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摘要:原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原福建省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2012年8月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被评为福建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
梁栋富
原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原福建省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2012年8月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被评为福建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
全国及福建省梁栋富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目前工作室成员共10名,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博士1人,硕士7人,拥有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林源主任医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陈旭军主任医师、林万庆主任医师。
今年91岁的梁栋富是针灸学矢志不渝的传承者。拂去艾柱旧模具的灰尘,翻阅着援非的老照片和泛黄的剪报,梁栋富老中医讲述起六十多年来传承针灸文化的故事。
一根针,一甲子
1933年,我出生在福清渔溪镇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我的长辈中,没有人有过从医经历。为了习得一技之长,帮助家里减轻负担,我走上了学医之路,到福州医士学校就读。
1956年4月中旬,从福州医士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福建省人民医院门诊部针灸科。
那时期,全省正处于中医人才青黄不接的境况。1960年,省里和卫生厅便要求福建中医学院(现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开办两个医疗本科班,为期五年,培养一两百个学生。我也有幸被选派其中,当时为了让我们这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志没有经济负担,让我们带薪学习,支持力度很大。到1964年,我还没毕业,又被选送至北京中医学院针灸进修班学习,师承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杨甲三教授等前辈,认真学习他们的临床经验,奠定了扎实的针灸学基础。
行医六十余载,我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雷诺氏病、中风后遗症、男性不孕症、少精症等。
记得有一位中学老师来找我时,已患硬皮病两年多,背部皮肤麻木紧绷,不能久坐、阅读批改作业,每次工作半小时就要起来走动,难忍不堪。
他的背部肩胛周围上下左右共有四处片状皮损,呈褐色,周围有紫红的晕环,表面干燥呈蜡样,平滑无汗,触及皮丘样硬变。我运用艾灸、针刺、电针、梅花针叩刺、拔火罐,兼服中药,经60余次治疗,帮助他恢复了健康。
我习惯用照片将经验记载并传承下来,在这么多彩色照片中,有不少孩子的照片。照片中的孩子与我有着“不一般”的缘分。
有一对江西夫妇在福州开烧烤店,结婚多年没有孩子,我给他们针灸治疗后,他们生了两个孩子,前些年特意来医院看我。
2005年,我收到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警察的孩子。我记得,那个警察是个少精症的患者,我用针灸配合中药为他治疗。后来那个警察生了女儿,现在女儿大学毕业了。
我习惯在照片的背面记录孩子的姓名及年龄、家长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以及治疗方法等,当作典型病例留存下来,希望记录好这些经验能帮到更多人。我的学生林万庆有时间就帮我将这些照片扫描成电子文件,能更好地将老一辈的经验传承下去。
一代人,一世情
到2019年,我才从临床一线退下来,那时已八十多岁。在那之前,我坚持坐诊,并承担中医学院实习生的临床指导任务,有欧美、东南亚等国家的医生到福建省人民医院学习中医针灸,我也乐于指导。
我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书籍,撰写了《针灸学术经验集》,这本书获得了2023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我希望,能多帮年轻医生就多帮点,把学术经验传授给更多中医后辈人才。
我在教学方面比较严格,对学生严厉一些。我认为,这样有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有利于针灸事业的发展,最终对病患是有好处的。
我带教时,常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们问清病、写好病历、独立思考怎么治疗、不断学习经验。我常常向学生强调两组“十六字诀”:“手不离针,针不离手,持之以恒,熟能生巧。”“目无外视,心无内慕,手如握虎,如待贵宾。”
不仅要注重针灸事业在国人当中传承,我们还要将针灸这一中国传统医学“带到”国外。
1975年,我作为我省第一批支援非洲塞内加尔医疗队成员,在塞内加尔工作了两年多。当时,我所在地区的老百姓对针灸还很陌生,都好奇一根小小的针扎在身上怎么就能治好病。两年里,我用针为许多痹症、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腰背痛、失眠、月经不调、小儿疳积、小儿麻痹症等患者治好病,大家都相信了。
那段经历,至今记忆犹新。记得有一个非洲农民,我施针帮他治好了急性腰痛,他非常感激,隔天牵了头猪作为谢礼。
在非洲的两年多,我的非洲学生加纳夫护士向我学习针灸技术,我用手比划着,加上画图,手把手教。最终,她掌握了一百多个穴位,并且能为当地百姓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痛等疾病。
针灸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中医前辈创造了传统针灸,还需要不断有人融入当下成果,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为发展针灸事业,1980年,我曾与原福建中医学院针灸室主任陈俊鸿副教授(已故)一起写内参文章《国际针灸热,福建要争上》,建议在福建中医学院创办针灸系,设针灸专业,建立针灸医院,创办针灸医学杂志等。我们的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对我省针灸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现在,看到针灸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我梦想成真,感到非常高兴。我希望一代代人接力奋斗,振兴中医药,振兴针灸学,续写中医情缘。
口述:梁栋富
整理:福建卫生报记者邓剑云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