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违反公约”的通知,张雪峰自己的一番回复可真是个大迷,一个操作把评论区搞得一团糟,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拥有6500万粉丝的“考研大咖”张雪峰,这下可出点事了!
9月24日,他所有的主要账号全部被平台一块儿“禁关”了。
看到“违反公约”的通知,张雪峰自己的一番回复可真是个大迷,一个操作把评论区搞得一团糟,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01账号被“拉闸” 网友吵翻天
“拉闸事件”突然之间就来了,毫无预料。
网友们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张雪峰谈教育”的视频,同时又在橱窗里瞧着“学习资料包”,看得挺过瘾的。没想到,就在这会儿,突然发现张雪峰的账号居然不让关注了。
在其他平台上也发现了一样的情况,关注功能都被限制住了。
有个细节被网友发现,虽然张雪峰的官方账号不能关注别人了,但他旗下其他的业务账号还在正常操作,这种精准打击的手法,让大家纷纷猜测不断。
这波动作一出,评论区立马炸了锅,网友们也跟着炸开了锅,现场炸裂,分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反对的人纷纷鼓掌叫好,觉得这不过是“迟来的整顿”,还骂他每天搞得大家焦虑不堪,总挂在嘴边“闭眼选专业都比新闻学强”的说法,真是离谱得很!再说他那上万块的填报服务,简直就是“智商税”,专门坑那些急得团团转的家长。
支持的人们则表示不服气,称他是个“大实话勇士”,认为他打破了信息障碍,为普通家庭打开了一条明路。虽然话听起来不那么好听,但个个都是真心实意的大实话,不然哪有这么多粉丝追着跟?
两边吵得脸都涨红了,关键问题也出来啦:张雪峰到底触碰了哪条底线,居然让各大平台齐心协力想把他“拉黑”掉?
要弄清楚这个,得从他那些“黑料”说起才行。
02深挖细节,黑料爆出
一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总能看到张雪峰讲考研、就业面试的课,内容搞笑又有趣,给人的印象特别深。
那会儿觉得这老师挺棒的,授课活泼又有趣,忍不住想跟着学一学。
后来慢慢转到了线上直播,开始做升学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事情。
刚开始直播的时候,也会聊一些正能量的内容,鼓励大家多提高学历什么的,感觉挺有用的。
不少人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留意他的。
不过,他在直播里越说越激烈了。
最先引起注意的,还是他那种“扫一大片”的专业评论。
2023年,他一句“在所有专业里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强,孩子要是真的坚持报新闻,建议‘打晕’阻止”一下子点燃了所有人的热议。
在他看来,新闻专业变成了“绝路”,找工作难度大,收入也不高。
这番话一出,搞得整个新闻圈都挺不淡定的:照您的说法,记录时代、推动社会的专业价值,难不成就成了无用之物?
后来当事人也站出来确认,那位新疆考了590分的考生,凡是985级别的高校都能随意挑专业,媒体却把文章说得模模糊糊,只强调张雪峰不让学新闻专业。
紧跟着,他有一句“文科都是服务业=‘舔’”,再一次狠狠击中了半个大学生的群体。
这招“骚操作”搞得文科生直喊“受伤害”,还把“文科博主”给告了。
在商业方面,他搞的这些事让家长们的心情变得更加乱糟糟的。
2024年高考季推出的志愿填报服务价格竟然高达一万多块,网友们纷纷调侃:“这明明就是焦虑税,不是咨询啊!”
让他“翻车”的,纯粹是2025年5月那一波的营销搞得热火朝天。
团队推出的那份“高考冲刺包”,竟然贴上了“精准押题”的标签,结果刚一上线就被懂行的网友给举报了——究竟啥意思啊,这种夸效果的话术,一点都不到位,直接触碰了教育监管的红线!
在舆论的压力不断升温是,团队不得不把那些宣传视频撤下来,张雪峰自己也公开表示暂停直播两个月。可这次“硬伤”操作,已经让他的专业形象出现了一条裂缝,影响也不小。
其实看这些“料”的时候不难发现,张雪峰一直在“坦率”跟“得罪”之间摇摆不定。
这次的“禁止关注”可能不是单纯针对某个事儿,而更像是对他长期以来那些争议点的一次集中清理。
03禁止关注是账号问题
遇到这场挺大的风暴,张雪峰和他团队的反应反倒挺淡定的,让人觉得挺意外的。
我这个“禁止关注是账号问题”九个字,仿佛是把大事缩小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归咎于技术方面的小问题。
但这样说显然说服不了大家。
平台清楚地提示是“违反公约”,可不是“系统出故障”。
这答复更像是在“求生欲”驱使下的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罢了。
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它的商业版图居然这么“愣”稳。
虽说主账号被封禁,但关联企业的业务账号照旧正常运行,直播带货也毫不耽搁。
看起来,这次的处理更多起到“警示”作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彻底打击。
这个微妙的平衡,也让支持他的网友们心里有点儿打鼓:张雪峰到底动了谁的蛋糕?是不是他揭露了那些不能说出口的难题,所以才会被盯上?
04该夸还是该骂?
张雪峰这次账号风波,看起来像是突如其来的事情,其实早就像一场全民大考一样,埋下了伏笔。
考题的重点呢,就是咱们要怎么理解他代表的那种非常功利、但又直指现实的升学指导。
你看,这问题到底是“救世主”呢,还是“毒舌贩”?其实答案啊,还真不能说非黑即白。
一边说,他的“人间清醒”真的把信息屏障给戳破了。
不得不说,张雪峰一夜火起来,正好击中了中国许多家庭的心头痛点。
他的课程内容直指核心,目标也非常清楚:不追浮夸,只讲实用的就业技能。
家长和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像是哪个专业更容易找到工作、哪个行业收入更丰厚、哪个学校的性价比最高,这些问题虽说很重要,但官方渠道里难以找到一清二楚的答案,于是成了他内容的重点所在。
不过吧,他的“流量密码”也变成了引发焦虑的漩涡,让不少人陷入一种迷茫不安的状态。
比如“文科都属于服务行业”,还有“打晕了也不采新闻学”的说法……这些为了达到传播效果而极度简化、标签化的言论,虽然能迅速引发热议,但也生硬地抹去了一个学科的多样性和每个人成长的各种路径。
这种“读书无用论”的改版本,可能会让那些有天赋、有热情的学生,因为害怕而受到误导,错失了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他把“生存压力”无限放在高考志愿填报的前面,这其实是在让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变得更加严重。
就像一着走错,局面全乱了样。
到现在为止,官方还没有对这次事情做出确定的结论。
来源:嗨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