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他与同僚们相比,确实要略高一筹,不仅能打仗、会打仗,而且更善打恶仗、硬仗,尤其诡计多端、性格狡诈的一面,更是令人觉得他难缠,由此毛主席评价他“狡如狐,猛如虎。”
如果要问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谁最狡猾与强悍?恐怕非“胡琏”莫属。
因为他与同僚们相比,确实要略高一筹,不仅能打仗、会打仗,而且更善打恶仗、硬仗,尤其诡计多端、性格狡诈的一面,更是令人觉得他难缠,由此毛主席评价他“狡如狐,猛如虎。”
其实这也绝不是空穴来风,就拿战略战术来说吧,胡琏在内战中,曾多次运用“核心机动”战法对待解放军,而且颇有成效。
比如巨鹿战役中与刘伯承的晋冀鲁豫野战军鏖战,虽然胡琏损失了一个主力团,但也令刘伯承陷入了“牛抵角”,此后刘伯承对出击强兵就非常慎重,找不到破绽决不轻易出手。
再比如山东的南麻战役,更是让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大败而去,最终导致毛主席不得不亲自电告部队“宜趋避之,以保势力,待机取胜”。
此外,胡琏还与许世友交过手,不过这次却栽了跟头。
那是1947年期间,有一次,两队人马相遇于山东蒙阴城西白马关,激战七天后,许世友硬是以1个师万余兵力阻击了胡琏3万多人,导致胡琏元气大伤,方才觉得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胡琏,陕西省华县赤水人,毕业于黄埔四期步兵科,而他的不少同学日后都成了国共两党的栋梁之材,比如张灵甫、刘志丹。
胡琏毕业后随即参加了北伐,后又参加了新军阀混战。
据悉,当时胡琏所在的第11师在与冯玉祥的部队交火时胆怯畏缩,重要关头胡琏拔出手枪,威吓溃兵,最终连队守住了阵地,而胡琏的临危不惧也着实让陈诚感觉佩服,并迅速提拔他做了营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琏也表现出保家卫国的情怀,在石牌要塞上与日寇殊死搏斗而威名远扬。
那是1943年5月25日,当日寇占领要隘渔阳关后,渡过清河逼近石牌要塞。
古镇石牌位于宜昌县境内,虽然依山傍水,但地势险要。自日军侵占宜昌后,石牌便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因此一旦该地失守,重庆必将门户洞开,而这个守卫的重任就落在了第18军第11师胡琏部身上。
可以说关键时刻胡琏头脑非常清晰,他在对日军进行精确的分析后认为,虽然倭寇大炮坦克武器精良,但却不擅长山地作战,因此可采取智取战术。
于是,胡琏根据要塞一带山峦起伏、地势险峻的特点,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决定与敌来一场血战。
当时第六战区指挥官陈诚问他:“有无把握守住阵地?”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胡琏掷地有声地回答,随即投入了战斗。
这真是一场异常惨烈的大激战,双方都杀红了眼,导致后来伤亡惨重。
然而守军在胡琏带动下顽强抵抗,使得日军久攻石牌不下,损兵折将后不得不纷纷掉头溃逃。
胡琏完成了“死守石牌,确保石牌”重任,使得老蒋非常满意和欣赏,就将其升任第18军副军长。
后来,胡琏又奉调到重庆蒋介石侍从室,并且担任了第18军军长的职务。
不过在内战中胡琏确实愚忠于蒋介石,也是一个顽固的反共分子,从而他随蒋起舞征战无数,为此国民党给他的评价是“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
尤其胡琏指挥的第18军及整编第11师是国民党的嫡系部队,其战斗力确实非常强悍,并且在国民党“五大主力”中被解放军歼灭的时间最晚。
值得一提的是,杨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
为何会这样呢?原来胡琏还是一个幸运儿,曾经三次死里逃生。
第一次是在南麻战役中。当时华野将胡琏部已经包围,胡琏决定固守待援,然后伺机突围。
于是他花了20多天在南麻村庄周围构筑了无数梅花形子母堡工事,试图阻挡华野进攻,但华野打得非常强悍,使得包围圈渐渐缩小,胡琏彻底陷入绝望。
然而,就在华野发动最后总攻的关键时刻,突然老天下起罕见的大雨,而且一下就是七天七 夜。那么如此一来解放军的弹药受了潮,部队攻击也非常困难,最后不得不撤了围。而与之相反,一场大雨却救了胡琏的命。
第二次逃生是在淮海战役打响后。当时进行作战的是黄维的第十二兵团。
谁知开战没几天,黄维的第十二兵团被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包围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 区,最终动弹不得。
于是蒋介石电召胡琏,让他去解黄维的困境。但结果不仅没有帮其解困,反而两人落了一个落荒而逃。
只不过后来黄维被俘,胡琏却侥幸逃脱,但他也伤得不轻。据说医生从他背部取出的大小弹片32块,导致元气大伤。由此,“双堆集”和“粟裕”成了胡琏后半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胡琏的第三次逃生是在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中。
当时胡琏在金门苦心经营,广积粮、深挖洞,修建了数不清的明碉暗堡,以便对付解放军。
就在8月23日那天,胡琏及几位副司令在金门防卫部为“国防部长”俞大维设宴接风洗尘。
由于喝的尽兴,胡琏很快有了醉意,于是决定先行一步返回指挥部,然而当他刚刚迈出大门,解放军从厦门的炮兵阵地发射的第一批炮弹便从天而降,其炮火之猛烈令人心有余悸。
据悉,当时有3位中将副司令一命呼吁,而胡琏幸运的只是受了一点轻伤。
然而世事弄人,虽然这位黄埔悍将在枪林弹雨中一次次死里逃生却最终没能逃脱病魔之手。
1977年6月22日,胡琏猝然去世,终年70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胡琏在晚年时绝口不提粟裕半个字,而他临终前还让子孙拿来了纸笔,并且画下一幅地图 。
什么地图呢?原来是他的老家陕西华县赤水镇汇头房村的地图。
由此可见,身在台湾的胡琏梦想着落叶归根,但可惜地是再也没法实现夙愿了。
来源:朝闻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