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名校模考作文(935)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身份写一篇文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19:04 1

摘要: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中华儿女历经十四年浴血抗争,终于在1945年取得抗战胜利。2025年9月3 日,我国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发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中华儿女历经十四年浴血抗争,终于在1945年取得抗战胜利。2025年9月3 日,我国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发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请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身份,写一篇文章。

①1932年9月18 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5年9 月3 日,参加完抗日胜利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件。

③2025 年9 月3 日,写给某位抗日老兵的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以下三点必须全部具备。

1.契合身份定位:青年学生。

2.根据不同历史情境和写作目的决定写作内容。

示例:(仅作示例,考生无须面面俱到。符合情境及写作目的的其他内容,亦可。)

任务一可表达以下内容:①痛陈国耻,批判现实。(如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国际联盟的绥靖纵容和部分人的投降主义和绝型情绪”②唤醒民众,讴歌抵抗。(如东北抗日联军)③青年担当,必胜信念。

任务二可表达以下内容:①描绘盛况,抒发喜悦。②回溯艰辛,深切缅怀。③展望未来,表达期许。④报安宽慰,期待团聚。

任务三可表达以下内容:①真诚致敬,感恩功臣。②汇报成就,担当传承。③表达关怀,展望祝愿。

【参考范文】

致抗日老兵的一封慰问信

尊敬的老兵爷爷:

您好!

今天是 2025 年 9 月 3 日,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战旗方队擎着的抗日功勋荣誉旗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保卫黄河》的激昂旋律还在我耳边回荡 ——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的现场,当我看到受阅将士迈着铿锵步伐走过长安街时,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您这样曾为民族浴血奋战的前辈。提笔写下这封信,想把此刻的震撼与心底的敬意,轻轻讲给您听。

80 年前的今天,当日本侵略者的投降书在芷江签下,当胜利的消息传遍神州大地,您和战友们或许正穿着沾满硝烟的军装,望着家乡的方向热泪盈眶。我常常在历史课本里、在纪念馆的展柜前,想象您当年的模样:是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扛起枪奔赴东北的热血青年?是在冰天雪地里嚼着棉絮,仍坚守阵地的抗联战士?还是在百团大战中,冒着炮火摧毁敌人碉堡的勇士?无论您曾战斗在哪个战场,您的每一次冲锋、每一滴鲜血,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存续 “拼” 出一条生路。去年在云南腾冲国殇墓园,我看到石碑上刻着的一个个年轻名字,讲解员说他们中很多人牺牲时和我现在的年纪差不多 ——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所谓 “英雄” 从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像您一样,在危难时刻选择挺身而出的普通人,用生命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这些年,我们从未忘记您的故事。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四行仓库纪念馆时,00 后志愿者们穿着仿制的抗战军装,为我们重现 “八百壮士” 坚守四行仓库的场景,当看到 “没有枪,就用刀;没有刀,就用拳头” 的台词时,在场的同学都红了眼眶;历史老师给我们播放您和战友的口述史纪录片,您说 “当年打仗就是想让后代能过上安稳日子”,这句话我记在了笔记本的第一页。现在,我们班还成立了 “抗战记忆宣讲小组”,周末会去社区给小朋友们讲杨靖宇、赵一曼的英雄事迹,用漫画的形式把您那代人的战斗故事画出来 —— 我们想让更多同龄人知道,今天教室里的朗朗书声、马路上的车水马龙,都是您和战友们用血汗换来的 “安稳日子”。

爷爷,您知道吗?您当年坚守的 “不屈” 与 “团结”,如今正在我们这代青年身上延续。去年夏天,河北涿州遭遇洪涝灾害,我的学长学姐们组成 “青年突击队”,划着橡皮艇转移受灾群众,他们手臂上的晒伤、泡皱的双手,像极了当年您支前时磨破的布鞋;在学校的科研实验室里,同学们为了攻克 “卡脖子” 技术,经常熬夜做实验,大家说 “不能让祖国再像当年那样被人欺负”;还有我的同桌,毕业后主动申请去新疆支教,她说 “要像当年战士守护国土一样,守护好边疆的孩子”—— 我们或许没有经历过战火,但我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您和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传承着您留下的抗战精神。

今天在纪念大会现场,当礼炮响起时,我看到前排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兵爷爷,坐着轮椅向国旗敬礼,他们颤抖的手却握得格外坚定。我想,那一定是您和战友们此刻的心情:欣慰地看着这盛世,看着我们这些后辈,正带着你们的期望继续前行。请您放心,我们会把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报效祖国” 这十二个字刻在心里,努力学习知识,锤炼过硬本领,让您当年为之奋斗的 “民族复兴” 梦想,在我们这代人手中绽放更美的光彩。

秋意渐浓,希望您能好好保重身体,多晒晒太阳,听听我们为您讲述的 “新时代故事”。如果有机会,真想陪您再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告诉您:这盛世,如您所愿;这未来,有我们守护!

此致

最崇高的敬意!

一名青年学生

2025 年 9 月 3 日

致抗战老兵的一封信

敬爱的爷爷:

您好!

今天是2025年9月3日,一个注定要被历史铭记的日子。天安门广场上,礼炮齐鸣,战旗猎猎,受阅部队步伐铿锵,走过您曾为之浴血奋战的土地。八十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此刻,举国上下正以最庄严的仪式,向包括您在内的所有抗战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作为一位青年学生,我怀着无比崇敬与激动的心情,提笔写下这封信,想告诉您:您和您的战友们用青春与生命守护的山河,如今正青春蓬勃;您们的精神,早已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爷爷,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通过史料、纪录片,还有您战友的讲述,我仿佛看见了那个年轻的您——或许还不到二十岁,却已毅然决然地奔赴战场。我不知道您是在松花江畔忍饥挨冻的东北抗联战士,还是在太行山上与敌周旋的八路军勇士,又或是在滇缅公路上传递希望的后勤民工。但我知道,当“九一八”的炮声撕裂夜空,您便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把家国大义扛在了肩上。十四年,五千多个日夜,您和千千万万像您一样的普通人,在缺衣少食、装备简陋的绝境中,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您可能从未想过自己是“英雄”,但在我们心中,您就是那最平凡也最伟大的脊梁。

今天的阅兵式上,当“东北抗联”“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荣誉战旗迎风飘扬,当《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响彻云霄,我的眼眶一次次湿润。这些不仅是历史的符号,更是您那一代人用生命书写的信仰篇章。您们教会我们的,不只是如何面对侵略,更是如何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如何在黑暗中坚守光明。您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什么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爷爷,我想告诉您,您守护的这片土地,已经焕然一新。高铁飞驰,神舟问天,5G联通世界,绿水青山成为常态。我们不再积贫积弱,不再任人宰割。但请您放心,我们没有忘记来时的路。校园里,我们学习抗战历史,传唱《松花江上》;烈士陵园中,我们肃立默哀,献上鲜花;网络上,我们讲述英雄故事,抵制历史虚无。我们深知,和平不是理所当然,强大需要代代守护。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所有青年向您深深鞠躬。您们是民族的功臣,是时代的丰碑。愿您健康长寿,安享晚年。我们会接过您手中的火炬,以奋斗书写青春,以担当不负时代,让中华民族的明天更加辉煌!

此致
敬礼!

一名敬仰您的青年学生
2025年9月3日

——2025年9月3日写给抗日老兵的慰问信

尊敬的抗日老兵:

您好!

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怀着无比崇敬与感激之情,提笔给您写下这封信。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深知,今日之和平盛世,是您和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此刻,天安门广场上,纪念大会的庄严氛围弥漫,彩旗飘扬,歌声激昂,那是国家对那段历史的铭记,也是对您们英勇事迹的深深敬意。

时光回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火,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也点燃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火。东北沦陷,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但中华儿女从未屈服,在白山黑水间,在太行山上,在淞沪会战的硝烟里,在百团大战的炮火中,您和您的战友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尊严的钢铁长城。

我仿佛能看到,在那冰天雪地的林海雪原中,您和抗联战士们身着单薄的衣衫,吃着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却依然与装备精良的日寇周旋。每一次战斗,都是生死较量;每一次冲锋,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绝响。但您们没有退缩,因为您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保卫祖国,守护家园。

我也能想象到,在华北平原的广袤大地上,八路军战士们在敌人的“扫荡”中,巧妙地运用游击战术,神出鬼没,让日寇闻风丧胆。您们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高深的学识,但您们有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十四年的浴血奋战,十四年的艰苦卓绝,无数像您一样的英雄儿女,倒在了抗日的战场上。他们有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终于,在1945年9月3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那一刻,举国欢腾,那是对胜利的欢呼,更是对先烈们的告慰。

如今,80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从一穷二白走向了繁荣富强,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铁飞驰,航母巡洋,5G技术领先全球,航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享受着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您们的付出。和平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深知,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接力棒,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您看,现在的校园里,书声琅琅,同学们都在为梦想而努力拼搏。我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我们关注国家大事,关心世界发展,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尊敬的抗日老兵,您是民族的英雄,是国家的脊梁。您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代表广大青年学生,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问候。愿您身体健康,幸福长寿,安享晚年。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我们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此致
敬礼!

一位青年学生
2025年9月3日

父亲、母亲:

见字如面。

今日北平的秋空,是前所未有的湛蓝。我刚从长安街汹涌的人潮中挤出,浑身还裹挟着鞭炮的硝烟味和人群的热浪。掌心因紧握旗杆太久而发红,喉咙因高呼口号而嘶哑,可这颗心,却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滚烫着,震颤着,几乎要溢出胸膛。我必须立刻写下这封信,让笔墨代替我尚未平复的喘息,向你们诉说这历史性的一日。

游行的场面,是你们在后方难以想象的。那不是简单的欢庆,而是一条积压了十四年的悲愤与屈辱、终于得以宣泄的洪流。当“中华民族万岁!”“抗战胜利万岁!”的声浪排山倒海般响起时,我身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竟像孩童般放声痛哭。他颤抖着指向天空,喃喃道:“值了……值了……孩子们的血,没有白流……”那一刻,所有喧嚣仿佛瞬间静止,十四年的苦难缩影于那纵横的老泪之中。我想起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中的句子:“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这胜利,是由多少破碎的家庭、多少永逝的青春换来的啊!我们今日的每一张笑脸,都映照着无数再也无法归来的英魂。

这份沉痛,让我无法仅仅沉浸于胜利的狂喜。我忆起三年前离家的那个清晨,母亲您将连夜缝制的布鞋塞进我的行囊,父亲您沉默地拍了拍我的肩,那千斤重的嘱托,至今仍压在我的肩头。我们这些学子,当年“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悲鸣犹在耳边,是家国的危难将我们推向了历史的前台。我们在西南联大的茅草屋里,就着桐油灯苦读,心中念兹在兹的,便是以知识为力量,为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寻找新生之路。《左传》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此刻,胜利的曙光已然降临,但建设的道路或许比抗争更加漫长。我们这一代人,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换了另一副更艰巨的担子。

父亲曾教我读《论语》,其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句,往日只觉得是书本道理,今日却字字千钧,砸在心坎上。抗战的胜利,是为中华民族争得了生存的资格;而接下来的重任,是要让她赢得富强与尊严的未来。这需要的不仅是战场上的勇气,更是科学的精神、文化的复兴、制度的革新。这将是另一场无声的“战争”,关乎国力,更关乎民心,关乎我们能否对得起长眠地下的先烈。

窗外的欢呼声仍隐约可闻,那是属于今日的庆典。而我的心中,已开始思考明日之路。请二老放心,孩儿已非昔日懵懂少年,战火洗礼与家国巨变,已让我深知个人命运与民族前途血脉相连。我们将收拾起欢庆的泪水,接过前辈的旗帜,以更坚韧的意志,去建设一个你们能安享晚年、子孙能无忧成长的崭新国家。

纸短情长,言不尽意。秋风渐凉,万望二老保重身体。

儿 怀民 叩上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夜于北平

亲爱的李爷爷:

展信如晤。我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学生,此刻正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窗外梧桐树影婆娑,蝉鸣声声入耳。可我的笔尖却微微发颤,因为我知道,当我提笔写下这封信时,墨迹流淌过的不仅是横竖撇捺,更是穿越八十载光阴的长河,去触碰那段浸透着鲜血与烽火的历史。

您总说自己身上还留着松花江畔的寒霜。我想象着少年时的您,裹着单薄的棉袄站在零下几十度的阵地上,呼出的白雾瞬间凝成冰晶挂在睫毛上。敌人的炮弹在远处炸开,震得脚下的土地都在颤抖,可您和战友们依然像钉进泥土里的钢钉,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长城。那些被冻僵的手指扣动扳机时,是否还能感受到脉搏里奔涌的滚烫热血?那些倒在冲锋途中的年轻生命,他们的体温是否曾温暖过冰冷的战壕?每当您抚摸胸前褪色的勋章,那些镌刻着弹孔与硝烟的日子,是不是又会鲜活地在眼前重现?

记得您讲过最艰难的那次伏击战:三天三夜没合眼,肚子饿得咕咕叫,连皮带都煮了分着吃。可当号角响起的那一刻,所有人的眼睛都亮得像淬了火的刀锋。你们不是不知道冲上去可能是条不归路,但身后就是父老乡亲,就是世代耕耘的土地,退一步怎配称顶天立地的中国儿郎!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血性,这种宁折勿弯的民族气节,就像暗夜里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了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

如今的盛世,恰似您当年憧憬的模样。高铁穿行在曾经炮火纷飞的原野,稻浪翻滚的田畴上架起了高压电线,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进明亮的课堂。我们不用再啃树皮嚼草根,也不必再躲进防空洞挨轰炸。但每次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仰望那高耸入云的碑身,我都分明看见无数个像您这样的英雄,化作星辰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那些刻在石碑上的名字,有的已被岁月磨平棱角,但他们的精神始终如同初升的朝阳,照耀着后来者前行的路。

前几天学校组织参观抗战纪念馆,我在展柜前驻足良久。玻璃橱窗里陈列着您的军功章、磨破的布鞋、补丁摞补丁的军装。讲解员说这些文物属于“国家记忆”,可在我心里,它们更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当代青年或许不曾经历过战火洗礼,但我们懂得和平的珍贵;虽然不必再用肉体凡胎抵挡子弹,但我们依然要用智慧和汗水建设祖国。实验室里彻夜不灭的灯光,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乡村振兴一线忙碌的身影,都是新时代青年写给历史的答卷。

春去秋来,您的鬓角早已染满白雪。可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到国歌响彻云霄,您浑浊的眼睛里总会泛起年轻的光彩。这让我想起您常说的话:“人老了,心不能老;仗打完了,精神不能散。”请您放心,我们会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把爱国情怀化作报国行动,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等到下一个甲子轮回,当我们也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定会像您一样,给子孙后代讲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

纸短情长,伏惟珍重。愿清风捎去晚辈最深的敬意,愿明月见证跨越时空的承诺。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日,我定要去看您院中亲手栽下的海棠树,听您慢慢讲述那些惊心动魄却又熠熠生辉的往事。

此致
敬礼!

一名新时代青年
XXXX年XX月XX日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