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军说从这船靠近北边边界开始,就一直盯着它,期间还播了好几次警告,想让它回去,但这船没动静。
2025年9月26日凌晨5点左右,黄海海域的海上38线出了个事。
一艘朝鲜船越过了这条线,还越界了5公里,在韩国那边待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韩军说从这船靠近北边边界开始,就一直盯着它,期间还播了好几次警告,想让它回去,但这船没动静。
无奈之下,韩军只能开火升级警告,最后这船在清晨6点掉头往西走,离开了韩方海域。
说实话,讲完这事的来龙去脉,咱得说说执行开火的那艘“天安”号护卫舰,这名字背后还有段故事。
这次开火,它用机枪和舰炮一共打了7次,射出60发弹药。
本来想以为这就是艘普通护卫舰,后来发现不是,“天安”号这名字,是2010年那艘沉没的护卫舰传下来的。
当年那艘“天安”号在黄海执行任务时炸沉了,46个韩国船员没了,2025年韩军又用了这个名字,多少有点象征意义在里面。
从韩军这次的应对来看,其实挺克制的。
他们没一上来就动硬的,先是盯着船,再广播警告,最后才开火,明显是不想把事闹大。
毕竟半岛局势本来就紧张,一点小事都可能刺激到各方神经。
就像这次,要是韩军直接用更强的手段,保不齐局势就升级了。
事件过后,韩方的说法也挺有意思。
他们说这是艘140米长的大型朝鲜商船,还说“故意越界”的可能性低,但没解释为啥这么判断。
搞不清他们是真有证据,还是就是想淡化这事。
而且韩方还提了一嘴,没发现朝军有异常活动,自己会保持戒备,坚决守着海上边界。
如此看来,韩方从处理现场到事后通报,都在有意“降调”,不想把小事闹大。
这让我想起2022年10月的类似事,当时也是朝鲜船越界,韩军用机枪打了20发子弹驱离,结果朝鲜一个多小时后就用火箭炮在附近射击威慑。
但这次不一样,韩军开火次数多了,态度却更谨慎。
很显然,这和现在李在明政府的对朝政策有关。
李在明最近说,韩国尊重朝方体制,不搞“吸收统一”,也不做敌对活动,还想切断朝韩之间没必要的军事紧张循环。
2025年初他政府还暂停了部分朝韩边境军演,这次事件的处理,就是他这政策的体现。
不过有意思的是,截至发稿前,朝鲜那边一点回应都没有。
要知道2022年那次,朝鲜反应快得很,这次却没声儿。
老实讲,我觉得朝鲜可能也是不想把事闹大,毕竟他们现在更关注和美国的互动。
朝鲜领导人最近还喊话美国,说要是美国能接受朝鲜是拥核国家,两国说不定能好好合作,还提了和特朗普的“美好回忆”。
这么看,朝鲜是把精力放在对美这边了,不想因为和韩国的这点小摩擦分心。
但这事也不是就这么过去了,还有不少疑问没解开。
韩方没登船检查,这船到底是谁在操作?是真商船,还是有别的身份?
而且朝韩在海上边界划分上本来就有争议,比如2002年的延坪岛海战,就是因为边界问题闹出来的。
这次朝鲜船越界,是真失误,还是按他们自己的划线不算越界,甚至是故意试探韩方底线?这些都没答案,现在只能听韩方一面之词。
更何况,半岛局势还有其他变量。
比如美韩最近搞的“自由护盾”联合军演,规模不小,海陆空都参与了,这军演的频率和规模,对半岛局势影响可不小。
国际社会也在关注,中国提的“双轨并行”思路,既要半岛无核化,也要建和平机制;俄罗斯也呼吁朝韩对话解决分歧。
大家都不想看到半岛局势乱起来,总的来说,这次朝鲜商船越界事件,最后以韩军开火警告、双方克制收场。
韩方有意淡化“故意越界”,朝方也没像上次那样强硬回应,这背后都是双方的谨慎和试探。
虽然这事暂时过了,但半岛局势依旧暗流涌动,一点风吹草动都得重视。
希望朝韩能继续保持克制,有问题坐下来聊,别因为误判把局势搞僵;美中俄这些相关方也多发挥点建设性作用,帮着推动半岛往和平稳定的方向走。
毕竟不管是朝韩民众,还是周边国家,都不想看到冲突发生。
来源:有风来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