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句容的桑果火出圈了,味道怎么样?长相怎么样?吸引了什么人来?大家一边吃一边采,心里也有疑问,这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桑果吗?为此,小编今天走访了茅山镇丁家边桑果基地,带您去探访一位“桑果姑娘”。
丁家边村的桑果姑娘
Mulberry
夏天伊始 桑葚登场
句容的桑果火出圈了,味道怎么样?长相怎么样?吸引了什么人来?大家一边吃一边采,心里也有疑问,这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桑果吗?为此,小编今天走访了茅山镇丁家边桑果基地,带您去探访一位“桑果姑娘”。
#丁家边村桑葚结缘#
在这个季节,前去茅山镇丁家边村来一趟旅行,道路两旁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桑葚果园。1998年,第一棵桑葚种苗来到此地,自此茅山镇丁家边村与桑葚结缘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桑葚这种古老的果实在勤劳智慧的丁家边桑农们的手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现如今,两千余亩的桑葚田俨然成为了丁家边村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
Mulberry
采访当天,正值桑葚上市的旺季。一大早,90后姑娘任潘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修枝、采摘、分拣、包装、发货……任潘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形成的肌肉记忆,让刚刚这一套操作如行云流水般熟练,麻利。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清秀的姑娘在几年前可是连锄头都挥不动。
#桑葚改良#
十年前,任潘辞去了在大城市写字楼里的会计工作,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接过了父亲的桑葚果园。当时的丁家边村主要种植的桑葚品种还是古老的酒桑,口感不佳,经济效益差。看着家里的五亩桑葚园,任潘在心中坚定了自己的方向——要改良品种,要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新产品。自那以后,作为农业门外汉的任潘就像一颗倔强的种子,一头扎进了知识的土壤里,努力学习桑葚种植技术。
#桑葚试种#
她多次走出去,前往外地学习,并陆续从浙江引进了适宜当地种植的大十、白珍珠、桂花蜜、毛毛虫、长桑果等多个桑果品种。经过试种,发现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桑果色彩鲜艳,口感也极佳,桑葚收益翻番。
#桑葚首创#
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对于望天收的桑果而言。几年前的一次病害让那一整年的努力颗粒无收。突如其来的困难并没有将任潘击垮,相反却激发起了她的韧劲与决心。她痛定思痛,意识到桑葚露天种植容易受到不稳定天气因素影响,在接下来的这一年,任潘家的桑葚便陆续住进了“大洋房”,这在当时的丁家边村可是首创。
#桑葚收益#
住进了大棚里的桑葚,不仅避免了很多的天灾,还能精准做到控温、给水、施肥。不仅延长了桑葚的上市周期,同时还能让果品的颜值、口感、产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去年,任潘还引进了全新的桑葚品种——“香金葚”,这种带着浓郁水蜜桃香气的绿色果子能达到亩均8000元的收益。
#打通销路桑葚衍生#
在做好鲜果品质的同时,任潘并没有停止精进的步伐。近两年,任潘通过交流和学习认识到了桑葚的更多衍生价值。现如今她正在努力地开发桑叶茶、桑果干等桑葚的衍生产品。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任潘在做好产品的同时也在努力拓展销路,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打通了销路的最后一公里。
Mulberry
回顾任潘的创业之路,从大城市的写字楼里辞职回到家乡,从都市白领摇身一变成为了“桑果姑娘”。多年的务农经历让一个时髦的90后姑娘褪去了很多青涩与浮躁,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恬静与从容,这也许就是土地的魔力吧。面对眼前这位外表柔弱、内心坚毅的桑果姑娘,让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话:对于农业而言,就是播下一颗种子,然后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用耐心去等待,毕竟种子比我们更知道该何时破土而出。
记者|潘博轩
AI应用|张婷
编辑 |杨窈
校对 | 侍文
审核 | 张玮
来源:千图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