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锦绣海棠树,不仅把周边的沙子锁住了,结的果子还让我们腰包鼓起来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希伯花镇的村民看着漫山挂满红果子的锦绣海棠树,满脸笑意。
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人民网“行进中国”内蒙古调研采访团
“这锦绣海棠树,不仅把周边的沙子锁住了,结的果子还让我们腰包鼓起来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希伯花镇的村民看着漫山挂满红果子的锦绣海棠树,满脸笑意。
走进科左中旗希伯花镇希伯花嘎查万亩锦绣海棠基地,一枚枚红彤彤的锦绣海棠果密密匝匝挂满枝头,远远就能闻到诱人的果香。果树下,果农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清风拂过,果香扑鼻,微风拂过的果实相互碰撞,似在传递丰收的喜悦。
希伯花镇种植的海棠果。受访者供图
锦绣海棠又名塞外红苹果,鸡心果,是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自主培育的寒地苹果新品种。“我们这儿的果子口感好,含糖量在17%到22%之间,没有空气污染、没有土壤污染,才能产出这么优质的果。”村民任范利告诉记者。
任范利是希伯花镇万亩锦绣海棠基地的一位种植大户。这些年来通过海棠种植尝到了甜头,现在他的60亩地全部种海棠,平均一棵海棠树可结70-80斤果子,一亩地平均收益可达5000-6000元。随着收入的增加,他们家的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还购买了私家车,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锦绣海棠又名塞外红苹果、鸡心果。人民网记者富丽娟摄
地处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的科尔沁左翼中旗,近年来大力发展以锦绣海棠为主的果树经济林,将其作为重点特色产业发展,探索了“支部引领+林果经济+防沙治理”模式。
“希伯花镇沙地面积大,过去每到春秋季节风沙大时,对面都看不见人。”希伯花镇党委委员、政府副镇长徐清扬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我们大力推广锦绣海棠种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扩大林地面积,如今风沙小多了,可谓一举两得。”
当地通过荒地造林、无立木林地恢复、退耕还林、残次林改造、宜林地造林,先后整合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乡村振兴和中组部扶持项目,进一步发展壮大了“锦绣海棠”林果产业,不仅解决了当地沙化严重,生态脆弱的环境问题,而且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群众持续增收多赢成效。
作为“锦绣海棠第一镇”,科左中旗希伯花镇着力打造“中国锦绣海棠之乡”,带动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希伯花镇农户展示海棠果。受访者供图
如今,全镇锦绣海棠总面积达4.5万亩,其中进入挂果和盛果期的面积超过2万亩,年产2000万斤以上,效益达到5000万元以上。为了帮助果农节约成本、提升品质,基地推广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亩均节水100立方米以上,同时引入卫星导航精量播种、无人机植保等先进农业技术,降低人工成本30%。
希伯花镇农户正在采摘海棠果。受访者供图
此外,基地还完成了基础设施配套及品牌绿色认证,2021年获自治区“一村一品”示范村,2023年成为全国示范村,相关案例获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近年以来,希伯花镇成功与马来西亚客商对接,将果品出口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好评。希伯花镇还将计划引进果脯、果馅、果汁、罐头加工企业,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动”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有效建立紧密的户企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拉伸锦绣海棠产业链条,让锦绣海棠“结出”锦绣生活。(富丽娟、刘艺琳、寇雅楠)
来源:正禄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