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广州的“同心”答卷,一场政企民三方联动的全域生态实践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2:32 1

摘要:晨光穿透薄雾,洒落在黄石东路焕新的“同心公园”上,全运主题雕塑与改造的街角公园相映成趣。广州正以生态绿意为笔,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画卷上勾勒全运盛会的底色。

晨光穿透薄雾,洒落在黄石东路焕新的“同心公园”上,全运主题雕塑与改造的街角公园相映成趣。广州正以生态绿意为笔,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画卷上勾勒全运盛会的底色。

9月22日,广州市白云区黄石东路上,经过改造焕新后的“同心公园”。钟志辉摄

在广州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的统筹下,一场政企民三方联动的生态实践就此展开,既为全运会铺就绿色底色,更是超大城市生态治理“广州样本”的又一次生动探索。

从前期设计到落地实施,从单一绿化到文化赋能,从本土实践到湾区联动,广州正以生态为笔,书写一份人城共生的和美答卷。

凝“新”聚力

民企力量扎下“生态根基”

“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这是广州民营企业家的共识。

2025年初,广州统一战线将添绿增彩行动纳入服务全运会的“六大行动”,启动“绿美广州·同心共建”专项行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与市林业园林局联合成立专项小组,打破传统政府主导模式,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民受益”的创新机制,首创“生态需求征集—专业论证—共建共享”流程。

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的统筹下,1576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以共同缔造的理念与市民携手,通过“资金+技术+管护”全链条参与模式,推动全市统一战线共建成140多片“同心林”,覆盖面积8万多平方米、2.1万多棵树以及110多个“同心口袋公园”和“同心绿美街角”。

“企业不仅建绿,更要护绿,这种模式让生态成果可持续。”广州市工商联主席、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代表民营企业家向绿美广州生态基金捐赠320万元,定向用于“同心口袋公园”和“同心绿美街角”建设项目,为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注入民企力量。

据统计,行动已带动企业认养树木超4800棵,形成“建管一体”的闭环生态,避免了“重建轻管”的行业痛点。

在梁耀铭看来,民企在绿美生态建设中可承担多元且关键的角色。首先,民企可以是资金与资源的供给者,除了直接捐资外,不少企业还捐赠大量物资,为生态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可以是建设与运营的深度参与者,从“同心林”的规划种植到“同心口袋公园”的落地建设,民企都积极投身其中,贡献专业力量。

“民企还可以是社会动员的引领者,凭借自身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绿美生态建设中来,形成‘以点带面’的强大合力,让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广州市工商联负责人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广州统一战线还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民营企业、民族宗教、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侨等各领域统战成员积极参与绿美生态建设,打造“同心林”“同心口袋公园”“同心绿美街角”“同心绿美阳台”“绿美宗教活动场所”等多个各具特色的工作品牌,以实际行动扮靓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质,为绿色全运赋能,为“绿美广东”和“绿美广州”添彩。

匠心实践

设计巧思激活“转角见美”

番禺区石碁镇海傍村,一座占地7684平方米的同心文化公园成为新地标。这座由民营企业家、番禺区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南村总商会会长王锦荣捐资200余万元建设的公园,已成为村民们日常散步、健身、社交的好去处。

王锦荣介绍,海傍村周边聚集了多个全运场馆,在这里建公园,既能为全运添绿,更能让这份“全运红利”扎根社区、惠及百姓,“这正是‘同心’二字的深意,政府、企业、市民同心协力,共赴全运之约,共筑美好生活。”

据介绍,同心公园在设计上,充分融入了“全运”理念,空间科学划分儿童活动、健身、休闲区及“三小园”,满足全年龄段需求,呼应全民健身精神。

王锦荣认为,对营商环境来说,优质生态是区域发展的“加速器”,而城市公园又是优质生态的助推器,优质生态与公共服务,本就是城市吸引人才、留住企业的“磁石”。

如果说海傍公园是民生需求的直接回应,羊城设计联盟则以专业视角为生态建设注入技术力量。在全民迎全运的热潮中,正通过创新协作模式加速城市微更新。

广州怡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彭涛介绍,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联盟成员单位已实地勘察全市50余个点位,最终落地10处公园小景改造方案。

以越秀区为例,设计团队在保留街头小景原有基底的前提下,通过标识系统创新融入全运主题。“我们在设计中,将岭南文化符号与运动精神结合,让市民在生活场景中感受盛会氛围。”彭涛表示,这种“微改造”模式从接单到完工仅用时2个月,凸显了政企协作的效率优势。

从城市到社区,从宏观到微观,作为羊城设计联盟的核心成员,亚城规划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景观所所长陈志斌及其团队深度参与了海珠区“同心园”街景改造工程。

其中,采用“文化唤醒+功能再造”理念,重点提升洲头咀隧道转角及广纸路街心公园两处节点:在隧道融入“洲咀烟波”历史意象,通过波浪雕塑与微地形改造打造行车视觉长廊。

“全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是推动生态网络建设的契机。”陈志斌指出,“当这些融入造纸机齿轮元素的公园椅与绿道相连时,我们实践的正是‘绿意满城’的可持续发展”。

联“心”集智

同绘生态“同心圆”

树聚成林,人聚成事。

在“绿美广州·同心共建”行动中,广州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发挥统战优势,联动港澳商会、海外侨团、设计师联盟等力量,构建“大统战+生态”协作网络,形成跨区域、跨领域的生态共建活力优势。

作为工商联执委的彭涛特别肯定统一战线工作的催化作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协调各区资源,让五六家设计企业形成合力。当企业看到参与能获得社会认可时,自然更愿意投身公益。”目前,联盟正结合部分区园林部门建设需求逐步推进全运等主题绿美街角设计,以设计之力为绿美广州注入新动能。

广州市工商联常委、海珠区民营企业商会会长、广州华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冯翰新作为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工商联平台先后参与捐款行动及“同心林”种植活动,深切感受到“同心”带来的参与便利,“以植树为例,企业单独协调要耗费大量时间成本,而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林业园林局等行政力量提前完成选址、树苗调配、工具准备等全流程,这种集约化运作模式,让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践行社会责任更加便利和可持续。”

港澳社团作为统战网络的重要节点,在生态共建中也展现出独特优势。

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广州社团总会主席张广军认为,港澳社团凭借天然的文化认同优势,通过广府同乡情感纽带,可高效动员在港企业等资源支持广州生态项目,真正实现“以侨为桥”的生态共建目标。

基于这种文化认同优势,澳门广州社团总会理事长李居仁进一步提出深化合作的建议。

他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多元融合框架下,可加强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力度,通过社交媒体矩阵、两地社团联动等渠道扩大影响力,并围绕主题设计公益项目,让港澳同胞特别是青年群体在实践中深化生态认知,在协作中增强穗港澳三地的文化认同与民心凝聚。

“人文+生态”的融合发展思路,为新时代统战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创新路径。

从赛事到城市,广州以生态为媒,凝聚起政企民三方合力。同心同力挥锹培土的“同心林”“同心口袋公园”,从全运场馆周边延展到社区街角,恰是广州践行“绿色低碳全运”的鲜活注脚。

11月,全运圣火将在广州点燃。广州将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契机,以“穗同心”搭建桥梁,播种绿色希望、共筑赛会梦想,展现千年商都向绿而生的城市蝶变。

来源丨南方+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