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庆丰收唱响以农为本 秋燥顺天时发挥中药饮品|景明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20:35 1

摘要:《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一日,天地阴阳平衡,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我国进入秋季之半,也正是粮棉丰收之时。古人深谙天人合一之道,将自然节律与农业生产完美融合,丰收感恩,拜月祭祀,形成了独特的节气文化

秋分庆丰收唱响以农为本

秋燥顺天时发挥中药饮品

文/景明时

一、秋分与丰收节的文化传承,唱响以农为本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一日,天地阴阳平衡,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我国进入秋季之半,也正是粮棉丰收之时。古人深谙天人合一之道,将自然节律与农业生产完美融合,丰收感恩,拜月祭祀,形成了独特的节气文化体系。

从先秦起的“秋社”习俗,百姓在立秋后祭祀土地神(社神)与谷神(稷神),用新收的五谷、酒肉供奉,感谢天地馈赠,祈求来年丰稔,这是农耕社会“敬天顺时”观念的直接体现。丰收感恩始终是秋分时节的核心主题,是农耕文明的象征。今天秋分“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法定节日,承载着亿万农民庆丰收、享丰收的喜悦,更延续着中华文明“以农为本”的文化基因。2025年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山东烟台招远市盛大启幕。

今年丰收节的主题是“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全国将组织开展58项重点活动,概括为“1+2+N”。庆祝活动有五个特点,即农民乐丰收、硕果盈丰收、文化润丰收、产销旺丰收、品牌强丰收,这既延续了千年农耕文明的精神内核,又充分演绎了新时代的发展内涵。在全国各地,从广西灵山的荔枝丰收季到山东荣成的无花果文化节,从云南芒市的稻谷飘香到陕西洛南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农民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天地的感恩,对丰收的庆祝。这种庆祝不是简单的狂欢,而是生命的荣光与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是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生命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丰收节里也有养生智慧,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年轻的节日,正在形成独特的文化内涵。2025年丰收节推出的“丰”字号品牌——丰收课、丰收集、丰收游、丰收村等,为养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载体。在即往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就有非常丰富的中医养生活动内容,如养生知识讲座、药膳制作比赛、中医药文化展示、名中医专家义诊咨询区、中医药养生茶饮区、中医特色疗法体验区、中医养生八段锦教学展示区、中医药特色产品展示区。丰收节不仅是对农耕文明的礼赞,也是养生智慧实践的良机。

二、承接传统跟进时尚,养生发挥中药饮

秋分时节,阴阳相半,平分秋色。古人观察秋分三候为:“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自然界物候收敛清肃,水量变少,气候干燥。中医认为秋令通于肺,主肃降,五行与“金”相应,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主燥。此时人体最易出现“燥邪伤肺”之证;或因仲秋时节瓜果上市,饮食不当,中焦寒湿,致“脾胃虚弱”之候。故养生之要,既需润燥以护肺津,又当健脾以固中焦。如今,我们可发挥“时尚中药饮”之形式,将传统养生智慧化为日常杯中的时尚。

何谓“中药饮”?它并非简单将汤剂倒入杯中,而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以中药和药食同源之物为材料,通过科学配比、调制适宜口感、采用便捷形式,以花叶冲泡、根茎煎煮等方式制成,用于防病治病和调理身体,让养生融入现代生活。中药饮属于代茶饮的一种,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体质使用。中药饮的制作也要参考传统药膳、用茶调的茶饮剂这些“舌尖上的中医药”。

时尚中药饮的“时尚”,则主要体现在从现代人的消费习惯、审美偏好和使用场景出发,在保留中药核心调理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形式、体验和传播的创新。如口感与风味的改造,通过科学配比融入水果(如陈皮+柠檬、山楂+桑葚)、花草(如菊花+玫瑰、桂花+荷叶)、谷物(如茯苓+燕麦、山药+银耳)等食材,打造酸甜、清香、绵密等符合现代味觉的口感,让饮用改变“良药苦口”体验。

中药饮之“时尚”亦在器皿与场景,如陶杯盛山楂乌梅饮可增质朴之韵,玻璃盏载菊花茶更显清透之色。秋分时节,不妨端一杯药饮临窗远眺,或与友人共品,让养生成为诗意生活的一部分。这类饮品既保留本草之性味功效,又契合当代人对健康、便捷与美学的多重追求。

例如,秋分时节可制作一款百合雪梨参茶,用桂花蜂蜜增香调味。方中百合润肺宁心,《本草纲目》称其清心安神,润肺止咳;雪梨生津润燥,乃秋日“天然甘露”;西洋参补气养阴,尤宜秋日气津两虚之体。佐以少许桂花增香,蜂蜜调味,便是一杯兼具时尚与功效的秋令津伤肺燥之中药饮方。

此类药饮减少或消除了传统汤药的苦口难咽,以甘润之味、清雅之色,成为书案办公、午后小憩、老年休闲的陪伴,让养生成为一件悦己时尚之事。

三、秋分中药饮制作原则:以“润、收、健”为原则,以辨证选材为依据,以适宜口感为辅助,以器具怡情为时尚。

1、润燥为本,以顺天时。秋燥最易伤肺,导致干咳、咽干、皮肤燥痒等。可选滋阴润肺之品,如百合、玉竹、沙参、麦冬、天冬、罗汉果、枇杷叶等。百合雪梨参茶如前所述,推荐药饮方:罗汉果枇杷饮,配以无花果(味甘性凉)与南杏仁,甘润相济,尤宜咽干燥咳人群。

2、收敛用酸,以应秋金。秋分后饮食原则宜收不宜散,故要少吃辛味食物,如辣椒、生姜、洋葱等等,以防辛温发散损伤肺气肺阴。要多吃酸性食物,因为酸味食物能够收敛肺气,如橘子、柠檬、猕猴桃、番茄、葡萄、西红柿、菠萝等等,可以减少出汗、敛阴生津、补充营养等。

中药饮可用酸甘化阴之品,如乌梅、山楂、五味子,既能生津,又可助收敛。推荐乌梅山楂饮,或者酸梅汤(经典配方:山楂干50克、乌梅30克、陈皮15克、甘草30克、冰糖适量,糖尿病者可选用木糖醇或者枸杞子)。口感酸酸甜甜的,适合易汗出、倦怠、久咳者。

3、健脾化湿,培土生金。五行土生金,脾为肺之母,养肺可用培土生金法。而秋分时节亦需防寒湿伤及中焦,或“子病及母”,宜选用健脾和胃之材,如党参、陈皮、茯苓、山药、大枣,共制一款参苓山药饮,甘温平补,培土生金,健脾化湿,适合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或久咳无力、气短懒言之人。若为寒湿困脾,亦可加生姜温中散寒。

当然药饮材料选择不以上列为限。如黄芪与枸杞子可气血双补,亦补肝肾,菊花与决明子升降相因,可泻火明目。北方燥气始盛宜重润肺,南方湿热未尽需兼化湿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秋分是平衡之节,亦是丰收之节。当我们以时尚中药饮回应季节,实则是以当代方式践行“天人相应”的古训。这杯中之物,既有草木的自然馈赠,也有医家的千年智慧,更融入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匠心。愿亲们在这个秋分,不仅收获稻谷满仓,更收获健康盈杯。一盏药饮在手,可品时光之味,可悟养生之道——这就是养生意义上的“丰收”。

作者简介:景明时,中医副主任医师。甘肃古浪县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曾在北京安定医院、京棉集团医院等多家医院临床工作40年。论文和科普文章散见于《天津中医杂志》、《四川中医杂志》、《中国医院管理》、《脑电图学与神经精神病学杂志》等杂志及健康报、医药养生保健报及其他学术刊物。自2015年退休返聘于北京朝阳区八二中心中医科工作。偶有作品在媒体发表。

来源:丰融春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