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教育费”喂AI!未来经济变RL机器,白领岗位保得住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3:41 1

摘要:Anthropic、OpenAI这些AI大厂最近动作特别大,每年要拿10亿美元出来,专门教AI像人类一样上班。这事在白领圈子里已经吵开了,不少人都在琢磨:自己的工作会不会被这个“新同事”给顶了?

Anthropic、OpenAI这些AI大厂最近动作特别大,每年要拿10亿美元出来,专门教AI像人类一样上班。这事在白领圈子里已经吵开了,不少人都在琢磨:自己的工作会不会被这个“新同事”给顶了?

说实话,这钱花得是真不少,Anthropic打算未来一年,把10亿砸进“强化学习环境”,简单说就是给AI搭的“虚拟办公室”;OpenAI更夸张,今年光在数据和请专家上就投了10亿,还说等到2030年这数能涨到80亿。本来想这AI“学费”怎么这么贵?后来发现请专家的成本是真高,Labelbox那边说,现在20%的专家时薪超90美元,还有10%能拿到120美元以上,再过一年半,怕是要涨到150到250美元一小时,这价格比不少白领月薪都高了。

AI要学上班,首先得有练手的地方,这就是大厂们搭的“强化学习环境”(RL环境)。像Turing这家公司,已经搭了1000多个这种环境,里面有Airbnb、Zendesk的复制版,连咱们常用的Excel都有。他们还会给AI配100到500个示例任务,比如用Salesforce找客户线索,得按上次联系日期筛数据,发邮件还得带Calendly的链接,最后还得把客户状态改成“重新接洽”,一步都不能错。

之前有家科技公司跟Turing合作,用Excel的RL环境教AI处理财务数据,结果“数据录入+误差核对”的效率提了不少。很显然,这“虚拟办公室”不是花架子,是真能让AI练会实打实的技能。现在Scale、Surge这些公司也跟着做RL环境,看来这生意确实有市场。

光有环境还不够,AI还得学“真本事”,这就需要“偷师”行业专家了。以前AI训练招硕博就行,现在不行了,Turing直接雇了NASA的数据科学家、能源部的化学家,还有放射科的住院医师。就拿教AI做折现现金流(DCF)分析来说,先是让专家算出一个准确的股价答案,再让AI反复试,把跟专家答案一致的案例挑出来当教材。老实讲,这招挺聪明,有些专业活儿靠死记硬背不行,得有专家的“隐性经验”,比如放射科医生看片子的技巧,AI光看数据根本学不会。

AI学本事的速度不慢,大家最担心的还是:这东西真能抢了白领的工作吗?Anthropic的CEODarioAmodei说,未来1到5年,一半的入门级白领岗可能就没了,美国失业率甚至能涨到10%到20%。网友们更慌,有人说3年内白领岗会大规模消失,还有人担心不光底层岗,连管理岗都得受冲击。

一开始我听着也觉得慌,尤其是做行政、基础客服、初级销售的朋友,怕是最有体会,日常的日程安排、客户咨询回复、筛选销售线索,这些活儿大多是重复的,AI真学会了确实能替。但后来发现,AI离完全接管工作还差得远。Turing的项目负责人AnshulBhagi就说,教AI处理客户关系,得让它同时会用Salesforce、LinkedIn、Calendly、Gmail,细节杂得很。而且现在Anthropic在后训练阶段,给RL环境的投入还不到预算的10%,这事还在早期呢。

更重要的是,有些岗位AI根本接不了,比如管理岗,得协调团队、处理突发问题,还得跟人共情,这些能力AI现在连边都摸不着。现在不少企业也没把AI当“替代者”,而是当“协作伙伴”。像Salesforce和OpenAI合作的“AI客户助手”,也就帮着发个初版邮件,真要跟客户谈判、做决策,还得靠人来。如此看来,现在的AI更像个“打杂的助手”,不是“抢位的对手”。

虽然AI现在还没到能“独当一面”的地步,但行业里的新动向已经不少了,去年年底微软推出了个“企业级RL环境平台”,把Office、Dynamics365这些常用软件都整合进去,企业能自己定义AI的训练任务,现在已经有500多家企业用了。Labelbox也搞了个“专家共享池”,把不同行业的专家资源凑到一块,帮AI公司省了不少雇人的钱。

面对这趋势,咱们也不能光等着,欧盟去年出了个《AI职场监管法案》,要求企业要是用AI替代岗位,得提前6个月告诉员工,还得给转岗培训;美国加州也有补贴,帮白领学“跟AI协作”“解读数据”的技能。说实话,与其慌AI抢工作,不如自己早做准备,比如学学怎么用AI改报告,省点时间做更重要的事;再练练创意、沟通这些AI学不会的本事。毕竟未来职场,能跟AI“搭伙干活”的人,肯定比只会自己埋头干的人更吃香。

总的来说,OpenAI、Anthropic砸10亿教AI上班,不是吓唬人的噱头,入门级白领岗确实面临风险,但要说AI能马上取代所有白领,那也不现实。现在的核心是适应“人机协作”的新模式,把AI变成助力,而不是敌人。毕竟职场这事儿,从来都是谁能跟上变化,谁就能站得稳。

来源:冷秋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