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20分钟击沉11艘航母?4月26日,解放军回应了,送美军1句话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6 18:59 1

摘要:美防长海格赛斯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对美军航母的威胁,声称兵棋推演结果显示美军在冲突中处于劣势。

能否20分钟击沉11艘航母?解放军回应了,送美军1句话,十分解气

近期,美国国防部长关于"解放军20分钟击沉美军全部航母"的言论引发舆论关注。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作出明确回应,指出美方存在"被迫害妄想症"。

其长期渲染"中国军事威胁"的行为暴露出战略焦虑与政治目的交织的复杂心态。

美防长海格赛斯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对美军航母的威胁,声称兵棋推演结果显示美军在冲突中处于劣势。

这类言论被西方媒体广泛传播后,记者在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提出相关问询。

发言人张晓刚大校直接点明美方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其持续夸大中国军事能力的做法,本质上是为争取国会军事预算制造借口。

这种表态延续了中方对美方"中国威胁论"的一贯批判立场。

从技术层面分析,解放军火箭军确实装备了东风-21D、东风-26等反舰弹道导弹系统,配合高超音速武器形成复合打击体系。

若假设美军11艘核动力航母全部集结在中国周边2000公里范围内,理论上存在短时间内遭受饱和攻击的可能性。

但军事专家强调,这种极端情况在现实战略博弈中几乎不可能出现。

美军航母战斗群需要维持全球存在,日常仅有约四分之一处于战备值班状态,其余舰艇分别处在维护、训练或轮换周期。

解放军构建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包含天基卫星侦察、陆基雷达监测、空中预警机等多维度监控网络。

当美军航母进入第一岛链范围,其行踪确实可能被实时追踪定位。

但现代海战存在复杂电子对抗手段,实际作战环境远比理论推演复杂。

美军近年强化分布式作战概念,将航母编队分散部署在不同海域,这种战术调整客观增加了集中打击的难度。

美方持续炒作中国军力增长的背后,显露出多重战略考量。

国会正在审议的2025财年国防预算草案申请达到8952亿美元,其中太平洋威慑倡议专项经费显著增加。

五角大楼需要制造足够紧迫的"威胁叙事"来争取议员支持。

同时,中国在电磁炮、激光武器、无人机蜂群等新兴领域的技术突破,动摇了美军传统装备优势,这种技术代差引发的焦虑反映在美军高层的公开表态中。

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始终聚焦防御性国防政策。

解放军强化反介入能力的核心目标,在于遏制外部势力干预台海、南海等主权争议区域。

从山东舰航母编队西太平洋训练,到歼-20战机东海警巡,这些行动都严格限定在本国周边海域。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军保持着全球142个国家的750个海外军事基地,11艘航母中的6艘常态部署在印太区域。

国际战略学界注意到,中美军事博弈呈现出"矛与盾"的辩证发展。

美军研发的"海军一体化火控-防空"系统试图破解反舰弹道导弹威胁,中国则加速部署具备机动变轨能力的高超音速武器。

这种技术竞赛推动着现代战争形态变革,但双方都保持着战略克制,避免直接军事对抗。

中国军事现代化始终遵循"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庄严承诺,常规力量发展严格限定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要范畴。

与之相对,美国2024年计划投入500亿美元升级核武库,包括部署低当量战术核武器。

这种战略取向差异,反映出两国对国家安全的不同认知路径。

当前国际安全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军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剧了战略互信赤字。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宣示,与美军持续强化前沿部署的现实,构成了印太安全架构的内在矛盾。

破解这种困境需要建立更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而非单方面渲染威胁制造对抗。

中美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军事关系的健康稳定关乎全球安全。

中国国防部对美方言论的回应,既展现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也为双方对话留有空间。

在维护地区和平的共同责任下,克制战略误判、加强沟通协调,才是避免"被迫害妄想"转化为现实冲突的根本之道。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旨在传播正面信息,没有低俗或不良引导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删除内容!如有不准确信息,请告知,我们将尽快作出更正。

参考资料:

参考消息在 2025-04-24关于《国防部:希望美方不要有“受迫害妄想症” 》的报道

来源:达摩斯宇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