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经验:豌豆播种看3点,温度、墒情、节气,一个都不能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07:05 1

摘要:九月下旬,秋风渐起,又到了准备播种豌豆的时节。你看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已经不慌不忙地开始整理农具了。他们为啥不急着下种?因为把握好了三个关键点:温度、墒情和节气,这才是丰收的秘诀。

九月下旬,秋风渐起,又到了准备播种豌豆的时节。你看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已经不慌不忙地开始整理农具了。他们为啥不急着下种?因为把握好了三个关键点:温度、墒情和节气,这才是丰收的秘诀。

俗话说:“懵懵懂懂,季节不懂”,在豌豆种植上可不是开玩笑的。今天就带你看看老农们世代积累的播种经验,咋样把这三点拿捏得恰到好处。

温度:豌豆生长的“发令枪”

豌豆这种作物,既怕严寒又怕酷热。老农们说:“豌豆耐寒不耐热,播种要赶早春或者晚秋。”这话一点不假!

种子在土壤温度稳定在5℃以上就能发芽,但最理想的发芽温度是10-18℃。幼苗期更耐寒一些,能耐受短期-5℃的低温。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农们经常选择早春土壤刚解冻或者秋季气温开始下降时播种。

最关键的是开花结荚期的温度控制。豌豆在日均温18-22℃时生长最为旺盛,一旦超过25℃,开花结荚率就会显著下降。有经验的老农会算好时间,让豌豆结荚期避开当地的高温季节。

“春播不宜过早,秋播不宜过迟”,这是老农们总结的温控口诀。春播太早,地温太低,种子容易烂在土里;秋播太晚,苗没长壮就遇严寒,会影响越冬能力。

墒情:种子发芽的“生命泉”

老农们抓起一把土,轻轻一捏,就知道墒情合不合适。他们常说:“墒情好,苗齐苗壮;墒情差,白忙一场。”种豌豆的土壤,要湿润但不能过湿。

豌豆播种最适宜的土壤湿度是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8%-22%之间。这样的湿度下,种子吸水均匀,发芽整齐。土壤过干,种子不发芽;土壤过湿,容易烂种。

“看墒播种”是老农们的绝活。春季播种要抢在土壤返浆后期;秋季播种则要趁雨季结束后土壤湿度适宜时。有经验的老农还会根据土壤类型调整播种深度:粘重土壤浅播,沙质土壤深播。

浇水也有讲究。老农说:“豌豆不喜大水,浇就浇透。”开花至始荚期如果土壤水分不足,要适时补水,但切忌大水漫灌。豌豆的根系需要呼吸,土壤积水会导致根部缺氧,影响生长。

节气:农事活动的“指挥棒”

老农们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啥时候该干啥,心里门儿清。他们常说:“节气不等人,错过要挨饿。”种豌豆更是如此,必须紧扣节气。

北方春播豌豆,老农们多在惊蛰到清明之间播种。正如河北迁安的农民所说:“每年的二月底三月初,今年的土壤墑情比较好,要抓緊墑情,苗青苗壯。”南方秋播豌豆,则多安排在处暑到寒露之间。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播种正当时”,这类农谚是老农们长期观察节气与作物生长关系总结出的智慧。他们不仅看节气,还结合当地物候现象,比如某种树开花、某种鸟飞来,作为播种的参考指标。

老农们发现,豌豆在霜降前要有一定的生长量,才能安全越冬。如果播种过晚,植株太小,抗寒能力弱;播种过早,植株过大,容易受冻。这个“度”的把握,全靠对节气的理解。

老农们常说:“种地不看天,收成难保全。”温度、墒情、节气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缺一不可。把握好这三点,豌豆苗齐苗壮,丰收有了七成把握。

地里的活儿就是这样,经验远比理论来得实在。这些老农的经验之谈,正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值得我们好好传承。

来源:稻香老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