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所有的问题,本质上都是父母这2点造成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11:30 1

摘要:他认为,我们自身未被察觉、不愿承认的阴暗面,会不知不觉地投射到最亲近的人身上。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提出“人格阴影”理论。

他认为,我们自身未被察觉、不愿承认的阴暗面,会不知不觉地投射到最亲近的人身上。

这个理论用来解释青春期的亲子冲突,再恰当不过。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叛逆、沉默和对抗,会感到困惑、愤怒,甚至委屈:“我为你付出了所有,你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他们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孩子的“不懂事”和“青春期综合征”,却从未审视过,孩子身上那些令人头疼的“问题”,不过是父母自身教育方式投下的一面扭曲的镜子。

剥开所有激烈冲突的外壳,你会发现,青春期战争的硝烟之下,只埋着两个根源:爱的缺席,与权的滥用。

正如纪伯伦在诗中所写:“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而太多父母,却忘了这一点。

01

爱的缺席:你给的是“我认为的好”,而不是“他需要的爱”。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情感忽视”,它不像打骂那样有形,却能在孩子心里留下更深的空洞。

许多父母自认为爱得深沉:为了孩子,他们拼命工作,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报最贵的补习班,规划最稳妥的未来。

他们给得太多,唯独忘了给孩子最需要的东西:看见与倾听。

我表姐家的外甥小宇,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从小到大,他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懂事听话。然而,一上初二,他就像变了个人。沉迷游戏,顶撞老师,成绩一落千丈。

表姐夫妇急得焦头烂额,找他谈话,他永远是沉默,或者一句“你们不懂”。

在一次几乎要动手的争吵后,小宇终于嘶吼着爆发了:“你们除了关心我的分数,还关心过我什么?我累不累,开不开心,你们问过吗?我最好的朋友转学了,我跟你们说,你们只说‘别因为这个影响学习’!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一个学习的机器!”

那一刻,表姐才恍然大悟。她和丈夫每天早出晚归,自以为是为了这个家,但他们错过了孩子无数个想要分享的瞬间。

孩子捧着新画的画想给他们看时,他们说“赶紧去写作业”;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想倾诉时,他们说“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

他们用自以为是的爱,筑起了一道墙,把孩子真正的情感需求隔绝在外。

孩子的叛逆,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对抗你,而是用一种笨拙的方式,在向你说:“看看我!请看看真实的我,而不是你们期望中的那个影子。”

当爱只剩下要求与标准,而没有了看见与共情,那么对孩子而言,这种爱便是一种缺席。

02

权的滥用:你剪掉了他的翅膀,却怪他不会飞翔。

如果说“爱的缺席”是在情感上制造荒漠,那么“权的滥用”则是在精神上为孩子打造牢笼。

很多父母习惯性地将亲子关系等同于上下级关系,把“我是为你好”当成控制的通行证。

他们以爱的名义,行使着不容置喙的权力,监控孩子的社交,干涉孩子的兴趣,规划他们的未来。

作家刘瑜曾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朋友的儿子喜欢摇滚乐,自己组了个乐队,朋友知道后勃然大怒,砸了儿子的吉他,骂他“不务正业”。

朋友的理由冠冕堂皇:“摇滚乐能当饭吃吗?我现在不管他,将来他要怨我一辈子!”

结果,儿子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再也不和父亲交流。那个曾经眼中有光的少年,彻底熄灭了。

这个父亲永远不会明白,他毁掉的不是一把吉他,而是一个少年对世界的热情和对自我的探索。

他用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亲手剪断了孩子探索人生的翅膀。

人性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渴望,就是“自主”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空前觉醒,他们迫切地需要确认“我是谁”,需要拥有对自我生活的掌控感。

而父母的过度控制,恰恰剥夺了这种掌控感。

你越想把他拉回你设定的“安全”轨道,他就越要用“出格”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偷看他的日记,他就会锁上心扉;禁止他交朋友,他就会发展地下恋情;打压他的爱好,他就会用厌学来报复。

你的每一次强权压制,都在为下一次更猛烈的爆发积蓄能量。

最终,你赢了对错,却输掉了亲情。

你守住了所谓的“正确道路”,却永远地失去了那个本可以和你并肩看风景的孩子。

03

青春期的对峙:是孩子在倒逼父母完成“精神断奶”。

其实,所谓青春期的“问题”,本质上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要完成的一场“心理独立”的战争。

他需要通过反对你、质疑你,来构建自己的边界,形成独立的人格。

而在这场“战争”中,父母的角色,不应该是镇压者,而应该是一个智慧的“对手”和引路人。

遗憾的是,太多父母没有完成自我的成长。

他们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孩子深度捆绑,孩子的成功就是他们的成功,孩子的“失控”就是他们人生的失败。

于是,他们要么因内心匮乏而无法给予孩子高质量的情感陪伴(爱的缺席),要么因内心恐惧而试图牢牢掌控孩子的人生轨迹(权的滥用)。

说到底孩子青春期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自身问题的投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青春期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倒逼着父母去完成一场迟到的成长。

它逼着你去学习如何给予不带条件的爱,如何行使有边界的权。

它逼着你放下控制的执念,学会尊重与放手。

当父母真正开始成长,学会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灵魂去尊重时,那场看似不可调和的战争,便会悄然和解。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

来源:上进的书签

相关推荐