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奠定了日式RPG双壁之一的悠久IP《最终幻想》,培育了最少三、四个游戏世代的游戏玩家。在FF庞大的玩家群体中,有人声称六代之后无FF,也有说《最终幻想X》之后无幻想,而在笔者认为,FF No.1的位置绝对得留给《最终幻想12》。
作为奠定了日式RPG双壁之一的悠久IP《最终幻想》,培育了最少三、四个游戏世代的游戏玩家。在FF庞大的玩家群体中,有人声称六代之后无FF,也有说《最终幻想X》之后无幻想,而在笔者认为,FF No.1的位置绝对得留给《最终幻想12》。
但今天要聊的内容都并非以上三作,而是推出了高清化重制,系列里最令笔者我印象深刻真正最后的幻想故事《最终幻想9》。
《最终幻想9》序号上“9”这个数就代表着最后,同时代表这部作品同样也是索尼PS上的最后一部《最终幻想》正传游戏。
当年FF9企划很早,在FF7发售后就已经开始了立项。最初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超越FF7,不过与FF7同期制作的FF8上市之后同样获得了全球市场的认可,FF9的目标又改为超越这两名前辈。
《最终幻想9》玩家最直观的是图形图像技术的全面进步,角色人物的建模在PS平台上本作可以说算是顶级的了。
还有就是在FF7时代起就大放异彩的剧情3D动画播放,本作也拥有大量细致度极高的过场动画,记得当年笔者有个玩伴就是为了想看全动画而通关游戏的。
在32位机世代最精致的图像技术之下,与FF8那种完全偏离日系感觉的异类RPG不同,FF9所构筑的却是一个回归了80年代末期《最终幻想》诞生时那种原初感觉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原型始于1982年的好莱坞奇幻电影《黑暗水晶(The Dark Crystal)》,讲述了奇幻星球的类人种族葛弗林族少年对抗黑暗邪恶,最后拯救世界的故事。
其中运用了以假乱真的道具木偶,塑造了大量奇异的幻想种族生物,在当年启蒙及影响了整整一代的艺术工作者。
而片中诸如:三个太阳在天空交汇、各种奇妙种族混居、魔法的起源黑水晶、流传千年的黑暗灭世传说,这些提炼自古今各种科学著作及艺术形式的概念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令人着迷的庞大幻想世界观。
笔者本人在观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不禁要说,这哪里是FF9的原型,这简直就是《最终幻想》系列的原点嘛!
基于《黑暗水晶》中的人物设定,在FF9的世界里就是重现了这些奇异又具有亲和力的主角团们,区别于在此之前系列游戏团队里几乎清一色的人类角色,FF9我们可操作的主角近半数是类人种族:比如黑漆漆只有发出幽深黄光眼洞的黑魔导士比比。
追求至高之味的古族(Qu族)厨师奎娜·坤,鼠族的高傲龙骑士芙莱娅·克莱森特,这些角色们在流程中的确为玩家提供了不一样的游玩感觉,同时幻想世界的感觉也由此而生。
制作人坂口博信在发售前说,FF9的主题是“活着(いきる)”,实际上这部游戏却是个包装在童话故事之下的关于拼命活着的残酷主题。但在叙事之上,本作区别于之前的严肃性与宿命悲剧感,而是略显俏皮轻松及积极向上的氛围充斥全篇。
开篇盗贼团们坠落在魔之森时,乐队的大伙就说“大家奏响乐器,让外面的怪物们见识一下我们的勇气”。这一幕令我回忆起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时,乐队成员们依旧在甲板上继续演奏那种蔑视死亡的勇气。
玩过FF9的玩家大多数对黑魔导士比比印象深刻,这个被制造出来的魔法生命原本都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但它们中的不少同伴纷纷在内心逐渐觉醒了“人”的心,懂得了对世事万物的怜悯。
它们在森林中设立了结界在其中定居,甚至会养育陆行鸟感受真正生命诞生的喜悦,以及对于同伴的逝去感受到悲伤。这种由无机质中孕育出生物拥有的情感,感动了当时玩到游戏的许多玩家。
根据制作人访谈所说,当时就有不少寄到公司的信件堆放在会议室的一角,员工们会在闲暇时就会拿出阅读。其中一封是来自某中学生,他说在不久前一直对生活失去希望想就此结束生命,但在玩到《最终幻想9》之后,与主角们共度旅程之间体会到了生命挣扎求全的勇气,“いきる”这个词激励着他积极面对人生。
正如游戏的主题曲《生命的旋律(Melodies of Life)》,这首温暖而悠长的曲子拥有治愈灵魂的能力,许多玩家将此曲奉为系列的配乐巅峰。
最后是答应大家的总结:在序号以及商业上9肯定不是最后一作,如单论游戏感RPG感,《最终幻想9》也不是独一无二的,同样在销量及口碑上都不及前两作,说这个游戏是“最后的FF”笔者个人也不太能认同。
但有一点值得肯定,就是这部游戏在更深的灵魂层次里肯定是独一无二的精品,此前、此后在市场大流的主导之下,也再没有游戏如此直入灵魂的感觉,因此《最终幻想9》在笔者的认知里应当说是个最终的梦想乡。
本期作为抛砖引玉就到此为止了,其实也想多写点游戏中的实际内容,由于篇幅所限下次再详聊吧。也请看到这里的朋友们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游戏回忆与感想!
作者:霸王蟹(70后游戏编辑)
编辑:小雷
来源:老男孩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