争议彻底爆发。
如今,宗馥莉已经放出“准备推出新品牌娃小宗”的信号,商标覆盖几乎所有现有品类,摆明了要为可能的单飞铺路。这场接班大戏,表面是代工、商标的争议,实则是传统企业转型期的权力重构与利益博弈。
宗馥莉有魄力改革,也有手腕应对危机,但摆在她面前的难题依然不少:如何平衡老员工与新团队?怎样在商标纠纷中找到出路?当“娃哈哈” 不再是那个熟悉的国民品牌,消费者还会买单吗?
或许正如网友感慨:在商业的世界里,情怀和记忆敌不过市场规律,能让消费者一直买单的,永远是产品和信任。
人物/声音
刘晓庆深夜回应被指涉嫌偷税漏税
据报道,近日,刘晓庆被王先生实名举报涉嫌偷税漏税,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已受理并启动调查。王先生举报内容显示,2020年12月刘晓庆珠宝(宁波)有限公司向其借款330万元。2021年1月,刘晓庆通过名下上海弈熙文化传媒中心,以“形象代言费”名义将330万元借款转为个人收入,涉嫌虚开发票逃税。
公开信息显示,刘晓庆珠宝(宁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许可筠,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珠宝技术服务等,由许可筠、宁波晓庆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持股。变更记录显示,2021年4月,刘晓庆已退出该公司股东行列。公开信息显示,目前,该公司已被国家税务总局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列为非正常户,并于2024年7月被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刘晓庆5月15日发布公开声明称,与举报人王某并不认识,也从无交集。王某举报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纯属恶意举报。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收入及纳税情况均愿意接受税务机关核查。
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被冻结2000万元股权
5月15日消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5月13日,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增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冻结股权数额2000万人民币,冻结期限自2025年5月13日至2028年5月12日,执行法院为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民法院。天眼风险信息显示,近日,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目前,该公司存在多条被执行人、限制消费令和股权冻结信息。
雷军官宣小米自研手机芯片
据澎湃新闻,5月15日晚间,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发文称,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SoC芯片,名字叫玄戒O1,即将在5月下旬发布。
吉利控股: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
5月15日在吉利汽车一季度业绩会上,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吉利汽车收购极氪科技交易完成后,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并在资本运作、重大对外合作项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 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合并完成前,安聪慧仍担任极氪科技集团 CEO)。
回应来了
“微信过期图片可找回”登上热搜,腾讯员工回应网传教程:没一处是对的
据九派新闻,5月15日,“原来微信过期图片是可以找回的”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关注。
有网友给出详细“教程”,教大家如何找回。对此,微信员工@客村小蒋 转发该“教程”,回应称“没有一处是对的”。同时,他还详细解释了这一做法行不通的地方。其还称,“过期了的图片还占内存”被冠以“微信最恶心的功能”可以说是造谣+诋毁了。
星纪魅族:从未计划砍掉手机业务
5月15日消息,星纪魅族集团官方微博发文称,“近日,我们注意到微博平台有多名用户发表关于星纪魅族商业经营及魅族产品的不实言论,对星纪魅族的商誉、品牌价值及社会评价造成负面影响。”星纪魅族表示,从未计划砍掉手机业务,并敦促相关用户删除不实言论并公开赔礼道歉,同时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小马智行回应北京亦庄无人驾驶汽车起火:未发生碰撞,原因在调查中
5月15日,有媒体报道称,5月13日北京亦庄一辆小马智行无人驾驶汽车撞上路边绿化带后起火。对此,5月15日,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5月13日上午9时30分左右,一台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被检测到状态异常,彼时车内无乘客,车辆触发保护机制紧急停车,未发生碰撞事故,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通用汽车回应进口车业务解散消息
5月15日,针对通用进口车业务解散的消息,通用汽车方面回应表示:“道朗格是通用汽车用于引进标志性产品的高端进口车平台。进口车销量在通用汽车在华总销量中的占比不到千分之一。由于经济形势显著变化,公司决定对道朗格进口业务进行重组,并相应地优化通用汽车在中国的运营。”
政策/数据
一季度全球短剧应用内购收入近7亿美元
5月15日消息,Sensor Tower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短剧应用内购收入逼近7亿美元,增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近4倍。截至2025年3月,全球短剧应用累计内购收入逼近23亿美元。美国是全球短剧应用收入最高的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环比增长20%接近3.5亿美元,贡献了该季度全球短剧应用总收入的49%,是短剧出海必争之地,竞争十分激烈。
一季度银行业绩分化:江苏银行领跑,厦门银行步履维艰
随着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逐渐收尾,银行业能否延续2024年的良好业绩态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不同银行的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出业绩分化明显,江苏银行领跑,厦门银行步履维艰。
业内人士指出,2025年一季度多家银行业绩表现疲软,主要源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周期调整及银行自身业务结构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其中,净息差持续收窄、利息收入承压是主要原因之一。2024年的高基数效应、债市波动与手续费收入疲软、对公改善与零售承压形成的剪刀差以及银行自身业务结构缺陷等因素也对银行业绩产生了影响。
公司动态
京东外卖宣布首创“2+2+2”核心举措
新榜5月15日讯,于“京东 618 惊喜开放日”中,京东外卖率先推出“2+2+2”核心举措。就消费者而言,京东外卖作出承诺,达成 2 个放心,即严格遵循品质标准与堂食标准。对商家来说,京东外卖表明做到 2 个减负,分别为佣金减负以及配送费减负。面向骑手,京东外卖宣称给出 2 个保障,即权益保障与福利保障。
胖东来官网恢复!
5月16日,蓝鲸新闻记者发现此前处于“已关闭”状态的胖东来商贸集团官方网站已经恢复。
5月6日,胖东来商贸集团官网曾显示“已关闭”状态,网页内容清空。胖东来回应称后台正在维护升级,暂时不对外开放了。此外该工作人员表示,官网关闭会持续一段时间,具体什么时候再次开放不太确定。
根据官网销售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胖东来本月销售额已接近10亿元。而截至目前2025年胖东来集团累计销售额超过89亿元。
外媒:松下调整电池生产计划,推迟在美建厂
据环球网,5月15日,据彭博社报道,由于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放缓,松下控股调整了电池生产计划。
松下控股首席执行官Yuki Kusumi 表示,公司将推迟在美国建立第三家电池厂,并专注于在美国堪萨斯州第二家工厂的投产。
据了解,此前由于电动汽车需求增加,松下计划在美国建立第三家电池生产工厂以满足市场需求。但由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电池成本等问题,松下正考虑改变生产计划。
目前,美国堪萨斯州的生产预计将于2026年3月之前开始。特斯拉方面正在敦促松下加快在美国国内生产的速度。
值得关注的是,松下最近宣布裁员一万人,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4%,这表明该公司正在进行重大战略调整,而不仅仅是削减成本。
星巴克据悉启动中国业务调整程序,或考虑出售股权
据知情人士透露,星巴克公司在考虑其中国业务的各种选择,包括出售股份的可能性时,已经与私募股权公司、科技公司和其他公司进行了接触。知情人士说,这家咖啡连锁店本周通过一名财务顾问向几家潜在投资者发出了信函,征求他们对其中国业务以及如何发展业务的意见。知情人士要求匿名,因为这个过程是保密的。知情人士说,这笔交易对这些资产的估值可能达到数十亿美元。
Meta据悉将推迟发布旗舰AI模型“巨兽”
知情人士表示,Meta Platforms将推迟其旗舰AI模型的发布,此举引发内部对其数百亿美元AI投资方向的担忧。知情人士称,工程师们正竭力提升名为“巨兽”(Behemoth)的大语言模型性能,员工质疑其改进程度是否足以支撑公开发布。该模型原定4月Meta首届AI开发者大会亮相,后推迟至6月,现再度延期至秋季或更晚。
有人倒卖试运营门票?上海乐高乐园:这些票存在无法入园风险
全球开园规模最大、设计最新的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将于2025年6月试运营、7月5日正式开园,试运营门票也成为“抢手货”。近期,有部分人员企图通过非法手段倒卖乐园试运营门票。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官网于5月14日发布声明称,近期发现有部分人员企图通过非法手段倒卖乐园试运营门票,现特此提醒,乐园赠送的试运营门票不对公众售卖(仅限开园限量年卡持有人和开园限量酒店套餐入住人本人使用)。游客从市场上购买所谓的试运营“体验票”“内部票”或“预售票”存在无法入园的风险。
阿里巴巴:2025财年第四财季度调整后净利润298.5亿元,同比增长22%
5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今日公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第四财季(截至3月底止季度)营收2,36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7%,预估2,379.1亿元人民币;第四财季调整后每ADS收益12.52元人民币,上年同期10.14元人民币,预估12.71元人民币;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41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预估412.3亿元人民币。该季度调整后净利润29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预估293.9亿元人民币。(注:阿里巴巴财年为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2025财年Q4对应自然年2025年1-3月。
vivo开启顶尖人才招募计划:涉及芯片、AI大模型等领域,称薪酬上不封顶
vivo近日启动了一项名为“蓝极星计划”的顶尖人才招募项目,涉及岗位包括芯片、AI大模型、XR等核心技术领域。根据招募信息显示,蓝极星计划的定位为vivo最核心的人才战略方案,面向全球高校顶尖技术人才。在待遇方面,vivo也给出了匹配顶尖学术背景、顶级工作和学习资源配套等条件,提供专属岗位导师和技术专家,并承诺薪酬上不封顶。不过,蓝极星计划的门槛也很高,仅向博士生开放。
科技快讯
TikTok推新功能AI Alive,照片秒变短视频
5月15日消息,短视频平台TikTok推出其首个AI驱动的创意功能——“TikTokAI Alive”,这项技术直接嵌入TikTok Stories,能够将静态照片瞬间转化为动态视频。AI Alive功能位于TikTok Stories的相机界面内。用户选择一张照片后,可以在编辑工具栏中找到“AI Alive”图标。该功能利用AI技术,为静态图像添加包括动态效果、环境效果和创意效果等元素,从而生成短视频。
苹果据悉计划为Vision Pro头显添加眼动滚屏功能
5月15日消息,据报道,苹果正在为Vision Pro头显开发一项新功能,让用户可以通过眼球滚动浏览内容,此举旨在进一步提升该设备的交互体验。有知情人士透露,这项眼球滚动功能正在visionOS 3中测试,这是即将推出的Vision Pro头显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知情人士表示,苹果希望利用Vision Pro现有的眼球追踪硬件和软件使系统更进一步。苹果计划在6月9日开始的年度开发者大会上推出新的Vision Pro操作系统。
苹果拟2026年推出折叠屏手机
5月15日,从供应链公司人士处获悉,苹果给供应商提供的出货目标指引是2026年下半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这是一款大折叠屏iPhone。预计苹果完成折叠屏iPhone供应商选择后,将会进入NPI(新产品导入)流程。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苹果进入折叠屏手机赛道,或将带来出货量快速增长,也将带动其他品牌加大资源投入,折叠屏手机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
来源:销售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