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党员要被行刑,看守突然耳语:我可以救你们,但只能救一个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13:01 1

摘要:1935年,被反动派关押在监狱中的两名地下党员即将行刑,而就在上刑场的前一夜,一直负责看守他们的监狱看守突然悄悄告诉二人,“我可以就你们出去,但只能救一个,你们赶紧商量一下救谁”。

1935年,被反动派关押在监狱中的两名地下党员即将行刑,而就在上刑场的前一夜,一直负责看守他们的监狱看守突然悄悄告诉二人,“我可以就你们出去,但只能救一个,你们赶紧商量一下救谁”。

此话一出,两位地下党员第一反应并不是喜悦,反而警惕心大作,莫非,这是敌人在故意试探?

不容他们继续想,看守一再催促,两人干脆心一横也豁出去了,但随后发生的事情,着实出乎两人的预料。

一、

先说这两名地下党员都是谁。

这两位,一个叫林青,一个叫刘雪苇,林青是贵州毕节人,当时担任贵州省工委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

林青出身很苦,由于父母过世的早,十二三岁时就被迫出来讨生活,最开始在一个商号里当学徒,而我们都知道,那个年代学徒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苦活累活就不用说了,关键是吃不饱还经常挨打,也正因如此,实在受不了的林青在1926年,也就是他十五岁那年,干脆直接跑了,独自一人一遍乞讨一遍流浪,最终去了重庆。

到重庆后,林青也算是运气好,被一个话剧团收留,由于他年纪小,只能干些打杂的活儿,但这里的人对他相当不错,不仅不打不骂,还教他读书写字,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林青这才知道,这些对他如家人一般的人,是革命者。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林青接触到了革命思想, 并很快由此坚定了自己追求自由民主的理想,之后到1929年时,林青已经是一名共青团团员,最终在1934年,组织上正式批准他入党。

成为我党党员之后,林青与当时毕节的另外两名党员繆正元、秦天真组成了毕节党支部,由林青担任书记,虽说这个党支部只有三个人,但在当地开展的抗日救亡工作却相当出色,不仅发展了好几名党员,还在之后成立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为革命思想在贵州的传播,以及我党在当地的影响力提升做出了极大贡献。

与此同时,林青等人身上还担负着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寻找上级组织,实现与党组织的联系。

而到1935年,也就是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遵义之际,得到消息的林青极为高兴,冒着危险一路辗转后,终于来到遵义,见到了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的李维汉。

在向李维汉介绍了贵州地下党的工作后,李维汉代表党组织对林青提出来高度赞扬,并正式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由林青担任工委书记并兼遵义县委书记。

正是在这期间,林青结识了战友刘雪苇。

刘雪苇与林青的经历十分相似,也是一名优秀的地下工作者,加上志同道合,因此很快就熟悉起来,而按照组织安排,刘雪苇开始担任贵州工委常委委员。

而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下,贵州地下党组织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不少敌人的军用地图以及密电码本,并成功传递给中央红军的情报组织,这些都对中央红军的长征贡献极大。

但我们都知道,地下工作是充满危险的,并且当时反动派对中央红军正在不断围追堵截,因此,林青和刘雪苇每一次行动都有极大风险,而在1935年的7月,林青和刘雪苇就出事了。

当时有一名地下工作者被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没有坚持到底,而是选择了变节,这么一来,我党在贵州的地下组织就遭到了极大破坏,而林青和刘雪苇也因此不幸被捕。

由于叛徒的出卖,林青和刘雪苇的身份很快暴露,而在得知了两人的身份后极为兴奋,认为这次是“逮到大鱼”来,决定不计手段,一定要劝降林青和刘雪苇,好向上级邀功。

而为了策反林青和刘雪苇,负责审讯工作的敌警备司令郭思演,决定来一场“先礼后兵”的戏码。

二、

这天夜里,郭思演摆下一桌宴席,又恭恭敬敬的把林青与刘雪苇请到了司令部,准备对二人进行劝降。

为了达到目的,郭思演许下重诺,称只要林青愿意投降,不仅性命无忧,同时高官厚禄都不是问题。

但这些怎么可能让一个意志坚定的共产党员改变立场呢?面对敌人的利诱,林青根本没有犹豫,当即拒绝了这一要求。

而眼见利诱不成,郭思演也是恼羞成怒,一改之前的客气,下令对林青与刘雪苇严刑拷打,试图用酷刑让二人屈服。

但他小看了共产党员的意志,尽管被打的奄奄一息,甚至林青的双腿都被折磨的严重骨折了,但二人仍不为所动,已经做好了视死如归的准备。

看到达不到目的,郭思演也是无计可施,在请示了上级之后,决定不再费工夫劝降,直接杀了算了。

当郭思演派人把这一决定传达给林青和刘雪苇后,二人相视一笑,不仅没有害怕,反而约定如有来生,继续做志同道合的战友。

但就在二人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时,发生了一个意外的情况。

当时负责看守林青二人的,是一个叫董良青的人,此人在林青即将临刑的前一天晚上突然找到林青,说自己可以救他们出去。

对于看守的说法,林青二人肯定不会直接相信,当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这人大概率是敌人拍过来进行试探的,所以十分警觉,而眼看二人露出怀疑的神情,董良青急忙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按他所说,他也是一名党员,在不幸被捕后,幸运的没有暴露身份,之后又机缘巧合当起了看守,至于为何之前没有接近林青,一来是机会不成熟,二来也是在观察林青和刘雪苇会不会被敌人劝降,毕竟他如果营救的话,机会只有一次,万一出意外那就麻烦了。

如今,他也是亲眼目睹了林青和刘雪苇的坚定意志,所以就决定冒险尝试救人。

虽说董良青说的真诚,但林青依然没有完全放松警惕,不过他也想到,不管这个董良青是什么身份,反正即将要临刑了,也可以尝试一下,到时候见机行事就是了。

在决定接受董良青的帮助后,林青和刘雪苇却遇到了一个“选择题”,当时董良青告诉二人,因为自己只是一个小看守,所以按照他的权限,每次只能带一个人去厕所,而他的计划就是趁着这个机会救人,可问题就在于,这么做一次只能救一个人出去,而再想回来肯定是不太容易了。

所以,摆在林青和刘雪苇面前的问题就是,先救谁?

平心而论,这个问题相当难以抉择,毕竟稍微想一想就知道,留下的那个人能出去的概率极低,换句话说,就是基本注定会牺牲。

但这个难题对于林青来说,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难选的,他第一时间告诉董良青,先救刘雪苇。

林青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刘雪苇也是工委的重要干部,有他在,工委的工作就会继续进行,第二,自己双腿已经骨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累赘”,如果救自己,很有可能会失败,还会导致董良青陷入危险之中。

所以,林青毫不犹豫的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但对此,刘雪苇却不同意,他认为林青是工委的书记,身上肩负着比自己更重大的责任,所以坚持董良青先把林青救出去。

而就在二人因为先救谁争执不下之际,林青突然一个动作,让这个“选择题”迅速有了答案。

三、

只见林青突然开始高声叫喊,称自己“有情况汇报”,同时大力拍打铁门,这么一来,就吸引了其他几个看守的注意力,纷纷围了上来,而在听林青说“有情况汇报”后,这几个看守大喜,马上架起他朝审讯室走去。

临出监狱时,林青回头向刘雪苇递过去一个坚定的眼神,这意思就是告诉刘雪苇,一定要活下去,把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而这突然的一幕,也让刘雪苇没有办法继续再犹豫了,随后,他在董良青的带领下,利用上厕所的机会,成功逃出了监狱。

期间,董良青和刘雪苇也尝试想办法把林青也救出去,但弄明白自己是被骗了的敌人哪里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很快就对林青执行了死刑。

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林青没有丝毫后悔,只有大义凛然和对战友成功逃出去的欣慰,一路上,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得到气势令敌人都觉得心惊胆战。

而为了让林青闭嘴,敌人残忍的将刀片勒进他的口中,但这仍阻止不了林青,哪怕是在行刑的前一刻,他仍在高唱《国际歌》。

1935年9月11日,林青壮烈牺牲,年仅24岁。

来源:史晓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