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司打造连环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22:25 1

摘要:地缘政治再度成为焦点,特朗普对药品等课以重税(欧日豁免新税),加沙地带人道危机深化,部分西方承认巴勒斯坦国。同时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创两年来新高,私人消费强劲,物价居高不下。美股略跌,欧洲和亚洲多数股市上涨。美元指数走高,石油和黄金白银大幅上涨。资金继续调整

地缘政治再度成为焦点,特朗普对药品等课以重税(欧日豁免新税),加沙地带人道危机深化,部分西方承认巴勒斯坦国。同时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创两年来新高,私人消费强劲,物价居高不下。美股略跌,欧洲和亚洲多数股市上涨。美元指数走高,石油和黄金白银大幅上涨。资金继续调整联储降息预期,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扬。

美国第二季度GDP被上方修正到3.8%(速报为3.3%),再次证实美国的消费没有因为就业市场恶化而坍塌。第一季度增长数据奇差,但这和商家准备关税战而大量囤积进口品有关,第二季度“解放日”尘埃落定,商家使用库存而减少进口,贸易赤字下降,所以增长数字反弹了。商业投资更以7.3%的高速增长,数据中心建设带起25年来最快的投资。

贸易和库存往往令增长大起大落,扣除噪音只计私人消费和商业投资的最终销售(final sales),在第二季度尚能保持2.9%,验证了笔者坚持的观点,美国经济在下滑,但是总体增长依然健康。预计经济在第三季度维持强势(GDPNow模型估计仍有3.3%的增速),第四季度开始的12个月GDP平均增长可能回落至2%以下。美经济处于温和增长,如有闪失不排除温和衰退,但增长应该正在筑底。

美国八月核心PCE环比增加0.2%,同比2.9%,均与市场预测的一致。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措施看来对物价冲击暂时有限,零售商通过消化预先囤积的库存来放缓涨价,因此高关税对通胀的压力估计要再等几个月才可以比较清晰。不同产品的议价能力不同,华尔街经济学家观察,海外出口商大致平均吸收两成压力,美国消费者两成,剩余的由进口商和零售商承受。这种局面未必可以持久。

比起物价,个人消费者消费(personal spending)在八月环比增长0.4%,连续第二个月处于强势增长。就业市场的疲弱看来并没有对消费者花钱兴趣造成多大的影响,消费增长快过收入增长,意味着美国人有足够的信心将过去几年积累的超额储蓄释放出来,这对经济和市场均是好事。

高但稳定的物价和坚实的消费活动,给了联储足够的信心,坚持走九月FOMC规划出来的降息路径,不需要大码降息,只需按部就班地将政策利率从“偏抑制”调转到“中性”水平。在九月FOMC会议上,除了白宫空降过来的理事米兰投票支持大码降息外,其他决策成员均支持25点正常降息,包括在七月会上唱反调的两位投票者。经济情况和内部共识都对鲍威尔走既定之路有利。

上周资本市场最轰动的新闻是,英伟达投资OpenAI1000亿美金,OpenAI拿1000亿找甲骨文建数据中心,甲骨文则用1000亿购买英伟达芯片。这个巨额的资金闭环中,三家科技巨企的资金流出后又流回,账面不变却变出庞大的订单,也令市场对AI产业的未来产生出更大憧憬。从宏观角度,三家企业首尾相衔如连环阵,资金流动制造出乘数效应,经济活动却由此产生,带动AI行业。

这条消息不仅令市场大哗,也令媒体议论纷纷。这种巨企联手和年初特朗普撮合的星门异曲同工,只是将软银换成了英伟达。如此规模的企业资金腾挪,没有政府从中协调是不可想象的。政府撮合成事旨在打通美国的AI全产业链,通过强强联手构建令竞争对手望而生畏的科技壁垒、产业壁垒和资本壁垒。有人甚至认为这是AI时代的柏林墙,摆出来的就是科技冷战架势。

笔者认为科技巨企之间的“强强联手”,可在AI产业链上筑起更高的壁垒,应该能带来更多更大的订单,但是本质上仍属于股市资本主义的延伸,只是多了一层国家的参与。这场订单的“旋转木马”,资金源于股市,意图要讨好股市,能不能成事最终也取决于股市。市场现在在追梦,认为在AI大模型上率先围出生态圈者,可以在未来挣到大钱,并乐意为此而买单。

其实大模型不赚钱,过去两年AI投资超过6000亿美元,营收约为350亿,除了上游供应商,谁也没有赚到钱。经济学人杂志预计至2028年,AI行业将怒砸3万亿美元投资,但投资与回报完全不成比例。毫无疑问,AI对提高生产效率帮助很大,AI应用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大模型本身值不值得如此砸钱,则见仁见智了。

历史告诉我们,互联网如今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与生产中了,但是Dotcom时候的明星公司却没有几家存活下来的,成为伟大公司的更一家也没有。AI最终可以创造历史、改变历史,但是这不代表市场中间没有大的波动,也不代表先驱者一定可以笑到最后。AI是不是泡沫、会不会破灭,取决于市场愿不愿意为未来的梦想一直埋单。

鲍威尔公开称,美股“估值相当高了”(fairly highly valued)。笔者认同他的评估,但是这不意味美股明天就会崩盘。时任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于1995年底提出美股进入“非理性繁荣”,股市却要等到2000年才崩盘的。何况如今联储自己也在助长高估值,鲍威尔一面警告风险,另一面先是大量印钱,然后准备大幅减息。

本周关注三点。1)日本自民党选举党魁(并最可能成为下一任日本首相),目前领先的两位候选人的世界观和政策诉求南辕北辙,此次选举结果十分重要。2)美国参议院否决了拨款法案,政府10月1日起非关键部门停止运作可能性甚高,不过预计几日内即可重开。3)美国九月非农就业数据,预计70K,显示就业市场持续放缓,但未必对减息幅度有大影响。若政府关闭则数据未必准时出炉。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官方立场和预测,亦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来源:陶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